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序跋目录 >>
《明代历史旅游地理研究》序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07-25

《明代历史旅游地理研究》序

龚胜生

 

 

 

历史地理学还有许多新的领域值得我们去开拓和探索,历史旅游地理就是这样一个领域。

休闲与旅游不是现代人的专利,自从人类有了闲暇的时间和远足的条件,人们便有可能因为自然的山水、历史的遗迹、人文的景致乃至独特的节俗所吸引。如同现代旅游地理是现代地理科学的重要分支一样,历史旅游地理也应该是历史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在古代,旅游作为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是从以谋生为目的的迁移与旅行开始的。不过,那时旅游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并不像现代旅游一样体现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上,而是主要体现在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与认知上;还有,现代旅游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建立在旅游大众化基础之上的,而古代旅游基本上只是极少数人参与的活动,然而,这并不会影响旅游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因为这极少数人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与认知,也可能通过传播而成为一个社群的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认识。从这一意义上说,相比之下,古代旅游具有更多更显著的文化属性,现代旅游则具有更多更显著的经济属性。因此,文化属性及其空间差异的研究应是古代旅游研究和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的重点领域。

应该指出的是,现代或者古代,实现社会经济的增长与形成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都只是旅游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结果,而非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的个体的意愿或目的。其实,人们参与旅游活动,目的是要获得特定的审美或娱乐的体验,并由此而达致个人的康健和社会的康宁。在这一点上,古代旅游与现代旅游并无二致。这也是旅游之所以为旅游的重要文化特征。

至于明代,旅游活动较之汉晋唐宋,旅游的主体、客体和介体都有了广泛的发展,尽管在旅游活动中,大多还需要裹粮以往买酒载舟的自助式服务,但旅游的大众化趋势也是非常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了。明代的旅游,虽然不像现代一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工具可资利用,也不像现代一样有为吃、住、行、游、购、娱提供服务的完备的设施,但它也没有像现代一样为实现社会经济增长目标而带来的困扰;明代旅游者依靠自然力而行的舟车、骡马、舆轿为交通工具,在慢行中获得了比今人更为怡情、更为惬意的旅游体验。明代文人士夫旅游,常二三友人,携棋篮而行,对弈于湖光山色中;或负诗筒,藏葵笺,偶得佳句,即书笺投空,或随风飞扬,或逐水浮沉;这许多的雅趣,为今人所不能企及。任唤麟博士的著作《明代历史旅游地理研究》,可以把你带到这样的境界,让你领略到五百年前明人创造并享受过的这种旅游的乐趣。

任唤麟博士负笈江城五年,跟随我攻读历史地理学的硕士和博士,以其刻苦勤勉的学习和文学专业的文笔,完成了我计划研究中国历史旅游地理的第一篇博士论文——《明代历史旅游地理研究》。现在,这篇论文经过修改完善,作为专著就要付梓出版了,他请我为之写一序言。我作为他的老师,为他的成长感到欣慰,为他的成就感到高兴,当然应该应允,于是匆匆写下这点文字,权当复命。至于这本著作的价值,读者自有判断,毋庸赘述,我这里所能告诉大家的是,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断代历史旅游地理著作。

是为序。

 

龚胜生

二〇一三年五月十六日

于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也是斋

                                                                                                                      转载于龚胜生先生博客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