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清史地理研究 >>
日本与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1900-1939)
来源:《史学月刊》2023年第3期 作者: 张赫名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4-14


19世纪后叶开始,盘踞在东南亚地区的西方列强不断扩大海洋扩张的范围,以海洋科考等多种理由,逐渐将侵略的触角伸向中国的南海地区。与此同时,经历了明治维新的日本实力逐步提升,跻身殖民国家行列。为了与西方列强竞争,日本将“南进”作为其国策,向中国南海、东南亚方面扩张势力。因此,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南海尤其是其中的南沙群岛成为东西方列强殖民争夺的重点地区。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日本与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进行殖民争夺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大体梳理了近代东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侵略活动的概况,并重点研究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非法领有中国南沙群岛之时西方列强的反应和行动。这些研究较多关注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对于日本侵略南沙群岛的研究则有待深入。推动这一问题的研究,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日本方面的档案文献,梳理日本侵略南沙群岛活动的发展轨迹;另一方面要进行历史的分析,揭示日本侵略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中国南海地区的战略意图。在上述问题得到有效解析的前提下,日本与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方能得到透彻的认识。

作为后起的殖民国家,日本在20世纪初才染指南沙群岛,但仅仅过了大约三十年,其在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中便占据了上风。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身实力的提升、逐渐明确的政策指向、外在具备的地缘优势等,都是日本借以与西方列强东南沙群岛进行殖民争夺的条件。


一、日商染指南沙群岛及日本政府的外交立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借助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本国家实力迅速提升,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的地位得以最终确立,拥有了与西方列强竞争的资本。为了捞取更多的殖民利益,进入20世纪之后,本“南进”的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从而引发了日本与西方列强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利益冲突。

日本在明治时代逐渐形成了国防政策和外交政策的两种潮流——“北进”与“南进”。“北进”政策主张向北吞并朝鲜、中国,抵御俄国。“南进”政策则主张“南收台湾、吕宋诸岛,示逐渐进取之势”,与盘踞在东南亚的英美诸国抗衡。“北进”和“南进”虽然有方向上的区别,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对立,二者只是日本根据自身实力状况和周边国际环境所作出的侵略扩张活动战略轻重的取舍。

“南进”政策虽然在明治时代就已萌芽,但在明治维新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国力尚处于积蓄期,外交的主要精力放在与北方的俄国进行对抗上,所以除了通过甲午战争占领了台湾,“南进”政策实施没有太多的进展。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西南太平洋地区拥有广泛的殖民利益,“南进”的日本不可避免地要与之产生接触甚至摩擦。1900年日本的“台湾总督”儿玉源郎在阐述“南进”政策时说:“为谋求‘南进’政策,当内统治,外行善邻居,力避发生国际上之事端,而对对岸清国及南洋通商上,谋求占取优势之策。”儿玉源郎的观点反映了20纪初日本在“南进”问题上的主张,即不与西方列强正面对抗,缓缓推进,谋取优势。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日本战胜俄国并跻身列强行列。北方来自俄国的威胁略减,日本开始将一部分精力转移到“南进”问题上。日俄战争之后,明治政府提出“水产南进”的口号,极大地刺激了日本人南下扩张的欲望,此后陆续有日本渔民和商人前往中国南海地区从事非法的捕捞、探险以及资源开发活动。日本人在南沙群岛范围内从事非法开发活动便始于此时。

日本人在南沙群岛的非法侵夺活动于一战结束之后规模逐渐扩大。这与一战之后南海地区的国际形势有着密切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日本“南进”活动提供了契机。一战使西方老牌殖民列强的实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其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势力变攻为守。然而,一战却使日本大发战争财,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得到快速提升。日本效仿西方列强大力发展海洋军力,意欲同西方列强共同角逐海洋霸权。在此形势之下,日本的“南进”势头渐露锋芒。日本政府开始更多地关注南海以及东南亚的情况,以各种方式积极推动“南进”活动,其中就包括鼓励商人从事资源开发。

战后,日本商人平田末治、池田金造、小松重利等先后到南沙群岛进行“探险”,意图开发南沙资源。其中,非法开发南沙群岛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农学博士恒藤规隆所创建的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在南沙群岛开展大规模磷矿调查与掠夺的活动。根据日方档案文献记载,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从1918开始便在南沙群岛开展调查,随后在太平岛(日本档案称之为伊都阿巴岛或长岛)和南子岛上进行非法开发。1922—1929年,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在太平岛投下巨资经营,累计向日本国内运送磷矿资源2.6吨之多。虽然调查与开发活动皆由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出面,但是其相关活动与日本政府有着密切联系。1918年和1920年,该会社组织的两次南沙群岛资源考察分别是由预备海军中佐小仓卯之助和预备海军中佐副岛村八监督主持的。根据当时日本政府的规定,预备役军人离开日本领土需要得到海军大臣的许可,因此预备役军人参与考察一事肯定是得到日本政府批准的。在经过调查得知南沙岛屿富有磷矿资源后,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无视中国对于南沙群岛的传统命名,将南沙群岛非法命名为“新南群岛”,并向东京地方法院登记备案。之后,恒藤隆征求日本外务省的意见,希望将南沙岛屿纳入日本版图。与此同时,他又委托副岛村八向当时的海军军令部参谋井出光辉大佐提出了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的开发计划书,而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海军军令部长岛村速雄军务局长山梨胜之进也知晓此事。对于恒藤隆提出的将南沙岛屿编入日本的建议,日本外务省的态度是:“综合各方面考虑,不能对台湾以南的中国海中央的岛屿做出编入的决定。”1929由于经济不景气,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的经营遇到困难,恒藤规隆同时发报给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希望得到外务省和海军省的帮助。外务省表示在没有主张该群岛领有的情况下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海军省虽然对南沙群岛的战略价值非常重视,但出于外交上的考虑还是表示:“这些岛屿被外国领土围绕,硬要主张日本领土权,有可能引发纠纷。但是,也不能将这些岛屿拱手让给其他国家,希望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维持殖民占领现状。”

从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非法开发南沙群岛的事例看,战后日本对于南沙群岛的侵略主要采取经济手段,民间力量为主体,日本政府在其背后进行助力,但不直接介入。不直接介入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不想与西方列强交恶,期望以和缓的方式进行扩张。使用经济手段侵略南沙群岛,也反映了当时日本“南进”的策略谋划。1924年,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明确提出将“币原经济外交”扩展到东南亚地区,“以确立经济立国的基础”。这是日本实施“南进”的重要举措之一。日本实施这一措施的目的就是要通过经济扩张向东南亚地区渗透势力,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取殖民利益。横亘在日本“南进”道路上的南海,自然也在这一政策的覆盖范围之内。

日本政府以间接的形式参与侵略南沙群岛的方式一直持续到2030代的中期。在此期间,日本在南海问题上一直奉行不愿意与西方列强正面对抗的立场。这种态度在“九小岛事件”发生时仍表现得非常明显。战后,法国为获取海外殖民地资源及保护海外航道的畅通,开始对中国南海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前期大量非法考察的基础上,从1930年至1933年法国陆续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实施占领,并于1933年7月发布占领公告,史称“九小岛事件”。对于法国的侵略行为,中国政府提出严正抗议,郑重指出南沙群岛为“国际间确认中国领土”。但法国政府对此置若罔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法国宣布占领的南沙太平岛上保留有日本商人实施资源侵夺的设施和物资,所以法国还向日方发出照会要求日本人撤离。日本为了对抗法国,于8月发表南沙群岛“应属日本”的声明。至此,两个殖民国家越过了南沙群岛的主权所属国——中国,公然展开殖民利益的争夺。

1933年8月14,日本外务省致电日本驻法大使长冈春,就“九小岛事件”阐明日方的立场与态度:“日本人在日本政府的承认和支持下从事开发经营,拥有持续占有和使用的事实,日本政府在这些岛屿上享有的原初权益,其他国家有义务尊重。日本人在岛上拥有持续占有和使用的事实,而法国只是建设了航线标识,这也无法与日本相比……法国政府不考虑上述情况,也不与日本政府交换意见,就擅自发出领有通告,实在令人遗憾,也是不妥当的行为。这也刺激了日方的舆论,恐怕会给日法两国友好关系带来影响。日本政府本着对法友好态度,才向法国政府提出这些要求。”从外交措辞上看,虽然日本政府紧咬南沙殖民利益不放,但显然在表面上不想激化日法双方的矛盾。此后,法国提出将此事提交国际仲裁。日本外务省向驻法大使发出训令,在表示不能退让的同时,也明确提出“日法之间交恶不合时宜”。

战后,日本的实力尤其是海军实力直逼英美。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扩张时却较为顾及西方列强的反应,一直坚持不与西方列强交恶的立场,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在国际关系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日本实力的快速膨胀使其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殖民争夺中挤占了西方列强的利益空间。西方列强限制日本的企图日益明显。日本在华盛顿会议上被迫接受弱于英美的海军力量比率,《四国约》的签订直接埋葬了曾给日本带来巨大利益的英日同盟,同时还缔造了一个强劲的对手——美国,这些均说明了问题。“日本逐渐受到其他列强的排斥,成为孤立状态,日本的国际地位下降……因而采取适应大势的协调外交……谋求挽回国际地位。”所以,战后至20世纪30代中期,受到日本整个外交大环境的影响,在南沙群岛殖民利益争夺中,日本保持着“协调”态度,采取较为缓和的方式与西方列强周旋。


二、日本非法领有南沙群岛及其与西方列强关系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部法西斯逐渐控制了政府决策,包括海军在内的武装力量不断扩张,企图称霸远东与太平洋地区,与英、法、美等西方列强一较高下的野心迅速膨胀。在此形势下,日本政府对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部分南海岛屿实施军事占领,并将其非法编入日本版图。

20世纪20年代,由一战带来的“经济繁荣”逐渐在日本结束。之后,日本连续遭遇关东大地震、财政危机、全球性经济危机等一系列事件,经济陷入危机,其中农业部门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农业不稳的消息传到军队中,军队中的大部分人是从农村征募而来的,于是军人们便制定了计划准备获得他们的权力。”由于政府对于危机解决表现乏力,最终导致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快速膨胀。1936,为追求军部独裁、实现国家政权法西斯化的“二·二六事件”发生。之后,文官法西斯分子广田弘毅组阁,其与军部法西斯分子联手,采取了一系列加速法西斯化的措施,使军部法西斯掌控了政府决策。军部控制政府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调整国策战略。1936年8月7日,广田弘毅内阁的“五相会议”制定了《国策基准》,确立了“南北并进”的国策目标:“排除列强在东亚的霸道政策……为希求国家的安泰,应充实所必要的国防军备。对大陆政策的基本方针,在于希求满洲国的健全发展,日满国防的巩固,消除北方苏联的威胁,同时防范英、美……对南方海洋,特别是对外南洋方面,努力促进我国民族的经济发展,一面避免刺激他国,一面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我国势力。”《国策基准》虽然仍强调“以渐进的和平手段扩张”,但“排除列强在东亚的霸道政策”“充实所必要的国防军备”等内容,反映出日本“以国防国策为基准策定外交……整备军备进入准战争时代”。

《国策基准》中所提到的“外南洋”是指荷属东印度、菲律宾群岛以及英属北婆罗洲等。为了向此地区扩张,必然要打通并占领南海通道。本来就对南海战略价值非常感兴趣的日本海军,在《国策基准》出台后更加积极向南海地区扩张。193712月,日本海军省和外务省准备制定日本在南海地区新的行动方案。在1933“九小岛事件”发生时,外务省曾希望海军省不要深度介入而使外交问题复杂化。但是,时隔四年,外务省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以前外务省不同意海军省的主张,理由是过早对该群岛动手,犹如平湖起波澜,这对日方极为不利。现在国际形势和现实事态的成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承认海军的行动……满洲事变后,日本向南方推进已经是相关各国所知的常识,日方对新南群岛采取克制的态度也是基于上述考虑,而且还发生了支那事变,不能在新南群岛的事情上再次恶化国际关系。”很明显,日本对南沙群岛行动新方案的制定是在《国策基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在南沙群岛殖民利益的争夺上,虽然日本仍在强调“不能恶化国际关系”,但外务省“一定程度上承认海军的行动”,不仅为后来日本军事占领南沙群岛大开方便之门,也为未来在南海地区与西方列强兵戎相见提供了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日本对英、美等西方列强的态度正悄然发生变化。

以此为契机,日本加快了武装侵略南沙群岛的步伐。193810月和12月,日本军舰先后两次驶入南沙的太平岛。之后,日本政府开始在南沙群岛的命名和归属问题上大作文章18381223日,日本外务大臣、拓大臣请求召开内阁会议,审议“新南群岛”的归属问题。1227,针对“新南群岛”归属问题,日本内阁形成了决议:“日本帝国政府关于此事已经考虑了很久,并采取了各种措施保证对新南群岛的先占,但是法国政府的态度令我方非常失望。日本帝国政府有明确的法律证据,也采取了对抗法国的措施,而法国却对一系列岛屿提出主权要求,日本帝国政府有必要确定新南群岛诸岛的所属。其他附件中也已经说明此群岛用新南群岛这个名称,今后新南群岛归台湾总督府管辖。”19393—4,日本出兵南沙,赶走法国军队,并于4月9日正式对外宣布领有“新南群岛”。

针对日本出兵占领并宣布领有“新南群岛”,西方列强的反应不一。由于日本直接抢夺了法国在南沙的殖民利益,因此法国提出外交抗议。双方多次交涉,日本毫不退让:“日方以前实际占领过该群岛,这已经不是问题。现在只是完成法律方面的手续……日本政府认为将此事提交仲裁裁决不会有利于事情的解决。” 面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法国反而大谈日、法两国的“传统友谊”:“虽然没有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法国政府仍然秉持1907《日法协约》的精神,避免产生伤害两国物质利益及情感的政策。” 日本却不为所动。

与此同时,为表明日本政府编入措施的“正当性”,日本还向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荷兰、南洋各国发出通告。由于德、意两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两国反应平平。这时在远东与太平洋地区拥有重要殖民利益的英、美两国的态度就变得非常关键了。1939年3月31,日本驻英国大使馆参事官冈本拜访英国外交部远东司司长,提交备忘录并通告日本领有“新南群岛”一事。后者对日本政府不采取仲裁裁决等和平手段而直接宣布领有的做法表示遗憾,并宣称英国很久以前也主张领有。冈本回应对此不知情,并反驳说日方此次措施是在正当的原初权益基础上理清的所属关系。此后的4月10,英方正式向日本发出照会,对日本的做法表示担忧和遗憾。为争得有利形势,降低日、英摩擦的影响,4月17日日本外务省欧亚局局长井上庚二郎与英国驻日本代理大使多茨会谈。井上指出,领有一事向英国政府沟通不够充分,所以将此事的过程告知英方,并将《新南群岛行政管辖决定》的文书交给多茨。在做多方面权衡后,4月下旬英国表示:“英国不打算主张领有新南群岛,但英国认为日本的处置方法和时机不当,所以英国才反驳日本的通告。”英国隔靴搔痒式的表态回避了对日本侵略行为的性质判断,同时也暗示了其不介入日法争夺的立场。

与英国的态度较为类似,收到日本通告的美国认为:“抛开法国和日本相互冲突的主张的是非曲直,正如日本政府所知,美方主张国际间的问题应该通过交涉、协议或仲裁的方式解决。”美国虽然表面上站在法国立场上主张通过仲裁等方式解决日、法两国关于殖民利益的矛盾,但不评论两国争端的是非曲直,说明美国不想介入日、法两国之间的殖民利益争夺。英、美两国的态度实际上容忍并纵容了日本对于南沙群岛的侵略。此后,日本“南进”的气焰更加嚣张。1940日本政府决定:“为将位于东亚以及邻接岛屿的英、法、荷、葡殖民地包括在东亚新秩序的范围内而采取积极行动……关于对南方的施策,应利用形势的转变,抓住良机,努力推进;如果内外形势的发展特别有利,也可以使用武力(南进)。”日本对以英、美、法为代表的西方列强的“平和”态度逐渐消退,战争一触即发。

围绕南沙群岛占领的问题,日本对英、法、美等西方列强态度的变化是国内外形势发展合力所促成的。20世纪20年代日本为摆脱外交孤立实行协调外交,签订《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接受弱于英美主力舰的比率。日本国内对于该条约的反对声音颇多。加藤友三郎内阁中的陆相宇垣一成就称协调外交是“自欺欺人的外交”,反对海军裁军,认为此举将使日本陷入危险境地。日本海军舰队派代表人物加藤宽治极力鼓吹“日美必战”,游说政府扩充海军。30代中期,随着军部掌控日本政府。作为军部组成部分之一的海军强烈地要求摆脱条约的限制。最终日本政府先后退出《华盛顿条约》和第二次伦敦海军会议,进入无条约限制的海军疯狂扩军阶段。面对日本的南进扩张,列强国家却各怀鬼胎地对日本的扩军、扩张加以纵容。英国学者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对此给予了无情揭露:“为什么英国畏缩得不敢对日本加以封锁,给日本以压迫呢?一个明显的考虑是怕惹起战争的危机(这个考虑或者与华盛顿的政治家所想的一样)……(英国)由于对英、美海军平等的憎恨情绪……(使其)感情上要保护我们以前的同盟者日本,而它又是一向不满意于海军三与五的比率。”英国始终抱着“绥靖”幻想,“法国唯英国马首是瞻,美国则因国内政治势力的牵制,白宫受着孤立派的阻挠,不得不取冷眼相看的姿态”。借助有利的国内外形势,日本在南沙殖民利益的争夺中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日益强硬起来,最终非法侵占了南沙群岛。


三、日本抢占南沙群岛与西方列强的远东扩张政策


从表面上看,日本侵占南沙群岛是其实力提升和远东国际局势变化共同促成的,但从历史的角度剖析,日本在侵略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与西方列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日本在南沙群岛的殖民利益角逐中逐渐占据上风。

日本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直接服务于其“南进”政策。作为侵略扩张活动的不同战略方向,“南进”与“北进”相比一度居于次要地位。不过,即使在日本“南进”缓慢推进的阶段,其目标也非常明确:“获取可移植我国逐年增加过剩人口之殖民地……其发展地区为:西伯利亚、满洲及蒙古方面;菲律宾及法属印度支那以南、南洋群岛;中、南美洲。”很明显,为实现向东南亚殖民的目的,包括南海诸岛在内的西南太平洋地区均是日本实施扩张的对象。

进入20纪后,“南进”地位逐步提升,最终在《国策基准》中获得与“北进”相同的地位,反映了日本的扩张活动越来越倚重向西南太平洋地区的侵略。这种变化既与日本的扩张战略相联系,也是日本在亚太地区实施侵略的必然结果。20世纪30代,英国外交部曾对日本的远东政策加以分析,非常准确地把握住上述情况:“日本不仅要成为大国,而且要成为远东的主导国家……日本最大的抱负是成为黄种人的领袖。日本并不急于实现目标,但从来没有忘记目标。因为与真正的东方人一样,日本人与满足于解决眼前问题的西方人不同,他们的思考时间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最近对于满洲的准占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但除非得到中国的同意,否则日本永远不可能成为黄色种族的领导者……它可能对南海诸岛和澳大利亚有领土野心。”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一直有强烈的比肩西方大国的愿望。正如英国人所说,日本大国目标的实现寄望于对整个亚洲的侵略,无论是中国东三省还是南海诸岛,都是日本扩张的既定目标,唯一的区别就是侵占存在先后顺序。“南进”之所以后来者居上,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中国的侵略遇到阻碍。英国人对此说得很隐晦,而美国人则直奔主题道出原委。1933年美国驻中国公使约翰逊致信国务卿,在谈到美国未来在菲律宾的政策时称:“亚洲北部人口稠密,所有宜居地区都被中国人所占居,就殖民和缓解人口压力而言,它永远无法满足日本人的需求,而美国从菲律宾离开将是日本开始向南推进的信号。”上述情况意味着在“北进”受阻的情况下,日本“南进”是必然趋势。横亘在“南进”道路上的南海诸岛必然成为日本侵略的对象。日本侵占南沙群岛是其大国扩张战略所决定的。

其实,与日本相比,英国等西方列强才是较早染指南沙群岛的殖民国家,较早的侵略事件可追溯到1802英国船只窜入南沙窥测南沙群岛中的隐遁暗沙。之所以没有及早抢占南沙群岛,与其各自的远东政策有关。1927,日本外务省接受海军方面的请求,就南沙群岛的归属询问日本各驻外使领馆。当时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法属印支政府要确保对帕拉塞尔群岛(即西沙群岛)的占有,但与‘新南群岛’没有关系……1898年《美西条约》第三条中,西班牙割让给美国的菲律宾群岛不包括‘新南群岛’……英国与美国划定婆罗洲东北岸新边界时也没有涉及‘新南群岛’。”这一情况说明,至少在当时几个重要的西方殖民国家对于南沙群岛的关注度不高。

在南沙群岛问题上与日本争夺最为激烈的法国,其远东政策的焦点在印支。从地缘上看,更接近印支的西沙群岛是法国重点关注的对象。在“九小岛事件”发生之前,法国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是时断时续的。大概是日本的询问引起法国的警觉,1928法国外交部提出曾颁发有关南沙群岛的矿产开发许可,意在表示法国对南沙群岛主权的占有。之后,法国还抢在日本之前于1930派军舰占领南沙的南威岛,进而又在1933制造了“九小岛事件”。直到此时,法国的南沙侵略政策才逐渐明晰起来。

作为庞大的殖民帝国,英国的远东政策一直宣称没有领土野心,只关注广泛的贸易和大量的既得利益。因此,在南海问题上,英国重视的是航路安全:“我们预计日本将充分利用商业掠夺者袭击我们在南海、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贸易,造成我们某些贸易航线上的焦虑和混乱,迫使我们的部队分散。”然而,英国又是矛盾的。为了应对自身影响力在远东地区的衰落,英国一直希望与日本合作,以维持原有的地位。1939,就在日本出兵占领南沙之后,中国曾派员与英方联络,希望两国采取联合行动打击日本侵略,但是英国的考虑却是:“如果欧洲发生全面冲突,英国在远东的立场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采取的态度。只要日本保持中立,甚至恶意中立,我们将尽一切可能防止它积极地站在敌国一边。为此,我们将不得不避免与中国政府在与日本的斗争中进行过于公开的合作……只有在我们确信日本会积极与我们对抗之后,中国的建议才能得到考虑。”南沙群岛乃至南海诸岛的价值只是英帝国庞大殖民利益的一角,在与欧洲地区利益相提并论时,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英国的远东政策最终造成其在南沙问题上一直摇摆不定。

至于美国,势力渗透到远东地区的时间较晚,其远东政策的核心在于实施门户开放政策,关注的重点区域是中国与菲律宾。“九小岛事件”发生后,美国未作出任何反应,一直观望,直到1939日本宣布领有“新南群岛”,才有了“不介入”的表态。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对南沙群岛价值的认识不足,有关南沙群岛的殖民政策模糊不清。

因此,从日本和几个西方列强的政策对比看,日本南进侵占南沙的目标非常明确,而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在南沙事务上各有盘算,其各自的南沙侵略政策要么形成时间较晚,要么摇摆模糊。西方列强的政策差异使日本能在犬牙交错的南海殖民版图中找到间隙,借机将殖民势力渗透到南沙群岛,并逐步站稳了脚跟。

日本之所以最终能够排挤西方列强的势力抢占南沙群岛,除了侵略政策的推动外,还与其步步为营的殖民措施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西方列强从19纪开始便染指南沙群岛,但直到20世纪20—30代,西方列强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还只是一些非法勘测。殖民措施并不连续,殖民规模有限。日本的情况恰恰与西方列强相反,正如英国所说,日本的“思考时间是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日本在南沙群岛的侵略活动是根据“南进”政策的指导,经过精心谋划,有步骤地推进的。日本的“南进”最初为了不引起西方的反感,以“经济南进”为主,后来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才逐步过渡到“武力南进”。这一发展变化在日本侵略南沙群岛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充分。1929在南沙群岛从事非法开发的恒藤隆遭遇经营困境,但海军方面仍希望他“维持殖民占领现状”,以防南沙群岛落入其他国家手中,这是日本坚持“实际占领”的很好例证。“九小岛事件”发生之后,日本与西方列强的利益矛盾逐步公开化。为应对这一局面,日本政府制定了更为明确的侵占措施和计划,外务省向日本驻法大使发出训令:“考虑到历史、作战上、经济上及南进政策的重要价值,解决方式必须对我方有利才行……法国并没有建设特别的设施,也没有人居住,因此日本的紧要任务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建设渔港等设施,确保成为实质的经济根据地……等日本实际占有到一定程度再择机与法国展开外交交涉,这样对日本帝国来说会有一个有利的结果。”为此,日本在南沙群岛上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设施。这些设施成为后来日本在南沙群岛排挤法国势力的“证据”:“法国并无实际占领,如果法国有这样的行动也不会发生此类问题……日本拥有持续占有和使用该群岛的设施……原本先占条件之一就是实际占领中维持和树立在新南群岛的公权力采取了什么措施。”日本就是依靠长期的大规模殖民开发活动,排挤西方列强势力,最终实现了对南沙群岛的侵占。

与西方列强相比,日本在侵占南沙群岛的问题上有着较为长远的规划,这些规划均服务于其对外侵略扩张政策。虽然是后起的殖民国家,但凭借着明确的侵略行动纲领的指导,日本后来者居上,在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中占取先机。



日本以地缘之利,制定长久的“南进”侵略政策,抢占南沙群岛,与西方列强的远东殖民范围势必发生冲突。在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过程中,日本之所以能够与西方列强进行周旋,最终获得殖民优势,关键在于其找到了南海地区殖民秩序的缺口,并利用了西方的殖民手段强化自身占领。

1900—1939南海地区的地缘形势看,南沙群岛实际上处于西方殖民势力相对薄弱的情势之下。这一时期染指南沙群岛的西方列强主要有英、法、美等国。然而,南沙群岛均不在其殖民争夺的核心位置。众所周知,英国在亚洲地区殖民利益的核心是印度,虽然垂涎于中国,但由于进入20纪后自身实力的相对衰弱,导致其为了维持远东地区利益必须要倚重日本。在涉及南海的问题上,英国的关注点主要在于维持海洋航线的畅通。英国在远东地区的重要竞争对手美国,同日本一样,属于远东殖民的“后起之秀”。美国远东政策的核心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其对外历来标榜“有时为英国所诚意赞助的维护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政策”。因此,英、美两国当时都没有极强的意愿占领南海诸岛,且在涉及南沙群岛主权的问题上选择了不介入的立场。对南沙群岛有着强烈争夺意愿的法国是日本侵占南沙的最大竞争对手。然而,从日方调查的情况看,西沙群岛才是法方抢占的首要目标。“法国奉行一种对中国不说什么也不做什么的政策。它在中国的利益不能同日、英、俄、美的利益相比……它尽可能维持现状;这多少是因为它同日本的关系。”法国的态度最终给了日本侵占活动可乘之机。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殖民列强在南沙群岛侵占问题上的态度,造成了南海地区殖民秩序的缺口。日本抓住这一时机,在明确的“南进”政策的指引下,趁势向南沙群岛进行势力渗透。

为了抑制日本的扩张,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列强一直主张通过“国际法”的形式确认殖民占领。法国与日本之间的多次交涉一直强调这一点:“1930年413,法国海军占领了新南群岛,1933年4月7日至12日完成了国际法规定的手续。”英国、美国对于法日矛盾的态度也是主张遵循“国际法”来解决。动用“国际法”解决争端是近代以来从欧洲兴起的国际关系规则。然而,近代西方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肆意修改、解释国际法规则,国际法成为西方殖民者侵略扩张的工具已是不争的事实。日本作为后起的殖民国家对此极为留意。在日法双方就南沙群岛的殖民争夺不断摩擦之时,日本驻美大使齐藤曾以国际法专家研究为由,通过美国国务院官员查找英美岛屿争端的国际法文件。而日本政府也做好了准备,“尽量避免开展法律论战……如果需要法律支撑或者法律对日本有利的话,也需要准备用国际法来解释”。日本紧紧抓住西方国家强调“实际占领”这一点,强化自身的“实际占领”,在南沙群岛上修建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设施。这是日本快速学习西方殖民手段的表现。

在南沙群岛殖民争夺中,强化“实际占领”的目的在于表明是谁对南沙群岛进行了“先占”。先占是指国家有意识地取得无主地的领土主权。虽然日本提出确认“先占”的条件之一是树立公权力,但其狡猾地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即“先占”成立的必备条件之一是先占的对象为“无主地”。“无主地”是指不属于任何国家的或为原属国放弃的土地,包括无人居住的荒岛、荒原、没有形成“文明国家”的土著人居住的土地。然而,从现今公开的档案看,南沙群岛并非无人居住的荒岛。1921拉萨岛磷矿株式会社委托副岛村八所进行的南沙考察有明确记载:“广东省所属海南岛的中国渔民,每年在阴历正月有两三人来这里替换在这里捕鱼的人。”中国渔民在南沙群岛捕鱼生活,对其地理、自然状况相当了解,更早于东西方殖民者对南沙岛屿进行命名。甚至东西方的殖民者们都从中国南海渔民那里获悉了南沙群岛的一些基本信息。比如1918小仓卯之助按照海南岛渔民所提供的资料,画出一张南沙群岛九峙(九岛)地理方位图。虽然由于东西方殖民者的到来,中国渔民的生产生活设施遭到破坏,但仍存留有一些证据说明南沙岛屿是中国渔民赖以生活的地方,并非荒岛。比如,直到1938年南沙太平岛上仍留存有中国人留下的石刻。这些事实证明,日本与西方列强国家在南沙群岛的利益争夺无论提出何种证据,其实质都是殖民侵略。

20纪初日本商人染指南沙矿产到1939日本政府非法宣布领有南沙群岛,日本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与西方列强角逐竞争南沙群岛的殖民利益。其外交立场由最初的“平和”逐步转向“强硬”,说明了南沙群岛在日本殖民扩张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对于当时的西方而言,只是远东殖民利益的边缘地带,并未触及其核心利益;但对于日本而言,则是日本“南进”扩张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一环。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在构想与西方列强竞争的庞大的殖民扩张计划。作为日本扩张计划的既定目标,侵占西方殖民列强所盘踞的东南亚,首先要占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地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日本排挤西方势力、最终侵占南沙群岛,是其蓄谋已久的对华侵略活动的结果。作为后起的殖民国家,日本能够快速推进“南进”的殖民目标,关键在于其寻找到了南海地区西方列强殖民势力的薄弱之处,运用西方的殖民手段与西方列强角逐竞争,这也是明治维新后一心效法西方的日本殖民扩张的结果。



(本文原刊《史学月刊》2023年第3期第100-109页,文中原有注释,引用请务必参考原刊。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