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学术争鸣 >>
“历史地理学”还是“地理历史学”? ——英国历史地理学方法论视野下的中国式问题评议
来源:历史地理 作者: 历史地理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12-12

:在国内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一些现代地理学者认为,以往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实际属于地理历史研究范畴,前者之名掩盖了后者的存在;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科———地理历史学。事实上,类似争议在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学术界亦曾发生过。对此,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达比和贝克都曾有所阐释和辨析,值得镜鉴。本文重申只有将历史地理学视为沟通和融会地理学与历史学两大传统学科之间领域的学术关怀,才能摆脱古往今来两者各自立足于本位而提出的片面见解。重视西方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形成与发展,有助于厘清这一争议话题的本质,也有利于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

关键词:历史地理学;地理历史学;地理史;达比;方法论

一、引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本土语境和发展历程中,“地理历史学”这一概念几乎从未进入专业研究者的话语体系。众所周知,“历史地理”一词最早引入国内,是作为清末政府引进日本近代学制,而在中外地理学门课程下设立的一个大学科目。[1]、[2](P164-168)回顾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轨迹,无论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沿革地理到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转变,还是在学科属性热烈讨论的思辨岁月,“地理历史”一词都未曾成为学科内部的本土话语。即使在最近的梳理近代“史地学派”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成果中,所反映出来的似乎也只是一支与传统“禹贡学派”并行,而同样被称为“历史地理”的学科发展脉络。[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些从事史学理论研究的学者,注意到“文革”以后作为史学领域新的跨学科方法出现的所谓“地理历史学”。[4]他们将该方向视为运用地理学理论和方法开展研究的历史学分支,并作为词条载入《史学理论大辞典》。[5](P534-536)正如词条撰写者陈国灿先生所指出的,地理历史学与“作为地理学分支之一的历史地理学,虽在研究的对象上各有偏重,具体的研究方法也有所不同,但实际上两者是难以截然分开的……因此,学者们在实际研究过程中,一般都把它们合为一体,等量齐观”。由此可见,即便当初引介地理历史学概念的学者自己,也认为它与历史地理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当然,该词条的最后又这样写道:“80年代以来,地理历史学与历史地理学的分离倾向在不断明显化,两者的不同点也日益增多。”这一现象乃至其发展趋势,国内学界至今似乎仍然知之不多。

新世纪以来,国内的一些地理学者从不同角度重新提出了地理历史学的概念。如有人认为,从实际研究层面看,目前的历史地理学应当更名为地理历史学,以后者为“实”而冠“名”前者的研究,应当加入“真正”的历史地理内容,从而使中国历史地理学“实至而名归”。[6]这番来自地理学者的“名实之辨”,似乎颇显突兀。而在引发历史地理学者的回应与述评后,此问题已经趋向澄清。[7](P32-74)、[8]、[9]然而,其间复有地理学者从新的角度再次提出“地理历史学的构想”,并进而主张建立一门与历史地理学并驾齐驱的新学———地理历史学。[10]对此,则仍未见到历史地理学界的相关回应。

更为重要的是,有的学者还引述具有国际声誉的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阿兰·贝克(AlanR.H.Baker)的观点,认为他对geographical history(地理历史学)这一术语怀有“学科合法地位的诉求”,应当给予重视。[11]不过,这与笔者所知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一般内容,却并不完全相符。因此,有必要重新对贝克乃至整个西方历史地理学界关于地理历史学话题的争议进行简要梳理。希望通过比较中外对这一术语的不同看法,更为理性、全面地评议国内尝试建立地理历史学的呼声,并能对推动本土学科自身的理论建构有所助益。

二、国内本土“地理历史学”认识述评

由历史学者编纂的《史学理论大辞典》,在介绍地理历史学时,主要采取与历史地理学对照的描述方式,即认为两者都是历史学与地理学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强调尽管研究对象和方法各有侧重,但实践中可以合为一体、等量齐观。有关两者之间的差异,则从学科属性的角度分别界定:地理历史学是历史学的分支学科,而历史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前者“运用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研究人类社会生活对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具体作用、后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的具体影响,来解释有关历史现象,探讨历史发展的各种客观规”。至于后者,由于被排除在历史学外,故辞典中没有相应的词条介绍。

在提出历史地理学名实之辨的地理学者看来,作为“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历史地理学,其实是“由历史角度研究地理”。这与人文地理学其他各分支学科都从地理角度研究社会人文要素的惯例相违。因此,他们主张目前的历史地理学应当正名为地理历史学,归属历史学。而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历史,和人类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才是真正的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学者并未刻意追求地理历史学的独立性,而是希望既有的历史地理学补充和加强对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以使学科获得“新生”。

比较前述这些特定的地理学者与历史学者对待地理历史学看法的异同,可以发现两个重要而略显吊诡的现象。其一,双方都主张地理历史学属于历史学,而历史地理学属于地理学。但是,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却完全相左: 地理学者认为地理历史学是从历史角度研究地理,而历史学者认为地理历史学运用地理学方法解释历史现象和规律。换言之,前者以研究视角和方法界定地理历史学的归属,后者则以研究对象和主题来加以确定。

由此不禁使人想起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约翰斯顿(R.J.Johnston)的话,他说:“在科学群体中,各学科都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其主题来界定,由它们研究什么而不是怎样研究来界定。”[12](P7)但是,假如据此便将地理学者主张的,地理历史学从历史角度研究地理、历史地理学从地理角度研究历史的看法轻易否定,可能也会与部分客观事实不相符合。例如,人文地理学分支按照名称的偏正结构,理解为从地理学角度研究相应人文社会各部门要素的观点,虽不全面,也不准确,但还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因此,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从更加深入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其二,相较《史学理论大辞典》将地理历史学界定为从地理学角度探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学科范畴,前述地理学者则声称地理历史学是从历史角度或以时间维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学科;而真正的历史地理学,“应该回归于社会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换句话说,地理学者与历史学者对地理历史学内涵的界定有所不同。这一现象与前述第一个问题性质类似,也需要重新加以认识和解释。

历史地理学名实之辨话题被提出后,有地理学者又从构建新学科的角度,再次提出地理历史学这一术语。他们认为“就地理学而言,历史地理学就是交叉整合出来的分支学科。历史地理学是以地理学为核心的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演变规律,特别强调人类行为的直接或间接的地理效应”。由此,这部分学者提出可否从历史学角度重新构建交叉学科的设问,从而引出地理历史学,并认为它“研究地理环境对人的集团的存在和发展的作用,包括稳定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和变迁的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力求阐明人的集团的历史行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或统一性,以揭示出客观存在的‘地理-历史’规律”。[10]从表面上来看,这部分地理学者与提出名实之辨的学者,都运用了地理历史学术语,但实际上,两者却有一些差异。后者所说的地理历史学,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而前者则与那些历史学者观点一致,主要强调地理历史学是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影响的研究。

从深层次看,提出构建地理历史学科的学者,无论拥有怎样的学术背景,都将历史地理学和地理历史学的分野,置于地理学与历史学截然对立且非此即彼的境地之中。即便近来有人试图借用阿兰·贝克关于地理历史学的论述来阐明己见,依据的同样也是这一基本前提。他们指出贝克非常明确地说“‘historical geography’是具有地理学视角的学科,‘geographical history’是具有历史学视角的学科”。[11]但事实上,贝克在其英文原著中的表达是:“historical geography may beviewed as being concerned with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in geography and geographical history with the geographical dimension in history”,阙维民译为“历史地理学可以被视为有关地理学中具有历史维度的学科,而地理学史则可被视为有关历史学中具有地理维度的学科”。[13](P3)、[14](P3)由此可见,以上学者对贝克观点的转述,值得重新梳理并加以更为准确地把握。

这些学者还依据贝克的一篇晚近的论文中的观点,认为他怀有“强调该词(即地理历史学——引者注)‘学科’地位”的倾向;[15]还说英国学者格雷戈里(D.Gregory)和约翰斯顿等人编纂的《人文地理学词典》,也将地理历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看,且是对历史地理学新的挑战”,[16](P335)等等。这些转述自西方历史地理学界的看法,似乎都成为构建所谓中国地理历史学的重要依据。不得不说,梳理西方历史地理学界关于地理历史学的讨论,已成为检视和辨析国内这类话题讨论的重要参考,理应引起关注。对此,下文即拟尝试通过梳理,看看西方特别是以英美为代表的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学界,对两者关系到底持有怎样的认识和立场。

三、英美学界对“Geographicalhistory”术语的阐释和争议

从中国本土学术发展的历程看,地理历史学这一术语比较罕见,但不能因此便以为整个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对其从未有所触及。20世纪80年代后期,辛德勇翻译日本学者菊地利夫《历史地理学方法论》一书时,曾译介“地理历史型叙述理论”。书中说道:“虽然把历史的地理解释作为历史地理学的观点在20世纪初期已衰微下去,但至今它仍以种种面目存在于历史地理叙述当中,其中有些具有形成体系的叙述形式,这就是地理历史学(geographical history)和地历史学(geohistoire)等环境论历史学”。菊地利夫主张从“历史的自然基础”层面理解自然环境对历史进程的作用方式,并援引英美历史地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从区域和景观的角度对地理历史型叙述理论进行了细致解析。[17](P159-167)、[18](P134-140)这表明日本学者的相关认识,主要受英美学界的影响。而侯甬坚在追述19至20世纪之间日本《历史地理》杂志的学科概念时,也提及“与历史地理一词同时存在的还有‘地理的史学’、‘地理的历史’、‘地理历史’等术语概念,其词语渊源当与历史地理相同,只是理解表达各有差异,‘地理历史’一词的使用即为一例”。[19](P257)

1992年,台湾学者姜道章在翻译美国历史地以往参与上述讨论的西方学者成果丰硕,本文难以也不必逐一引述。因此,下文将以英美两国特别是以英国历史地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达比和贝克为例,梳理其主要观点和立场,冀以得管窥之效。

正如对西方学者而言,historical geography(历史地理)起源于何时仍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样,geographical history(地理历史)一词亦不知其所始。或许我们可以从历史地理这一术语在西方逐渐被使用的过程,来反观地理历史一词的学术渊源和早期经历。英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Clifford Darby,1909-1992)指出,在整个19世纪,历史地理一词主要被用于描述“历史或政治地理”(historical or political geography),以及作为“历史之地貌”(historical topographies)的用法而大量充斥于专著的标题。到该世纪末时,历史地理又被赋予了“地理对历史之影响”(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y up on history)的新含义。[22](P117)

关于此间历史地理一词指代内涵的扩张,及其背后与“地理历史”这类措辞运用的此长彼消,来自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泰勒教授(Prof.E.G.R.Taylor),在1932年伦敦举行的一次主题为“历史地理学是什么”的研讨会上,曾经有过详细论述。泰勒指出,史学著作中常常出现描述性的有关地貌形态的导言,不幸使“历史之地貌”(topography of history)一词被贴上了“历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的标签。伴随着19世纪地理学的复兴,地理学者对地貌和区位重要性的认识得以提高,同时也扩大了“历史地理”这一概念应用的范围。对于后者,被赋予了带有争议性质的地理“影响”(influences)与“控制”(control)的意涵。然而,一旦区位的重要性得到历史学者的承认,他们就会肩负起被称为“评价历史中的

地方因素”(the evaluation of the place factor in history),或是更简略的“历史之地理”(the geography of history)的研究责任。这种评估以地理学的分析技术为先决条件,但最终却使历史学得到进步,故属于历史学者的关切与职责。为了正确利用这一研究对象,历史学者必须继续沿用“历史地理”的标签,来代替更为准确的“历史之地理”的说法。[23](P5-8)

从泰勒和达比的介绍可以看出,早期西方的历史地理这一术语的内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历史疆域和政治地理之外,还具有在历史叙述中所包含的有关地貌形态方面的描述。后者随着19世纪整个西方地理学的勃兴,又扩张到区位(location)和地方(place)等地理学的其他方面。因此,类似于“历史之地貌”这类描述所表达的含义遂被“历史之地理”所替代,并进而以“历史地理”的形式沿用下来。在此基础上,受到世纪之交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潮的波及,努力寻求学术合法地位的“地理对历史之影响”的研究,也通过被纳入“历史之地理的途径,而被贴上了历史地理的标签。[24](P76)泰勒所说的“不幸”,应当就是指这类原本强调地貌或者诸地理因素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的学术关切,最后却被冠以历史地理的称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研究的思路产生因果倒置的误会。

显然上述这些认识,为我们了解西方地理历史学概念产生的渊源,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也就是说,“地理对历史之影响”的研究,在避免决定论“争议”和概括简化的运用过程中,被纳入语意不够稳定准确的“历史之地理”(the geography of history)这一表述以后,其符合学术逻辑的发展方向,应当就是“地理历史学”(geographical history)。这与后来强调此方向的学者,都将地理因素对历史进程的作用和影响视为其重要领域的做法,显然具有源流上的继承关系。而西方历史地理学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思辨与积淀后,围绕包括历史之地理、地理历史等术语在内展开的最为系统的方法论描述,首推达比的方法论著述。

原文及译介主题次序

On 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The geography behind

history

Past geographies

The history behind geography

The historical element in geography

《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

( 姜道章译,1994)

历史的地理基础

过去的地理

地理的历史因子

地理中的历史要素

《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

( 赵中枢,1994)

历史背后的地理

过去的地理

地理背后的历史

/

《地理学与历史学》

( 阙维民译,2008)

历史的地理基础

往日的地理

地理的历史基础

地理中的历史要素

原文及译介主题次序

Historical geography

Geographical history

Geographies of the past

Changing landscapes

The past in the present

《地理学与历史学》

( 阙维民译,2008)

地理历史

往日的地理

变化的景观

今日中的往日

说明:为了将达比在前后两篇论文中分别叙述的四个主题,按照顺序逐一对应,表中对1962年《历史地理学》

达比教授以专注英格兰本土的区域研究最负盛名。他本人自称对方法论兴趣浓厚,且主、要来自于实践而非理论。在其系列方法论著述中,有三篇论文最为重要,其中两篇都直接与历史地理学相关。第一篇发表于1953年,题为《论历史与地理的关系》,主要面向地理学者。第二篇发表于1962年,题作《历史地理学》,可能是为了增进历史学者对历史地理学的了解,该文被收入一本关于史学诸方面研究的论文集。[25](P12-16)在这两篇论文中,达比将历史与地理的关系,以及涵盖这一关系主要内容的历史地理学,阐述为四种分类或主题,只是在具体表达时的措辞有所不同。[23]、[26](P1-11)表一为读者呈现的,便是达比分别对历史与地理的关系,以及历史地理学四种主题的相关表述,同时附有后来译介时相应的中文翻译。

通过表一可知,达比在1962年的论文中,最后提及的geographical history(地理历史) 主题,对应1953年首先阐述的the geography behind history主题。之所以将这两个内涵一致而表述不同的主题,分别置于不同的次序,主要与两篇论文所面对的读者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有关。[25](P19)至于the geography behind history的中文译法,则既可以写为“历史背后的地理”,[27](P30)也可以是“历史的地理基础”,只是后一种翻译似乎更具学理性。达比在阐述the geography behind history主题时指出,由于历史研究越来越实际,也就越来越成为地理的研究。他援引1833年出版的《法国史》著者米西莱(Michelet)的话说道,地方不能只视为演戏的舞台,地理在各方面影响历史。此外,在评论了一些“完全”和“部分地采用地理的观点解释历史现象”的著作后,达比提示这一方向还应注意“历史受区域差异的影响”。最后,他总结认为,以历史的地理基础为对象“不是研究地理的”,“作为地理学者,我们不应模仿他们。因为地理学的要旨博大,应该鼓励各种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并不一定都应该包括在地理学中。而在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对这类研究有兴趣,即部分原因是由于好奇,部分原因是其他学科承认地理学的研究;这对于地理学的进步不是没有关系的”。[28](P244-245)

1962年,达比以Geographical History为题,用更多的篇幅再次深化阐述了他关于“历史的地理基础”的认识。他说,当时地理学界最为熟悉的有关历史地理术语的含义,至少包括两层意思:其一是对过去地理的复原,其二是研究贯穿于时间的地理变迁。当然,也包括承自该词早期用法而来的、有关政治边界及行政区划变迁的记录。此外,甚至还有已无人问津的关于地理探险和思想史的内容。最后,达比郑重地提出,在这些关注以外,还有一种历史地理一词长期“参与”的内容——“地理历史”。这段描述的英文原文是:“This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up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a line of enquiry that is thought by many to be best described as ‘geographical history’.”[24](P74-76)(它是有关地理条件对历史进程影响的学术研究,也是被许多人认为最好称之为“地理历史”的一系列调查。)

通过达比对“历史的地理基础”和“地理历史”两个同义主题的阐述,有助于系统了解西方特别是英国历史地理学界,在20世纪中叶关于“地理对历史之影响”研究定位的基本立场。上述具有不同表达的同一主题,既是构建历史学与地理学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地理学的四个核心话题之一,尽管在达比看来,它因为研究对象的落脚点在于历史,而导致其属性不是地理学(而是历史学),但他仍强调这种地理学方法的应用,本身对地理学的进步具有积极意义。

在1953年的论文中,达比对历史的地理基础和地理的历史基础(因子)或曰地理背后的历史这两个主题进行描述时,均使用了“behind”(在……的背后)一词,而不是简单将地理与历史之间加以“of”(……的)连缀,显然是出于希望更加准确和避免歧义地表达两者之间因果关系的考量。也就是说,达比为了避免人们将the geography of history(历史之地理)理解为historical geography(历史地理),才形象地选择使用了behind这个词。如果他不这样做,那么将the geography of history理解为geographical history(地理历史)的本意,恐怕不会顺利实现。从这一角度而言,其相应的中文译介,却均使用了“的”字的译法,或许既销蚀了当年达比在英文措辞时的细腻匠心,也有可能反向影响国内对

The geography of history和historical geography这两个术语的区分,造成进一步的混淆。这也是本文将the geography of history译为历史之地理,而不译作历史的地理的主要原因。

达比在构建历史地理学自身知识领域的过程中,对“地理历史”主题的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同行学者观点的挑战。例如,竭力提倡“地理学观点”对历史学价值的美国学者厄尔(C.Earle),即主张传统的历史地理学应该被新的地理历史学所取代。[14](P71-71)他在自己的论文集《地理研究与美国历史问题》中,以“地理历史学的实践”为导言标题,试图“从地理学的观点来重新探讨美国历史中的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研究“确定美国经验的过程……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以及“解释美国宏观历史的周期性变化与地理在其中的作用”。[29](P1)在英国历史地理学家阿兰·贝克看来,厄尔对美国历史问题的探索,只利用了区位和生态这两个地理学话语,而不是全部。因此,贝克指出片面将地理历史学代替历史地理学的做法是错误的,并认为厄尔偏执于部分地理学话语开展的历史学研究,使他忽视了别人所撰写的“历史地理学”。他总结说道:“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历史学对于世界持有相关却相异的观点;将它们拆分为单一的观点,或主张保留一种观点与删除另一种观点,都将削弱其他方面丰富的知识多样性”。[14](P71)

此外,另一位英国学者菲洛(C.Philo)也持有与厄尔相类似的观点,关注地理学对历史的解释,认为“地理历史学”优先于“历史地理学”。[13](P69)、[30](P255-261)对此,贝克强调自己对厄尔观点的保留意见也适用于菲洛。值得注意的是,菲洛还提醒式地说道:历史地理学的冠名方式,其实并不像大多数部门地理学那样,以“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城市的”“农业的”“医学的”等要素来修饰,它事实上是一个尚未清晰定义研究对象的分支———之所以称为“历史”的原因,是说它的研究对象都是历史上的,包罗万象并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而已。[30](P255)

显然,厄尔和菲洛等人主张地理历史学代替传统历史地理学,或是以为前者“优先于”后者的观点,与达比早年将地理历史主题置于历史地理学体系之下的做法背道而驰。对此,作为达比在剑桥大学任教时期的学生,贝克尽管与达此关于历史地理学的认识观点。[14](P71-73)

前文引述有国内学者认为,贝克在2007年发表的《地理历史学的归类》(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一文,对地理历史术语怀有“学科合法地位的诉求”。目前来看,这一判断很可能属于过度解读。事实上,贝克秉持的理念与此前并没有太大变化。如果一定要说具有谋求合法地位的倾向,则必须强调他论述的一个基本前提,即仍将地理历史学研究置于传统历史地理学的框架之内,这是符合西方历史地理学发展的客观认识。当然,贝克在历史地理学本身独立性方面的强调,不似达比那样突出,而主张以“地理学的话语”作为历史地理学的后盾。但仅就地理历史的看法而言,两人并无本质之不同。贝克提出,当前地理历史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领域,其一是地理分布的变迁,其二是地理(自然环境)对历史的影响。[15]就第一点而言,似乎与半个多世纪前达比建议应当注意“历史受区域差异影响”的提示一脉相承。贝克在全文的最后,认为如果坚持从常识的角度将历史地理学理解为历史学视野中的一项地理学研究,而将地理历史学理解为地理学视野中的一项历史学研究,那么混淆就会成为困惑。因为两者虽在原理上不同,但在实践中却往往难以区分。类似的话,达比其实也曾经说过。[31](P153)显然,通过贝克的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他关于“历史地理学没有必要监管自己的‘领域’,研究历史地理也没有必要逻辑证明”等诸如这类论述的方法论背景。[14](P37)

这里需要提及一下关于geographical history的翻译问题。有学者指出将该词译为“地理学史”和“地理史”都不太妥当。对于前一种译法,的确容易在地理历史学和(科学史意义上的)地理学的历史之间,造成不必要的混淆。而后一种翻译,则应当视为地理历史学的简化译法。事实上,将geographical history译为地理史,[32]既有学术研究的历史渊源,也有从历史学角度检视地理历史学关注的客观合理性。关于第一点,从geographical  history的法文写法geohistoire(案:辛德勇译自日语,作“地历史学”),便不难知晓其渊源自地理历史学研究的法国传统,因这一问题事涉年鉴学派的诸多内容,拙文不拟赘述,留待另文梳理。至于第二点,所谓地理史其实与历史学专门史领域诸分支方向的命名方式相同。例如经济史,即economic history;社会史,social history;政治史,political history;农业史,agricultural history;环境史,environmental history;等等。因此,地理史的译法,虽然从所谓具有独立性的历史地理学本位来看,似乎不如地理历史准确,但自有其渊源所在,不宜轻易否定。

四、结论: “地理历史”主题可以重构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吗?

无论是中外学界提出并使用的地理历史学术语,还是达比和贝克等人对历史地理学体系下“地理历史”主题的阐述与申说,这一词汇对于中国历史地理学界而言,仍然略显唐突和陌生。针对国内学者提出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名实之辨,以及倡议建立地理历史学的呼声,尽管历史地理学界从学术实践和研究现状的角度出发,已经给出了非常出色的回应和评论,但事实上出现这些现象或者说挑战的根源,却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发掘。梳理西方(主要是英国) 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对地理历史话题的阐述和争议,纠纷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看待地理学与与历史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历史地理学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问题。

达比构建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方法论体系时,在继承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将历史地理学置身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几乎全部复杂的关系之中(似乎只将科学史意义上的地理学史排除在外)。虽然他十分倾向于划出隶属于历史地理学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始终坚持这一学科方向的地理学属性,但他仍旧在次一等级的分割中,毫不犹豫地将逻辑上属于历史学关切的地理历史主题收纳其中。而其学生贝克之所以被视为在达比的方法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相关的理念,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他继承了前人从地理学与历史学之间的视角观察历史地理学的传统,同时又尽力克服达此在寻求该学科独立性的过程中所无法克服的有关两大传统学科之间业已存在的矛盾问题。或许在贝克看来,如果继续因为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历史学的属性问题而纠缠下去,显然是对植根于西方古典传统下视史学为年代学,而视地理学为地志学传统的无视。[15]

达比在阐述历史的地理基础这一主题时,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乔治·A.史密斯所著《圣地的历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Holy Land,1894),目的是“从地理的状况去了解,为什么历史事件的发生,会有不同的方向”,但是“比较严肃的地理学者可能反对他误用‘历史地理’(Historical Geography)一词”。[28](P245)这显然揭示了一个事实,即历史地理这一术语,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承担起许多超出其本意的内涵,并使它成为描述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主要内容的代名词。从这样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国内所谓的历史地理学名实之辨的问题,再结合前引英国学者菲洛的提醒,就会理解这固然与不同领域的学者,甚至部分地理学者自身对历史地理学的了解程度还远远不够深入有关,但更为深层次的原因则源于长期将地理学与历史学完全分割对立的片面成见。换言之,历史地理学应当也必须承担起沟通和融会这两大传统学科的历史使命。

最后,本文想提出引为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所谓的“地理历史”主题可以重构中国历史地理学史吗?对此,近来已有学者精辟地指出,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前身“禹贡学派”发展的同时,尚有一支可被称为“史地学派”的学术力量亦在传播和实践西方历史地理学的观念,并往往强调从地理的角度观察历史。笔者以为,从地理学与历史学关系的角度,或者说从历史地理学与地理历史学相纠缠的角度,或许可以找到比以往更为全面的认识中国历史地理学成长历程的视角,同时也为学科本土的理论构建提供新的起点。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或许值得今后学界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 阙维民:《中国高校建立地理学系的第一个方案——京师大学堂文学科大学中外地理学门的课程设置》,《中国科技史料》1998年第4期。

[2]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科名称由日本传入中国考──附论我国沿革地理向历史地理学的转换》,《历史地理学探索》,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 范今朝《“史地学派”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地理学发展中的地位与影响》,《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6年第1期。

[4] 蒋大椿《新中国史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历程》,《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第6期。

[5] 蒋大椿、陈启能《史学理论大辞典》,合肥: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6] 孙天胜、曹诗图《历史地理学的名实之辨》,《晋阳学刊》2000年第6期。

[7]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特性及其若干研究动向述评》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主编《白沙历史地理学报(第3辑)》,2007年。

[8] 王社教、冯勰:《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第3月。

[9] 吴松弟:《继承与创新:近30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未来走向》《江西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10] 潘玉君:《地理历史学与中国历史进程的地理基础》,《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11] 孙俊、潘玉君:《Geographical history的概念和汉译——兼论 Alan R.H.Baker的地理历史学思想》,《中国科技术语》2012年第5期。

[12] [英]R.J.约翰斯顿:《哲学与人文地理学》蔡运龙、江涛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年。

[13] Alan R.H.Baker.Geography and history: bridging the divide [M].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14] [英]阿兰·R.H.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阙维民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8年。

[15] Alan R.H.Baker.Classifying Geographical History,The Professional Geographer,2007(3) .

[16] Derek Gregory,Ron Johnston,Geraldine Pratt,Michael J. Watts and Sarah Whatmore.The dictionary of Human Geography (5th) Wiley-Blackwell,2009.

[17] [日]菊地利夫:《历史地理学的绝对空间叙述形式——<历史地理学导论>选载之九》,辛德勇译,《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第3期。

[18] [日]菊地利夫:《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辛德勇译,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

[19] 侯勇坚:《日本<历史地理>杂志创刊初期的学科概念》,《历史地理(第15 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 [美]安德鲁·H.克拉克:《北美历史地理学的现状与展望》, 姜道章译,《历史地理(第11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21] 姜道章:《历史地理学》,台北:三民书局,2004年。

[22] H. C. Darby.On the writing of historical geography,1918-

1945 ,R. W. Steel (eds). British Geography,1918-1945. Cambridge,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3] E.G.R.Taylor and J.E.Morris,et al.What is Historical Geography? D.Brooks Green(eds).Historical Geography :A Methodological Portrayal Maryland,USA: Rowman&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1.

[24] H. C. Darby. Historical geography. D. Brooks Green( eds) .

Historical Geography: A Methodological Portrayal.Maryland,

USA: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1991.

[25] T.Coppock ,H.Clout,H.Prince,& M.Williams.Clifford Darby and the Methodolog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H.C.Darby.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in England,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2002.

[26] H.C. Darby.On 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Transactions and Paper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19,1953.

[27] 谢湜:《高乡与低乡:11-16世纪江南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

[28] [英]H C.达比:《论地理与历史的关系》,姜道章译,《历史地理(第13 辑)》,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29] C. Earle. Geographical Inquiry and American Historical Problems [M].Stanford,US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30] C.Philo.History,Geography and the ‘Still Greater Myster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A].D.Gregory,R.Martin and G.Smith (eds).Human Geography: Society,Space and Social Science. Hampshire: Macmillan,1994.

[31] H.C.Darby.The Relations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Studies in England,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Exeter: University of Exeter Press,2002.

[32] 谢湜.《历史地理学理论的新写法——阿兰·贝克新著<跨越地理学与历史学的鸿沟>述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4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