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学人漫录 >> 葛剑雄 >>
从西汉人口地理到中国人口史——访《中国人口史》主编葛剑雄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5-20

余传诗

    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教授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口史》是一部全面描述2000年间中国人口发展规律及其特点的学术专著。全书共六卷,300万字,出版以来在学术界、尤其在西方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2002年,美国学者彭慕兰与黄宗智等围绕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与欧洲异同问题爆发了一场大争论,参加论辩的学者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中国人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数据。业界专家认为,中国人口史研究正在走向这一学科领域的前沿,为此记者采访了主编葛剑雄。

  “《中国人口史》在国际上受到重视,是因为这本学术专著既是原创的,同时又吸收了国际人口学研究的先进成果。”葛剑雄廖廖几语直奔主题。葛教授告诉记者,人口史是研究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方面。但80年代之前,中国人口史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由于资料的局限,学术界对人口史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也比较少。80年代初,葛剑雄在研究古代地理时发现,人口的迁移和分布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人口数量不仅反映这个社会的物质财富,也反映了这个社会的力量。而从商、周、秦到西汉,人口数目已发展到了6000万,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于是,葛剑雄在做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时,分别把题目聚焦在了《西汉人口》以及《西汉人口地理》上。当时,中国人口史方面没有任何中文专著,外文也只有一些论文和某一阶段的专著,《西汉人口地理》完成以后成为国内第一部人口断代史,也促使葛剑雄把这个题目继续做下去。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人口统计19世纪才出现,要把2000多年来中国人口发展的状况及规律搞清楚又谈何容易?

  80年代末,国外人口史研究发展得很快,就连日本由于发现了一批资料,人口史研究也走在了中国前面。此时国内学者也陆续发表了一些人口研究的成果,也有几部人口史专著相继问世,但是由于缺乏对国际人口学研究状况的了解,方法上显得陈旧,有的只是在重复西方汉学界已有的成果。葛剑雄选择先从人口迁移问题入手。从1988年以来,他先后与合作者一起完成了《中国人口发展史》、《简明中国移民史》、《中国移民史》等专著。同时关注并吸收国外人口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成果,翻译出版了哈佛大学教授、美籍华人何炳棣用英文发表的专著《13681953年中国人口研究》。葛剑雄告诉记者,在世界人口史的研究中,有条件进行数量分析的大多是西欧国家,因为教堂里婴儿出生后的受洗记录,墓地的死亡登记,客观上成了人口出生和死亡的统计数。而中国的人口统计主要依据的是当时的户口资料。但是,古代户口登记的主要目的是征集赋税和劳役,往往忽略老人、孩子和妇女,而为了逃避赋税和劳役,也会出现瞒报或少报人口的情况,加上不少地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根本没有户口登记,因此历史上户口数并不符合实际的人口数目。在他主编的这本《中国人口史》专著里,对认识人口发展过程最重要的指标人口数量,除了少数是比较可靠的原始数据外,绝大多数是经过作者研究后修正、加工、复原、推算或估计出来的。但每一个结论,包括大的小的,都有论证的过程,有严密的学术规范,是有依据的,接近真实的。葛剑雄说,他要特别感谢美籍华人何炳棣教授所作的贡献。何炳棣提出,中国历史上的户口数字要从制度上考察它的真正意义,从它产生的过程分析它的准确性,他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了西方汉学界的普遍认同,评价很高。《中国人口史》正是在吸收了国际人口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他们从与人口关系最密切的三项基本因素——资源、环境和生产力出发,揭示人口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重新复原并构造出了整个中国人口变化的轨迹。

  葛剑雄说,作为主编他对《中国人口史》一书只是提出总的设想和要求,撰写了第一卷,其余各卷分别由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的有关专家独立成书。这些作者都经过十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各卷的结论体现了他们的理论思考,堪称各领域的优秀成果。但比起中国人口史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目前取得的成绩还是有限的。中国有公元前就开始的户口登记,中国还有家谱族谱的记录,这些都是中国开展人口史研究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人口史研究还有待深化和细化,有待进一步超越。谈到这里,葛剑雄随手拿出了一篇刚发表的关于马寅初的文章。他说太平天国以前,1850年的时候,中国人口已达到4.3亿,人口压力已经很大,只是绵延不断的天灾人祸抵消了人口的实际增长,削减了新的人口高峰,但是当时包括孙中山、毛泽东在内的大多数思想界、学术界人士却误以为中国人口长期没有什么增长,“百年之前是四万万同胞,百年之蠡故撬耐蛲颉薄S捎诓涣私庵泄丝诜⒄沟墓毯褪率担厝挥跋於灾泄丝诜⒄钩て诠媛傻娜鲜叮覆簧现贫┱返娜丝谡摺U蛭绱耍鸾P鬯担蹦昙词姑蠖慌缆硪酰硪豕赜诳刂迫丝谑康慕ㄒ橐参幢鼗岜徊赡刹⒏吨钍凳R蛭涣私馊丝诜⒄沟墓媛桑臀薹ㄖ贫蒲У娜丝谡撸诱飧鲆庖迳纤担硪醯脑庥鲇衅渑既恍裕衅浔厝恍浴?BR>
作者为光明日报记者

出处:光明日报 2003/10/15

转载自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economy.guoxue.com/article.php/1834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