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序跋目录 >>
《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目录、后记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06-17

陈勇

 

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

陈勇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人文社科新著丛书)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本书研究的地域范围…………………………1

第二节  长江下游自然环境概述………………………5

  一、地形………………………………………………5

  二、气候………………………………………………7

  三、土壤………………………………………………9

  四、森林植被…………………………………………10

  五、河流·湖泊·海岸………………………………12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目的和相关的学术史回顾………15

  一、本书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5

  二、与本书相关的学术史曰顾………………………17

第二章  唐以前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20

第一节  先秦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开发………………21

  一、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原始农业和手工业……21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长江下游经济…………………25

第二节  秦汉时期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27

第三节  六朝时期长江下游经济的快速发展…………30

  一、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农业经济的发展……………30

  二、六朝时期长江下游手工业的发展………………34

    三、六朝时期长江下游城市经济和货币经济的

          发展………………………………………………36

第三章  唐代长江下游稻作农业的发展……………………45

第一节  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45

  一、淮南区陂塘水利的修治及其特点………………46

  二、浙西太湖地区农田水利的蓬勃发展……………50

  三、浙东甬绍地区水利事业的新发展………………54

  四、宣歙山地水利事业的发展………………………58

第二节  土地的垦殖与利用……………………………72

  一、防海塘的修筑与滨海地带盐渍土的改造………72

  二、江淮屯田与长江下游地区土地垦殖的扩大……76

  三、与水争田——河湖洲渚的开发…………………80

  四、与山争地——丘陵山地的开发…………………84

第三节  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稻作生产技术的进步……87

  一、生产工具的改进…………………………………87

  二、牛耕的普及和推广………………………………94

  三、水稻插秧技术的采用……………………………96

  四、稻麦轮作复种制的出现…………………………98

  五、农田管理技术的进步……………………………104

第四节  水稻产区的扩大和水稻品种的增多…………105

  一、水稻产区的扩大…………………………………105

  二、水稻品种的增多…………………………………108

第五节  稻作生产率的提高……………………………111

第四章  唐代长江下游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商品性

        农业的发展…………………………………………116

第一节  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117

  一、茶叶产区的扩大和名茶品种的增多……………117

  二、宣歙山区的茶叶生产与山区经济的开发………126

  三、浙西贡茶州的茶叶生产与茶叶贸易……………136

第二节  栽桑养蚕业的发展……………………………147

第三节  以柑橘为主的果树种植………………………154

  一、柑橘………………………………………………154

  二、其他水果…………………………………………159

第四节  蔬菜种植及其商品化…………………………160

  一、水生蔬菜的栽培…………………………………160

  二、蔬菜生产的专门化和商品化倾向的加强………164

第五节  药材的种植及其发展…………………………165

第六节  花卉的种植及其商品化………………………169

第七节  养鱼业的发展…………………………………172

第五章  唐代长江下游大地产的发展………………………176

第一节  土地兼并与地主田庄的形成…………………176

第二节  长江下游田庄的发展及其特点………………178

第三节  大地产的经营方式……………………………197

第六章  唐代长江下游手工业的发展………………………200

第一节  纺织业…………………………………………200

  一、麻织业……………………………………………200

  二、丝织业……………………………………………203

第二节  矿冶及金属制造业……………………………210

  一、矿产的地域分布与矿冶业………………………210

  二、以铜器为主的金属制造业………………………217

第三节  制盐、酿酒、造船和瓷器制造………………221

  一、制盐业……………………………………………221

  二、酿酒业……………………………………………225

  三、造船业……………………………………………230

  四、制瓷业……………………………………………233

第四节  文具制造业……………………………………235

  一、造纸业……………………………………………235

  二、制笔业……………………………………………238

  三、制墨业……………………………………………240

  四、制砚业……………………………………………241

第五节  蔗糖业与编织业………………………………242

  一、蔗糖业……………………………………………242

  二、编织业……………………………………………244

第七章  唐代长江下游商业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活跃……249

第一节  发达的城市经济………………………………249

  一、长江下游城市群的形成与经济都会的增多……249

  二、坊市制的突破和夜市的普遍……………………261

  三、城市中的“行”与“行会”组织………………265

第二节  地方市场的活跃………………………………269

第三节  商人势力的发展和商业资本的活跃…………275

  一、商人势力的发展…………………………………275

  二、贩运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的活跃……………278

  三、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与贱商意识的改变………282

第四节  货币经济的新发展……………………………284

第五节  雇佣劳动的发展………………………………288

  一、雇佣劳动的类型…………………………………288

二、雇佣劳动的性质…………………………………290

第六节  商品经济发展的局限性………………………295

第八章  唐代长江下游的交通与海外贸易…………………301

第一节  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301

  一、发达的水上交通…………………………………301

  二、以扬州为中心的陆上交通………………………316

  三、桥梁、津渡、驿站及城市交通…………………318

第二节  沿海港口城市的增多与海外贸易的发展……324

第九章  唐代长江下游的人口分布与变迁…………………334

第一节  唐前期长江下游的户口情况…………………334

第二节  唐后期长江下游的人口升降…………………345

  一、元和时期两浙、宣歙区的户口升降……………345

  二、对淮南道户口的考察……………………………353

  三、元和以后长江下游人口的发展…………………362

  四、唐后期长江下游的浮寄户与逃户………………366

第三节  人口南迁与长江下游的经济发展……………371

第十章  余论…………………………………………………381

    第一节  两税法以钱定税原则与长江下游商品

            货币经济发展的关系…………………………381

第二节  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389

参考文献要目…………………………………………………403

后记……………………………………………………………411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小书,是我在1992—1995年间完成的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

    19929月,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史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有幸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吴泽先生。在吴泽师的指导下,我选择了唐代长江下游经济发展研究作为学位论文的题目。从论文的选题、开题,到论文的写作、修改、定稿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导师具体而又细致的指导。三年来耳提面命的谆谆教诲,使学生终身受益,感激之情,常存于心,无时或忘。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引我进入唐史研究之门的两位恩师:原唐史学会顾问、理事赵吕甫先生和袁英光先生。赵吕甫师是我大学时期的老师,1986年我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随赵师学习隋唐史。在赵师的家中,我和他的研究生一道听他讲授唐代经济史唐代财政史等课程,所记笔记至今犹存,我研究唐代经济史的兴趣,实由赵师开启。19899月,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跟随袁英光师学习隋唐五代史。然而不幸的是,袁师因患病在身,我只好转了专业,从事史学理论和史学史的学习。但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6年中,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业上,袁师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特别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袁师给我学业上的具体指导,使我受益良多,至今思之,历历在目。今两师已归道山,小书的出版,可当作是对两位恩师的一种纪念。

    在我学位论文的撰写和完成过程中,还得到了许多前辈学者的教诲和点拨,他们是:东北师范大学吴枫教授,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徐规教授,南京大学陈得芝教授,厦门大学郑学檬教授,中山大学胡守为教授,辽宁大学陈光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简修炜教授,复旦大学吴浩坤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熊铁基教授,苏州大学田泽滨教授,安徽师范大学杨国宜教授。他们或惠赐资料,或评阅论文,或参加论文答辩,在肯定我论文的同时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意见,这使我在以后的论文修改中受益良多。在本书付梓之际,一并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本书部分章节经修改,曾在《中国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在此谨向这些期刊及编辑表示感谢。另外,本书初稿完成后,杨萍小姐为我输入了大部分章节的文字,我的研究生彭媛媛、顾春梅等同学在引文的校对上出力甚多,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我还要对上海人民出版社及本书的责任编辑王卫东博士表示感谢。王卫东博士不仅对促成本书的出版花费了大量心血,而且对书稿也作了极为细致的校读,提出了不少富有建设性的意见。

1995年后,我学术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中国近现代史学史、学术史的研究上(主要从事钱穆学术思想的研究),故本书对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吸收和借鉴主要以1995年以前为主。由于学力和精力所限,书中仍然存在不少错误和不当之处,诚望读者批评指正。

 

     

    20041022日于上海万荣路学思斋

转载自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