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学术争鸣 >>
历史上中国地理环境的几次突变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5

【数据库】1996
【文献号】4451
【原文出处】科技日报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60825
【原刊页号】
【分类号】K91
【分类名】中国地理
【作者】于希贤
【复印期号】199610
【标题】历史上中国地理环境的几次突变
【正文】
  在人类历史时期,特别是有文字记载的近几千年来地理环境有没有变化?有多大变化?是怎样变化的?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之一。
  以气候而言,古代欧洲亚里士多德相信寒冷而多雨的气候是周期循环的。此后19世纪至20世纪初,德国的汉恩和法国的阿拉哥为代表,倡导气候不变论。直至本世纪70年代,把地理环境的变化仅误认为是一种单纯的缓慢的渐进作用。甚至认为不因人的活动,自然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微小的。
  事实上,有史时代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不仅有其相对缓慢变化的平静时期,也有其激烈动荡的突变时期。
  地理环境中自然灾异的群发性和集中突发性形成了地理环境的突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海浸海退、大雨洪水、江河泛滥、干旱螟蝗、瘟疫肆虐、大雪奇寒、生物聚集、变迁和大规模迁徙,奇特的天文现象(太阳黑子、流星雨等),这样一些灾异在近几千年来有时出现多而集中,这就是突变期;有时出现少而分散,这是渐变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及历史地理野外调查,初步至少提出以下一些灾变期。
  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有洪水灾变期。
  在中国、欧洲和中近东的许多民族如巴比伦、波斯、印度等都广泛地有洪水灾变的记载和传说。《尚书·尧典》首记其事汤汤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孟子·滕文公》说:昔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当今的考古发掘与上述记述相吻合。距今4000年前后,黄河下游曾大改道。洪水发生的地域正是《禹贡》九州中的兖州、豫州和徐州。考古学家俞伟超教授研究说:中国北方的龙山文化和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一度都达到了相当高度的文明。距今4000年之时,情况忽然大变。龙山文化变为岳石文化,良渚文化也突然变为马桥、湖熟文化。……时代虽然前后相接、文化面貌却缺乏紧密的承袭关系。……岳石与马桥、湖熟诸文化遗址分布密度、居址的面积、乃至文化本身的产生、生活水平,又皆远远低于龙山、良渚文化。他指出这是因为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族群人口大为减少,文化处于低落时期的遗存。据此,他推断说:4000多年以前我国曾发生一次延续若干年的洪水大灾难,应该是历史事实。
  距今2100多年前,我国逐步进入另一次灾变时期,其高潮是公元2年至57年间。
  西汉末年曾发生了渤海海湾西岸大海浸。《汉书·沟洫志》记载河入勃海……海水溢西南出,浸九百里,九河之地已为东海所渐矣。宋代的学者认为自碣石以西现今整个勃海湾在此之前全是陆地。谭其骧教授研究认为其海浸范围当今渤海湾4米等高线以下。今天津、黄骅、宁海一带有几十处文化遗址,它们不是东周、西汉时期,就是隋唐时期。其间独缺失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遗址。笔者在武清县雍奴故城遗址上发现海相地层。在西汉泉州故城遗址上已湮没2米深淤泥。当时确有大海浸。海浸之前的许多村落、城市被海相地层压置。至公元6世纪海水退出,又才有新的村落与文化层。当中独缺失公元15世纪的人类活动痕迹。
  《汉书·五行志》载,汉成帝和平元年(前28)三月己未(14日)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条记载是世界上公认的太阳黑子活动的最早记录。此黑子之大,为后世罕见。
  公元11年黄河在今河北大名决口泛滥,祸及河东数郡。这次水灾延续了60年。至公元70年才由王景领导的数十万民工治好。据邓云特统计,这57年中共发生9次特大蝗灾,8次特大水灾,3次特大瘟疾,致使死者十之七八。公元2年全国人口5900多万,至公元57年全国人口仅有2100多万,减少了3800多万。
  公元912世纪的寒冷灾变期。
  赫连勃勃的夏国首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原先是一片临广泽而带清流的美丽城市。至公元882年已堆沙高及城堞。又过100年已深在沙漠之中了。公元925年两汉大水,户口流亡者十之四五。938年定州大旱民多流散。943年春夏旱,秋冬水。蝗大起,东自海滨,西抵陇坻,南逾江淮,北至幽冀,原野山谷,城郭庐舍皆满,竹木俱尽,……民馁者数十万口,流亡不可胜数。朱熹统计,有史以来黄河大决16次,其中五代半个世纪内,就占了9次,至北宋尤甚。
  1617世纪寒冷灾变期。
  长白山主峰白头山两次喷发过。黑龙江德都火山1720年前后也喷发过。云南腾冲打鹰山在1611年前后也喷发过。公元1555年陕西、山西、河南同时大地震。此期水灾、旱灾很多,尤以大雪奇寒为甚。1616年黄山连续积雪达130多天,河南嵩山1623年雪深道绝。太华山泓谷至阴历三月初三还层冰积雪,状满谷间。1628年福建顺昌于阴历三月十九还群峰积雪,有如环玉。1633年阴历八月初六日五台山仍滴水皆冰”“阴崖悬冰数百丈。依据种种资料证实,此冷期摆动范围远比竺可桢确定的±为大,冬半年当较今冷6左右。
  明末灾异的群发性与突发性,使当时官员金士衡在邸报中总结说:举报重极大之灾,至怪至异之事,毕集于一时
  总之,从有史时代地理环境几千年的变异来看,一方面要正视地理环境的突变,灾异群的出现会给人类社会造成明显甚至是重大的影响。地理环境的变化参与了人类历史发展演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地理环境几千年来的灾变,并没有造成世界末日。科学的态度是从查清历史事实中,使人们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恰当的选取对策。
  (作者系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