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序跋目录 >>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下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目录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8-31

《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下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目录

徐少華、晏昌贵编:《荆楚历史地理与长江中下游开发——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97月。

目录

先秦葛国源流考——兼论周公奔楚及亳之迁徙……………………………………………………………………………………林志鹏(1
卜辞“  及其地理考…………………………………………………………………………………………………………………马保春(15
周代邓国地望考……………………………………………………………………………………………………………………………王先福(23
曾国的疆域及中心区域——先秦时期历史地理的考古学研究个案……………………………………………………………………张昌平(33
楚都丹阳地望探索的回顾与思考…………………………………………………………………………………………………………徐少华(51
战国时期楚国疆域变迁考述………………………………………………………………………………………………………………李晓杰(64
汉晋时期鄂西北地区的民族杂居…………………………………………………………………………………………………………夏日新(73
唐代均、房州地域空间结构论析…………………………………………………………………………………………………………周尚兵(78
唐代山南地域都督府建制的演替——兼论唐后期山南地域的节度司建制………………………………………………………………艾冲(88
宋代湘桂黔相邻地区堡寨及交通…………………………………………………………………………………………………………廖幼华(101
明清时期川、楚二省交界地的驿传变迁与改革——关于三峡新滩地区的滑坡灾害之影响的个案考察……………………………尹玲玲(122
清乾嘉之际川楚陕白莲教空间扩散模式的初步研究……………………………………………………………………………………江田祥(135
两湖地区早期日制近代都市图初探…………………………………………………………………………………………………………钟翀(143
武昌起义门前古城墙的发现与探讨…………………………………………………………………………………………………………邓辉(152
中国历史城市地理学理论建设刍议………………………………………………………………………………………………………朱士光(158
历史民族地理之界域研究——以地处川、青(藏)、甘之交的松潘地区为核心………………………………………………安介生(165
论西汉时期滇中湖群区域城市体系的形成………………………………………………………………………………………………陈庆江(186
东汉军事地理三论…………………………………………………………………………………………………………………………华林甫(194
魏晋边塞士族与河陇学术的积淀…………………………………………………………………………………………………………李智君(209
隋末唐初洛州与秦王权力集团之形成——近人研究检讨………………………………………………………………………………萧锦华(228
李渊太原起兵的地理因素考察………………………………………………………………………………………………………………杨军(242
唐至清诸朝的治边方略与云南通道的兴衰…………………………………………………………………………………………………方铁(255
唐代马湖南广地区羁縻州研究……………………………………………………………………………………………………………郭声波(275
唐宋诗歌中的巴蜀地理意象及文化内涵………………………………………………………………………………………………马强(289
辽、西夏、金都城对中原都城制度的模仿与创新——兼论少数民族政权对唐宋都城制度的模仿途径…………………吴宏岐、郝红暖(298
南宋时期西南地区交通网与贸易市场地理考察……………………………………………………………………………………………陆韧(312
明清时期南昌城市地理的初步考察………………………………………………………………………………………………………魏幼红(322
试论清代伊犁城市体系之产生……………………………………………………………………………………………………………吴轶群(333
基于RSGIS的历史地理研究进展……………………………………………………………………………………………王长松、韩光辉(343
地理信息系统在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以明代地方城市城墙修建为例…………………………………………………………成一农(349
两宋时期疫灾的时空分布统计与评析……………………………………………………………………………………………………张全明(360
明清两代辽河下游流向考…………………………………………………………………………………………………………………张士尊(372
近代川西北的森林开发与破坏述论(1840-1949……………………………………………………………………………………张保见(384
1938-1947
年黄河南泛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陈业新(393
陕西战时经济发展与驱动力分析…………………………………………………………………………………………………………樊如森(418
北京历史时期地下水变迁述要……………………………………………………………………………………………………………吴文涛(432
麦类作物在壮族地区的推广及驱动力初探………………………………………………………………………………………………刘祥学(443
南海海神崇拜的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司徒尚纪、许桂灵(449
香港的考古遗迹与海岸线变化……………………………………………………………………………………………………………李浪林(462
古地图与历史地理研究……………………………………………………………………………………………………………………李孝聪(474
从地理环境生产力生产关系看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倒置与回归——兼评李伯重《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蓝勇(483
躔次十二——分星与明中期以前的分野划分………………………………………………………………………………………………王颋(488
新出土文献与大禹治水分州——以《古史辨》为中心的讨论…………………………………………………………………………晏昌贵(499
中华本《晋书地理志》考异……………………………………………………………………………………………………胡运宏、胡阿祥(510
南北朝史籍地理勘误二题…………………………………………………………………………………………………………………毋有江(522
宋琪《平燕疏》的历史地理分析…………………………………………………………………………………………………………孙冬虎(525
宋代禹贡学浅论……………………………………………………………………………………………………………………………李勇先(531
题孙人与旧藏初印本《禹贡本义》………………………………………………………………………………………………………辛德勇(535
慧深到的扶桑国与女国……………………………………………………………………………………………………………………陈再勤(544
韩国五岳辩识…………………………………………………………………………………………………………………………阙维民(555
1978-2008
:历史地理学研究的学术评论………………………………………………………………………………………………侯甬坚(571
“2008
年中国历史地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郑威(599
后记…………………………………………………………………………………………………………………………………………………605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