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医学地理学刍议
龚胜生
内容提要:创建历史医学地理学是地球系统科学与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历史医学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变迁规律的新兴学科,具有综合性和交叉性特点,属于历史地理学分支。其研究领域目前主要有:历史疾病地理、历史健康地理、历史药物地理、历史灾害医学地理、历史医学地理学史、历史医学文化地理、历史环境医学地理、历史军事医学地理等。自然辩证法理论和人地相互作用理论是创建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原则有综合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历史文献分析、地名信息分析、野外实地考察、医学地理制图等。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不仅对地理学、历史学、灾害学等学科理论体系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地方病防治、人口优生优育、中药资源开发与保护、环境变化健康预警、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等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 键 词: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理论基础;研究原则;研究方法;研究意义
发表刊物:《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期第69~89页
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
什么是历史医学地理学(Historical Medico-geography)?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有哪些?建立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要遵循哪些原则、运用哪些方法?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有何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所有这些,都是历史医学地理学需要回答的问题,但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
顾名思义,历史医学地理学是在地理学、医学和历史学边缘交叉领域生长起来的新兴学科。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大而言之是地球系统科学和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要,小而言之是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1.地球系统科学与现代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基于人类活动正在使整个地球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基于空间技术与计算机发展对地球的整体探索成为现实,基于地球科学分支学科的日趋成熟与联系加强,当代地球科学发展正在迈入地球系统科学新时代。
地球系统科学认为:地球是一个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地球的健康取决于地球各组成部分的健康[1]。地球系统科学大跨度、定量地、从四维时空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和各圈层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体现出时空尺度大,交叉渗透性强;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相结合;前沿研究与高新技术发展融为一体的研究特点[2]。建立历史医学地理学与地球系统科学发展的关系主要有两个方面:
其一,人与自然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球系统科学视人类活动为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外营力,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为重要战略任务,为包括历史医学地理学在内的地理学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
其二,学科交叉点是新兴学科的生长点,21世纪是交叉科学的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强调学科间特别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渗透,对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提出了客观要求。
地理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核心,它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3]。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对地理学发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一,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性,要求地理学从单一的自然过程或人文过程研究转向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综合集成,使原来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走向统一,从而导致地理学内涵与结构的变化。
其二,地球系统科学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提高了素以研究人与自然关系为己任的地理学的地位,使人地关系成为统一地理学的研究核心。
其三,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所有时间尺度内深刻影响地球演化的生物、物理、化学、人文过程,要求地理学既要重要人地关系的现状分析,又要了解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还要预测人地关系的未来趋势。
其四,地球系统科学的整体性还要求地理学研究具备全球性、全国性、区域性、试验示范性等多层次空间尺度,使人地关系研究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深入,微观与宏观紧密结合,以解决人地关系协调与持续发展规律问题。
其中,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正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健康与环境关系,正是人地关系的微观深入;健康与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化,正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因此,当代地球系统科学要求下的地理学发展,既对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提出了客观要求,也为建立历史医学地理学准备了理论条件。
2.历史地理学与医学地理学发展的需要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将历史学的基本概念“时间”和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在时空过程和时空耦合基础上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结构、功能与人地关系的演变规律,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作为历史地理学前身的沿革地理在我国可追溯到2000年前,但作为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却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的事。一般认为,1933年《禹贡》半月刊的创刊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世界范围的情形也差相仿佛,欧美的历史地理学开山之著都出现在1930-1940年代,如1935年出版的伊斯特(W. G. East)的《欧洲历史地理》,1936年出版的达比(H. C. Darby)的《1800年以前的英格兰历史地理》,1948年出版的布朗(R. H. Brown)的《美国历史地理》[4]。7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开拓,历史地理学研究已取得长足发展,但理论体系尚不够完善。作为现代地理学在时间轴上的逆向延伸,历史地理学应相应拥有现代地理学所拥有的重要分支,而事实并非如此。如现代地理学体系中医学地理学已成为重要分支,但历史地理学体系中连“历史医学地理学”一词也无人提及。因此,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是完善历史地理学科体系的需要。
医学地理学(Medical Geography)将健康与环境关系视为永恒的主题,研究人群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地理分布规律,疾病发生、流行和健康状况变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医疗保健系统和设施的地域配置[5]。和历史地理学一样,也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说它古老,是因为从远古时起,人类就已认识到疾病和健康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说它年轻,是因为它直到19世纪初[6]或30年代[7]才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最近几十年才有比较系统完整的《医学地理学》著作问世[8]。在国外,德国人芬克(L. L. Finke)1792年出版的《医学应用地理学》首次出现“医学地理”一词,其后,1813年施努莱尔(F. Schnurrer)出版《疾病地理学》、1843年布捷(Boudek)出版《医学地理学导言》、1853年富克斯(C. F. Fuchs) 出版《医学地理学》、1856年莫里(M. A. Murray)出版《疾病的地理联系》等。在我国,医学地理学思想萌芽很早,2000多年前的《吕氏春秋》、《淮南子》等著作中就有了疾病、健康、寿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9],但直到新中国建立,尚无专门的医学地理研究和著作。我国的医学地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后发展起来的,研究内容也主要是地方病、肿瘤等疾病的现代地理分布规律。至于历史时期疾病、健康与环境关系及其地理分布问题,无论是在具有医学地理学研究传统的德国、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还是在医学地理学研究后起之秀的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都还是一片空白。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历史,不了解过去,就无法把握现在,预测未来,因此,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也是完善现代医学地理学理论体系的需要。
二、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领域
1.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什么是历史医学地理学?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研究对象谈起。
历史地理学以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与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从时间轴上对空间剖面上的地理要素进行研究,探讨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理环境的变迁规律。历史地理学是广义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地理学是古地理学(Paleogeography)、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和现代地理学(Modern Geography)的集合。历史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不是包容关系,而是并列关系,它们都以地理环境为研究对象,都从事系统地理和区域地理研究,都包括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分支:两者只有研究时段上的区别[10]。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背景性分支[11]。但不管怎样,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确定的。至于医学地理学,它以人类健康与地理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疾病与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健康与环境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部分,因此,医学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地理学与现代地理学是一种包容关系,而非并列关系。
那么,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正如现代医学地理学是现代自然地理学分支,历史医学地理学也是历史自然地理学分支;正如历史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都以人地关系为研究对象,历史医学地理学和现代医学地理学也都以健康与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人类疾病与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变迁规律。历史医学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横向拓展与医学地理学纵向延伸的结合,它植根于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的土壤,是吸取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营养成长起来的新兴学科。
2.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健康与环境关系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现代医学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疾病地理、健康地理评价、医学地理制图、环境医学地理、灾害医学地理、医学地理工程、医学地理信息和监测系统等[12]。历史医学地理学和现代医学地理学拥有同样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具有相似性,但历史医学地理学还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研究领域有:
(1) 历史疾病地理(Historical Disease 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人类疾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疾病的地理分布、疾病的地域结构、疾病的经济社会影响。这里所谓的疾病,主要是历史时期多见、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地方性、对历史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环境疾病,如血吸虫病、大骨节病等与环境化学因素有关的疾病。不仅要探讨历史时期单个疾病的发生、流行、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且要探讨历史时期多个疾病的空间地域组合类型,了解疾病的群生关系,研究疾病长期流行对病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其中疾病的时空变迁规律是历史疾病地理的研究核心。
(2) 历史健康地理(Historical Health 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人类健康状况、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包括历史长寿地理(Historical Longevity Geography)、历史保健地理(Historical Healthcare Geography)、历史疗养地理(Historical Sanitarium Geography)、历史营养地理(Historical Nutrition Geography)等主要领域。历史长寿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长寿点(区)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环境背景;历史保健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政府医疗机构(如医署、药局等)的空间配置及其变迁规律:历史疗养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自然疗养资源(如温泉)的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历史营养地理主要研究历史时期人类食物结构的地域差异及其与身高、智力、寿命等的关系。
(3) 历史药物地理(Historical Drug 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重要天然药物资源的地理分布变迁规律、药效特异性与环境生态的关系、药物开发利用的环境效应等。天然药物资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种类极其繁多,应该选择区域性明显、药效独特、临床中广泛使用、与自然生境关系密切、具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地道药材”进行研究。地道药材的区域性取决于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的地域差异,如植物药中的甘草、人参、天麻、淮山药、怀地黄、吴茱萸、川贝母,动物药中的麝香、犀角、穿山甲,等等。
(4) 历史灾害医学地理(Historical Disaster Medico-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各种灾害所致的疾病流行的时空规律与经济社会危害,以及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与疾病灾害的规律关系。“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规模的疾病流行往往紧随天灾人祸之后出现,疫灾是人类健康的大敌。历史灾害医学地理的重点是研究历史时期疫灾与自然灾害或人为灾害的关系,研究疫灾的时空流行规律、社会影响与社会反馈机制。
(5) 医学地理学思想史(History of Medico-geographical Thoughts)。主要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学术思想史,通过疾病、健康与环境关系认识历程的探讨,弄清历史医学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地理学史和医学史是其研究基础。健康与环境关系问题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问题,也是人类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经历、观察、认识、总结的问题,历史文献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有关疾病、健康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发掘其中的思想成就、理论依据与实践价值,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6) 历史医学文化地理(Historical Medico-Cultural 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医学文化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这是历史医学地理研究中一个比较独特的领域,它将卫生习俗、医学流派、医学人物、医学著作、医药传播等文化现象的地域差异和动态变化作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学角度探究各地医学水平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7) 历史环境医学地理(Historical Environmental Medico-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变化所致的健康影响与危害。环境污染问题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和近代的一些大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也曾引起一系列的医学地理问题,如腹肠疾病的暴发、介水疾病的传染等。至于农村地区,历史时期环境污染所致医学地理问题并不突出。因此,历史环境医学地理研究的重点是历史时期城市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8) 历史军事医学地理(Historical Military Medico-geography)。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军士健康、军队卫勤保障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军队驻地环境与军士身体健康关系密切,军士身体健康又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和战争的成败,所以古代军事家十分重要驻地环境的勘察与选择,留下了许多值得总结的军事医学地理学思想。军事行动是非常行动,不服水土、人口密集、战争恐怖、长途跋涉、饥寒交迫等使军士成为易感人群,便于疾病的暴发流行。历史上军队因疾病流行不战而败的例子数不胜数。此外,军事行动还直接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天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就是通过军事行动输入我国的。所有这此,都是历史军事医学地理必须研究的重大问题。
三、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任何学科都有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健康与环境关系,一方面是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还暗含着如何看待自然生态系统进化过程中人的作用的哲学问题。因此,自然辩证法和人地关系论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1.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作为整个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基础[13],当然也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核心依据有三:
(1) 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健康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客观的联系。从地球系统演变历史看,人类和其它地球生物一样,都是自然的产物,所以恩格斯说:“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14]。自然科学认为,生物和环境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生物是地球表层演化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地球表层的地球化学演化与人类生物进化具有共轭性,这种共轭性使人类生物与地球表层的化学成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5]。地球表层广泛存在的碳、氢、氧、氮、钙、硫、磷、钠、钾、氯、镁等11种元素构成人体的常量元素(占人体重量的99.5%),地球表层相对少见的铁、铜、锌、锰、钴、硒、碘、镍等70多种元素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占人体重量的0.05%),人体中的化学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与疾病、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16]。这说明人类生命过程是人体与自然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过程,人类的疾病、健康、寿命,都与自然环境存在着客观的联系。这种联系作为人地关系的一部分,正是历史医学地理学存在的理论前提。
(2) 地球表层是不断变化的,健康与环境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运动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恩格斯特别强调人类活动影响下地球表层的变化,以及研究这些变化的科学意义。他指出:“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动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17],“如果地球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那么它现在的地质的、地理的、气候的状况,它的植物和动物,也一定是某种逐渐生成的东西,它一定不仅有在空间中互相邻近的历史,而且还有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如果立即沿着这个方向坚决地继续研究下去,那么,自然科学现在就会进步得多”[18]。在这里,“人的活动”对地球表层的改变,乃是历史地理学的根本论点,因为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具有改造自然能力以后的历史时期,和人类活动影响上不断变化着的“地球的表面”;“人类本身”的变化,正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的中心议题,因为人类健康状况、生命现象、生命过程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演变,都是人类本身变化的问题;“空间上相互邻近的历史”和“时间上前后相继的历史”,则是历史地理学的核心任务,因为“时间”和“空间”是历史地理学的两个基本概念,探讨地理要素的时空规律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
(3) 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健康与环境也是相互作用的。自然辩证法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作用的。恩格斯一方面批判那种认为“自然条件到处决定人的历史发展”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地理环境决定论),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类“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可以“改造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另一方面强调人类改造自然不能随心所欲,人类统治自然不是征服者统治异民族,自然对人类行为具有反馈作用,告诫“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19]。在这里,“人的智力的发展”,实质是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因为智力是健康的重要指标;“新的生存条件”实质是建立新的健康与环境关系,因为新的生存条件必然是进步的和有益于智力与健康发展的。总之,健康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类改造自然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也可能导致健康的丧失。吸取历史教训,协调人地关系,揭示健康与环境关系良性发展的规律,正是历史医学地理研究的重要任务之一。
2.人地关系论
人地关系是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健康与环境关系是人地关系的一部分,人地关系论作为历史医学地理学理论基础的核心依据是:
(1)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结构、功能、演化以及人地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历史过程、现代过程和未来发展[20]。人地关系“素来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也是地理学理论研究的一项长期任务,始终贯彻在地理学的各个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的立足点,是地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21]。人地关系系统是个动态系统,历史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的历史过程,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中健康与环境关系的历史过程,人地关系当然也是其研究的核心。
(2) 健康与环境关系是人地关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人地关系系统是个层次系统。在该系统中,人与自然之间既有直接关系,也有间接关系;既有低层次关系,也有深层次关系。健康与环境关系,主要是人体生理与自然环境关系,属于比较直接的、低层次的人地关系,它是间接的、深层次的人地关系的基础。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首先是水土环境和居住环境通过饮食起居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其次是疾病、健康等生理影响扩大到对人的心理、精神、性格、风俗等的影响;这些影响再叠加到一起,进而影响到人类生产力水平和整个社会的深层次系统。显然,我们不能幻想在一个自古以来就是地方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建立起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人对地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也首先是对饮食起居环境的利用和改造,其利用和改造环境的基本目的,也首先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和人类健康状况是分不开的。健康与环境关系作为最基本的人地关系,不仅是现代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永恒主题”,也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 健康是人地关系和谐协调的重要标志。健康与疾病是个相对概念,健康意味着环境与人处于协调和谐之中,疾病则意味着人与环境间的生态失衡和不协调[22]。所谓“水土不服”,就是人与环境和谐关系的破坏。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使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和谐地协同进化,是人地关系理论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正如健康与环境关系是最基本的人地关系,协调健康与环境关系同样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最基本的课题。历史医学地理学以历史时期的健康与环境关系为研究对象,目的之一也是要寻求协调人地关系的经验之路。
四、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原则与方法
1.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原则
(1) 动态性原则(Dynamic Principle) 。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的健康与环境关系问题,“历史时期”是人类能够给自然打上烙印的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漫长过程。在此过程里,人类经历了采狩经济时代、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利用、改造、适应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地理环境在人类活动作用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健康与环境关系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诸如致病因子、疾病种类、疾病分布、保健水平、药物分布、卫生习俗等等,都在与时而变。因此,在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动态性原则,揭示出疾病、健康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历史演变规律。
(2) 区域性原则(Regional Principle) 。历史医学地理学不仅要研究历史时期疾病与健康状况的时间变迁规律,而且要研究历史时期疾病与健康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现代地理学以“空间”为基本概念,决定了现代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23]。“空间”同样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区域性也同样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鲜明特性,诸如疾病分布、长寿区分布、药物分布、医学文化分布就是这种区域性的具体体现。探讨历史时期健康与环境关系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3) 综合性原则(Comprehensive Principle)。综合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健康与环境关系,是人地关系复杂巨系统中的一个多因子子系统,涉及面广,交叉性强,只有将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环境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互作用的规律关系。如探讨疾病的时空分布规律,既要考虑地质、水文、土壤、生物、气候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又要考虑经济水平、食物结构、居住条件、卫生习惯、医疗保障等人文环境的影响。此外,综合性原则还表现为时间与空间的结合。时间总是一定空间范围里的演变历史,空间总是一定时间过程中的区域差异,两者密不可分,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既要考察健康与环境关系的时间变迁规律,又要探究健康与环境关系的空间变化规律。
(4) 应用性原则(Practical Principle)。任何学科的存在与发展,都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适应社会的需求。历史地理学与医学地理学的兴起无不体现出有用于世的特点。倡导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疾病、健康、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一个历史积渐的问题。处理或解决当前的医学地理问题,离不开历史的经验总结;评估或预测未来的医学地理影响,离不开过去的背景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决不能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必须注意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注意历史回顾与未来前瞻的结合,选择那些对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未来问题的预防有借鉴、参考、指导作用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研究。
(5) 多样性原则(Diverse Principle)。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既涉及地理学、医学、历史学的边缘领域,又涉及医学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的交叉领域;既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社会科学的特征;不仅要从时间维探讨医学地理现象的演变规律,而且要从空间维探讨医学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还要从关系维探讨疾病、健康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这一切决定了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问题,只有采用多种多样的研究方法,才能取得可信的结论。
2.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方法与历史地理学、医学地理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关于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前苏联历史地理学家热库林提出了历史自然地理学方法、纯历史学方法、地名学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历史横断面方法、历代性方法、历史地理区划方法等[24]。不过,这里的历代性方法、历史横断面方法、综合研究方法,其实就是上文所论的动态性原则、区域性原则和综合性原则,而历史自然地理方法、纯历史方法就是国内历史地理学者所强调的地理野外考察方法和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关于医学地理学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方如康教授提出了医学地理调查、医学地理制图、医学地理评价、医学地理区划、医学地理模拟等方法[25]。结合上述观点,根据研究材料和研究内容的特性,这里提出以下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方法。
(1) 历史文献分析(Historical Documental Analysis)。这是历史地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历史医学地理学所研究的历史时期的疾病、健康、环境信息,绝大部分保存在经、史、子、集各类历史文献中,只有极少部分保存在考古材料或其它材料中。研究资料的特殊性,决定了研究方法的特殊性,历史文献分析是收集、存储和处理历史医学地理学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历史文献分析是一种综合方法,这不仅在于历史文献中有关信息的零散性要求研究者具有资料检索、资料考据、资料分析、资料运用的综合能力,还在于历史文献分析是以历史文献分类、收集、考证、辩伪等方法为基础的。以历史疾病地理研究为例,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疾病名称的演变,如地甲病古称“瘿”、“影囊”、“粗脖根”等,这就需要一定的考据方法;其次是如何收集有关疾病信息,文献资料、考古资料、金石资料十分浩繁,从中寻找有关疾病信息是个披沙沥金的过程,因而需要一定的文献学或目录学方法;又次是疾病信息的辩伪,历史资料良莠不齐,有的可信度高,有的可信度一般,有的根本不可信,这又需要一定的辩伪方法来去粗取精;最后才是运用各种分析手段,对疾病信息进行时空规律的探讨。
(2) 地名信息分析(Toponymy Information Analysis)。地名是人类活动的足迹,也是地方特性的碑碣。研究地名不仅可以复原过去地理景观的特征,而且可以揭示过去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的性质。地名学方法是历史地理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地名信息虽然大多反映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特征,但其中的疾病、健康信息也不容忽视。在历史疾病地理方面,地名可直接反映地方病的种类与分布,如《山海经》所载“拘瘿之国”反映甘肃东南为地甲病严重流行区,《后汉书》和《两唐书》所载“瘿陶县”说明太行山东麓河北柏乡、宁晋一带是地甲病流行区[26]。在历史健康地理方面,地名可直接反映健康因子和健康水平,如矿泉地名大多透露出了它的保健和治疗功能,有的还反映了开发利用程度[27];寿命地名大多反映了当地的长寿水平,如湖北钟祥古名“长寿”,这里的长寿镇至今还是全国有名的长寿之乡,成都平原的“仁寿县”和重庆的“长寿县”也都反映当地是长寿老人较集中的地方[28]。在历史药物地理方面,地名也能反映当地特产的药物,如南阳盆地菊水河就是因当地盛产甘菊而得名,那里在两汉成为长寿区就是由于漫山遍野的菊花滋润河水所致[29]。总之,发掘地名中的疾病、健康信息,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 野外实地考察(On-the-spot Investigation)。野外考察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基于野外考察的医学地理调查是现代医学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历史医学地理研究固然主要凭借历史文献,但野外考察也不可或缺。第一,实地考察是检验文献资料可信度的重要手段。有些历史文献记载不详,难断真伪,必须通过实地考察得以验证。第二,实地考察是揭示疾病与健康环境背景变迁的重要手段。前已述及,了解疾病与健康的环境背景及其变迁状况是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历史文献具有时代局限性,仅为环境变化提供了一个“参照物”,欲了解其记载以来的环境变化,必须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今日之环境状况。第三,实地考察还是收集有关文献资料和获得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手段。如对长寿区进行历史回顾,仅凭通常可以见到的文献材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当地有关长寿老人的传说,以及只有在当地才能找到的家族谱牒;第四,实地考察也是对研究区域的水质、土壤、大气等自然条件进行采样,食物结构、卫生习俗、经济水平等社会条件进行考证的必要手段。水质、土壤、大气等对居民健康影响的分析,虽然主要是现代医学地理学的任务,但现代医学地理学极少对那些历史时期为环境病区而现代为非环境病区的自然条件进行检测分析,这就需要历史医学地理工作者承担起这份责任。
(4) 历史医学地理制图(Historical Medio–geography Mapping)。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一幅良好的历史医学地理图,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出疾病、寿命、药物的空间分布特点。一组良好的历史医学地理图,可以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疾病、寿命、药物的空间变迁规律。历史医学地理图具有直观性、整体性、综合性和节省语言的特点,是反映历史医学地理研究成果的最好手段。应该指出的是,绘制历史医学地理图时,必须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首先,历史医学地理图是要素特殊的专题历史地图,制图时必须注意运用历史沿革地图的方法和技巧,在准确反映研究区域行政区划变迁的基础上,揭示医学地理要素的时空变化规律。其次,现代地理制图方法已经进入智能化阶段,GIS(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在地理制图中广泛应用,历史医学地理制图必须采用计算机辅助制图方式,使地图更直观、更准确、更综合、更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可比性。
五、研究历史医学地理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理论意义
(1) 可以完善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历史医学地理学是在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交叉点上生长起来的新兴学科,本身即体现了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医学地理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的需要。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的问题,是当前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医学地理学研究都没有涉及到的历史时期人类健康与地理环境关系问题,这个问题既是历史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横向拓展,也是医学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纵向延伸。因此,开展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可直接推动历史地理学和医学地理学研究的深入,并完善它们的学科体系。一个特别明显的事实是,历史医学地理学成为历史地理学分支,使历史地理学对等地具备了现代地理学所具备的现代医学地理学分支。
(2) 可以促进现代地理学向统一地理学发展。过去很长时期以来,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处于分割状态,阻碍了地理科学整体综合研究的发展。实际上,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非平衡态系统,是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于一体的综合体;现代地理学研究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也是一个自然与人文密不可分的整体[30]。地球系统科学要求现代地理学从整体上研究地域综合体内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与规律,促进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交叉并向统一地理学发展。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之“过去”,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融合明显,对统一地理学发展具有间接推动作用。此外,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对现代医学地理学科体系的完善,实质上也是对现代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
(3)可以推动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历史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过程规律的社会科学。但“历史是一个多面貌的女神,须从不同的侧面才能窥知其真实面貌”[31],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历史发展问题就是这样的一侧面。过去许多年来,由于缺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历史学研究难以取得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历史工作者在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讨论中, 开始注意到自然科学对历史科学的影响,发出了发展新史学,迎战自然科学挑战的呼吁[32]。历史医学地理学融自然科学的地理学、医学和社会科学的历史学于一体,开展历史医学地理学研究,探究与历史创造者——人——直接相关的健康与环境问题,对于发掘历史文献的自然科学价值和促进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渗透,无疑是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4) 可以促进历史灾害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必须面对许多的自然灾害,而环境疾病是贯穿于人类始终的环境灾害;各种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直接威胁大批人口的生命安全,造成大批人口的死亡或劳动能力丧失,因而成为人类最为可怕的和危害最大的灾害。但目前历史灾害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旱涝灾害、地震灾害方面,对历史时期环境疾病灾害的研究则几乎还是一个空白,这种情形与我国拥有丰富的疾病灾害史料极不相称。历史医学地理学将环境疾病时空变迁规律列为重要研究内容,对发掘疾病灾害史料的文化历史价值,促进历史灾害学研究的深入,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
2.实践价值
(1) 可为地方病防治和人口优生优育提供历史依据。我国自然环境复杂,文明历史悠久,人口民族众多,疾病、健康与环境关系的时空变迁规律因而也最为典型。开展中国历史疾病地理和中国健康地理研究,深入探讨中国境域2000多年来环境疾病与长寿区的分布变迁规律,以及它们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仅可为地方病的防治提供具体的历史依据,而且可为人口的优生优育提供宏观的科学指导。
(2) 可为中药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指导。中医药是中医学的物质支撑,我国幅员辽阔,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兼备的自然景观,为中草药资源的生长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和我国丰富的药标资源是分不开的。在中医使用的药物中,仅动植药物,就有8000多种[33]。但是,由于人类活动所致药物生境的变化以及千百年来的采挖,我国许多珍贵中草药资源的数量已经大为减少,分布范围也在急剧缩小,药物资源的保护已经成为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医临床使用药物的局限性,在8000多种中草药中,只有1000多种进入商品流通,500多种为临床常用,中草药资源的开发也显得相当紧迫。鉴古可以知今,开展中国历史药物地理研究,进行地道药物生境特征及其分布变迁规律的研究,对中草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3) 可为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变化提供医学地理预警。任何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自然科学研究“过去”,目的是为了预测“未来”。历史医学地理研究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与人类健康的相互作用机理,对于控制环境变化的健康影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如通过历史灾害医学地理研究我们知道某种自然灾害容易导致某些疾病流行,一旦发生类似灾害,我们就可以及时地提供医学地理预警,有针对地采取防病减灾战略;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历史医学地理研究也能为移民环境的健康安全提供预警。
(4) 可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决策咨询。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促进人类之间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环境与健康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健康状况是人类福利和生产率的基础,改善健康状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措施[34]。我国是个人口大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在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控制传染病,减少地方病的危害,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方案领域[35]。历史医学地理研究环境疾病的分布变迁规律及其经济社会危害,可为我国的传染病控制和地方病防治提供历史借鉴,并从而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咨询。
--------------------------------------------------------------------------------
[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 地球科学部《1997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第6期第521~522页。
[3] 地球科学部《199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第6期第523页。
[4] 侯仁之《历史地理四论》第130-131页。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5] 谭见安《医学地理的发展和基本问题》,见谭见安主编《中国的医学地理研究》第2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6] 谭见安《医学地理的发展和基本问题》。见谭见安主编《中国的医学地理研究》第4页。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7] 聂树人《医学地理学概论》。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8] 方如康《中国医学地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9] 龚胜生《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的医学地理学思想》,《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第3期第163~180页。
[10] 陈桥驿《序》,见张步天《中国历史地理》第1~2页。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
[11] 林超、杨吾扬《地理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第5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12] 谭见安《健康、环境、发展—当代医学地理的主题》,《地理学报》1994年(增刊)第710~711页。
[13] 侯仁之《历史地理四论》第21~22、31~32页。
[1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5] 章申《化学地理研究的问题,近期进展和瞻望》,《地理学报》1994年 (增刊)第579页。
[16] 曹治权主编《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第3~4页。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年。
[17]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1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19]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1~517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20] 地球科学部《199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进展》1996年第6期第523页。
[21]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经济地理》1991年第3期第1~6页。
[22] 谭见安《医学地理学基本问题》,见谭见安主编《中国的医学地理研究》,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年。
[23] 林超,杨吾扬《地理学》,见《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第4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24] 热库林(韩光辉译)《历史地理学:对象和方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25] 方如康《中国医学地理学》第5~7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26]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地理学报》1999年第4期第335~346页。
[27] 龚胜生《中国宋代以前矿泉地理分布及其开发利用》,《自然科学史研究》1996年第343~352页。
[28] 龚胜生《川渝地区百岁老人地理分布及其长寿原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4期498~503页。
[29] 龚胜生《南阳菊考》,《南都学坛》1991年第3期第99~102页。
[30] 赵楚年,郭廷彬,吕克解等《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叉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地球科学进展》1997年1期第79页。
[31] 刘昭民《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台北,1980年。
[32] 程洪《新史学:来自自然科学的挑战》,《晋阳学刊》1982年第6期。
[33] 王兴文《微量元素与地道药材》,见曹治权主编《微量元素与中医药》第137页。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年。
[34] 世界环境与环境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第52、80、136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
[35] 国家科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第1、52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