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论著集锦 >> 清史地理研究 >>
清代有记载大地震介绍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286

清代有记载大地震介绍

 

11652713(清顺治九年六月初八)云南弥渡南“蒙化地大震,地中若万马奔驰,尘雾障天。夜复大雨,雷电交作,民舍尽塌,压死三千余人。地裂涌出黑水,鳅鳝结聚,不知何来。震时河水俱乾,年余乃止。”(清康熙《云南通志》卷28)  

 

21654721(清顺治十一年六月丙寅)甘肃天水南“丙寅,陕西西安、延安、平凉、庆阳、巩昌、汉中府属地震,倾倒城垣、楼垛、堤坝、庐舍,压死兵民三万一千余人及牛马牲畜无算。”(《清世祖实录》卷84)  

 

31668725(清康熙七年六月甲申)山东郯城“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督抚入告者,北直、山东、浙江、江苏、河南五省而已。闻之入都者,山西、陕西、江西、福建、湖广诸省同时并震。大都天下皆然,远者或未及知,史册所未有。”(宣统二年《客舍偶闻》页四)“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戍时地震……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查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消化为乌有。……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时死尸遍于四野,不能殓葬者甚多,凡值村落之处,腥臭之气达于四远,难以俱载。”(康熙《郯城县志》卷9)  

 

4167992(清康熙十八年七月庚申)河北三河平谷“七月二十八日已时初刻,京师地震……是夜连震三次,平地坼开数丈,得胜门下裂一大沟,水如泉涌。官民震伤不可胜计,至有全家覆没者。二十九日午刻又大震,八月初一日子时复震如前,自后时时簸荡,十三日震二次。……二十五日晚又大震二次。……积尸如山,莫可辨认。通州城房坍塌更甚。空中有火光,四面焚烧,哭声震天。有李总兵者携眷八十七口进都,宿馆驿,俱陷没,止存三口。涿州、良乡等处街道震裂,黑水涌出,高三四尺。山海关,三河地方平沉为河。环绕帝都连震一月,举朝震惊。”(清《三冈识略》卷8)  

 

516831122(清康熙二十二年十月壬寅)山西原平附近“十月初五日,山西巡抚穆尔赛疏报,太原府属地震,凡十五州县,而岱(代)州,崞县,繁峙为甚。崞县城陷地中。毁庐舍凡六万余间,与丁末山东,已末京师之灾相似。”(清乾隆《池北偶谈·谈异》卷22) 

 

61695518(清康熙三十四年四月丁酉)山西临汾“检查平阳府地震原卷,当时被灾共二十八州县,内被灾较重十四州县,统计压毙人民五万二千六百余名。”(钦差刑部侍郎那彦宝奏摺,嘉庆二十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717091014(清康熙四十八年九月十二日)宁夏中卫“九月十二日辰时固原,宁夏等处地震伤人,中卫尤甚。河南各堡平地水溢鱼游,推出大石有合抱者,井水激射高出数尺,压死男妇二千余口。是日震动无常,人率露栖,年余始定。”(宣统《甘肃新通志》卷2) 

 

81718619(清康熙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甘肃通渭南“夏五月廿一日地大震,山崩。城北笔架山(县北里许)一峰崩覆没。城内东北隅平地裂陷,黄沙、黑水涌出,南乡尤甚,土山多崩。城乡压杀老幼男女共四万有奇。”(乾隆《通渭县志》卷1)  

 

9172581(清雍正三年六月二十三日)四川康定“六月二十三日申时,打箭炉地忽然大震,将喇嘛官员住居衙门、买卖人等并蛮人住居房屋、楼房俱行摇塌,一间无存。被房楼压死买卖民人并蛮人,十分压死七八分。再,宣慰司桑结、驿丞俞殿宣、料理钱粮事务效力之南部县典史徐中()宵,俱被所塌房楼压死。”(署川陕总督岳锺琪奏摺 雍正三年七月十三日)  

 

10173382(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云南东川紫牛坡“小江一区,居治之西隅,南通碧谷坝,西南通汤丹厂,尤称甚焉。山谷纷扬,土石翻飞,崖岸◆堕,陵阜分错,而沿山道途,多阻绝不通。最可悯者,禾苗沃若,畦塍纵横破裂,渐就枯槁耳。……阿旺小营土阜居人数家,地震推其房址于前一里许,房舍瓜蔬果木竹篱,无纤毫参差。宛如未动。……木树郎两岸山颓断流,沙石汇阻三日,水溢溃决田亩,冲蚀禾稼,而沟洫寸裂,无复旧形。……而碧谷、阿旺、小江皆倚山为居,山崩石裂,故致毙者四十余人,视他处独惨。……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宽者四五尺,田苗陷于内,狭者尺许,测之以长竿,竟莫知深浅,相延几二百里,至寻甸之柳树河止,田中裂纹,直横不一,断续不绝,…汤丹厂…入山采矿之曹()硐,深入数里。一有动摇,碛叠沙挤难保其不死亡也。厂数百硐,硐千百砂丁,一硐有七十三尖。尖者各商取矿之路经由,每尖至少不下十四、五人,即一硐中,而幸出者盖少矣。”(清雍正《东川府志》卷2)  

 

11173913(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宁夏平罗银川间“宁夏府城于十一月二十三日戍时陡然地震,竟如簸箕上下两簸。瞬息之间,阖城庙宇,衙署、兵民房屋倒塌无存。男妇人口奔跑不及,被压大半。……城垣四面塌摞,仅存基址。其满城房屋,亦同时一齐俱倒,官兵被压死者一千数百名。且平地裂成大缝,长数十丈不等,宽或数寸或一二尺不等。地中黑水带沙上涌,亦有陷入而死者。城垣亦俱塌摞,且城根低陷尺许。……每昼夜震动三五次。其宁城北面一百六十余里至宝丰县,西南四十余里至平羌堡,南面、东面俱二、三十里之村庄,其被震程度与宁城相类。此外受伤稍轻。查平罗、新渠、宝丰三县,洪广一营,平羌一堡,阖城房屋亦倒塌无存。而平罗、新渠、宝丰等处,平地裂缝,涌出黑水更甚,或深三五尺,七八尺不等。民人被压而死者已多,尤被溺、被冻而死者,亦复不少,城垣亦大半倒塌。”(川陕总督查郎阿奏摺 乾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12178661(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戊申)四川康定南“川省地震,人家房屋墙垣倒塌者不一其处。……山崩和,壅塞泸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涌而下,沿河居民悉漂以去。嘉定府城西南临水,冲塌数百丈,……沿河沟港,水皆倒射数十里,至湖北宜昌势始渐平,舟船遇之,无不立覆。……其时地震,川南尤甚,打箭炉及建昌等处数月不止,官舍民庐俱倒塌,被火延烧无一存者,至八月之后,始获宁居。”(清·张邦伸《锦里新编》卷14  

 

131786610(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十五日)四川泸定得妥。178967(清乾隆五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云南华宁“五月与通海同时地震,坏屋舍,伤人畜,矣渎村倾入湖中。”(嘉庆四年《临安府志》卷17  

 

14179282(清乾隆五十七年六月二十二日)台湾嘉义“嘉城地大震,店屋、民房倒坏,而继之火,一城惶恐无措,民房烧毁过半,死者百余人。”(清·陈国英《台湾采访册》卷39  

 

151799827(清嘉庆四年七月二十七日)云南石屏宝秀“七月二十七日子时初刻地震起,至子正止,又自丑刻至寅刻,连震数次,申刻又大震一次。所有城垣、庙宇、官署、民房、监狱、仓廒,多有塌倒,人口亦多伤毙。”(云南总督富纲奏摺 嘉庆四年八月初五日) 

 

161806611(清嘉庆十一年四月二十五日,藏历第十三绕回火虎年四月二十五日)西藏错那西北“……为宗属各地空前未有之巨灾,因摇动甚烈,柱折梁倾者甚多,今后宗府难以居住。德珠日顶寺之大殿、佛堂、库房、僧舍等坍塌损坏者尤多。”(隆子宗宗堆呈噶履禀帖)  

 

17181238(清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新疆尼勒克东“伊犁地震,厄鲁特游牧衮佐特哈、胡吉尔泰(台)、齐木库尔图等处山裂四处,长二十里至六十里不等,宽五、六里不等,深高十余丈至二十丈不等,压毙蒙古人四十七名,遣犯十一名,……。”(松筠《新疆识略》卷10 道光元年刊本)  

 

181816128(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日)四川炉霍“十月二十日丑时,章谷一带地震,喇嘛寺及各房屋猝遭倒塌,压毙汉、番男、妇大小人口甚多。……共压毙汉、番大男妇并大喇嘛一千八百一十六名口,小男女、小喇嘛一千三十八名口。”(云南总督常明奏摺嘉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五日)  

 

191830612(清道光十年闰四月二十二日)河北磁县“京畿三辅北方广轮千余里,同日地震。其尤甚者,则直隶之磁州、河南之临漳县等处,……房屋倒塌殆尽,人物压毙无算。又平地圻裂,有水从内涌出,其色黑白不等。水尽继之以沙,沙尽继之以寒气。男号女泣,惨若万状。”(给事中刘光三奏摺 道光十一年三月十七日)  

 

201833826(清道光十三年七月十二日,藏历第十四绕回阴水蛇年七月十二日)西藏聂拉木“七月十二日傍晚,至次日凌晨,此间聂拉木地区以及地区以及尼泊尔境内,连续发生地震,致使税卡官邸,差民百姓住房等遭到极大破坏,坍塌倾圮无遗。”(西藏聂拉木税官禀噶厦文(藏文) 七月廿六日)  

 

21183396(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云南嵩明杨林一带“已刻,昆明等十余县同时地大震,坍塌瓦草房八万三四千间,压毙男妇六千七百余口。午未二时又震,至夜又震数次。八月、九月或三四日或五六日又震十余次。富民等数十州县提举同时亦震,间有损伤房屋人口,……嵩明房屋倾圮,人民压毙,地面裂而复合,黑泉涌出,杨林尤甚。宜良损伤房屋人口。''''(《云南通志》卷22 民国三十八年刊本)  

 

221842611(清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三日)新疆巴里坤附近“五月初三日卯时,猛然地震,一刻之间,满汉两城、文武大小衙署及兵房、仓库等处,同时被震。其中有全行压塌者,城垣城楼,并商民百姓房屋,率皆塌损歪斜,……。”(伊犁参赞大臣庆昌录副奏摺 道光二十二年五月初八)  

 

23184684(清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三日)黄海“道光丙午六月十三日。时加寅,江、浙等处地震,屋瓦横飞,居民狂奔,呐喊之声,山鸣谷应。”(《续当湖外志》卷6 光绪元年刊本)  

 

241850912(清道光三十年八月初七)四川西昌、普格间“八月初七日夜,西昌县城内地震。屋宇倒塌,压毙官民,……城内城外及各乡场,除外来客民被压身死者不计外,共计灾户二万七千八百八十家,灾民十三万五千三百八十二名口,倒塌居民瓦屋、草房二万六千一百六间,压毙男妇二万六百五十二名口。”(四川总督徐泽醇奏折 道光三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2418671218(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台湾基隆北海中“在基隆,第一次感到震动是在上午九时四十分,延续了三十秒钟。海关前的地面上有一些裂缝。市镇内大部分房屋震塌。有许多人被压在废墟下面。”(《字林西报》(英文)  

 

25186814 1870411(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四川巴塘“三月十一日突然地震,后被火灾,……汉番军民喇嘛等约毙一千有奇。惟东面只震四十余里,南西北三面皆震一、二百里,二、三百里不等。震后复火,番民均被压烧过半,纷纷搬移如蚁。”(清·恒保《公余随笔》卷3 同治刻本)  

 

2618716月(清同治十年五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铁羊年五月)西藏错那、洛扎一带“今年地震灾情严重,房屋全倒,人畜物品亦全埋于地下。宗、寺院、百姓处境悲惨,因此无法支应差务。”(西藏错那宗呈噶厦文(藏文) 铁羊年)  

 

27187971(清光绪五年五月乙酉)甘肃武都南“十二日寅时地大震,南山崩塌,冲压西南城垣数十丈,居民二百余家。城中突起土阜,周二里许。各处山飞石走,地裂水出,杀九千八百八十一人,弥月不息。”(光绪《阶州直隶州续志》卷19  

 

28188310月(清光绪九年九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阴水羊年九月)西藏普兰“九月普兰和噶尔通等地遭到空前大地震,宗府、溪卡房屋倒塌,……从噶尔通废墟土石中挖出之粮、物、死牲畜皮等,……”(西藏噶厦批复(藏文)木猴年八月十二日)  

 

2918871216(清光绪十三年十一月初二日)云南石屏“冬十一月初二日,石屏地大震,声如雷鸣,自远而2近。城垣崩颓,房屋倾圮过半,压死老幼男妇二千余人。”(光绪《云南通志》卷4  

 

301888613(清光绪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湾“直隶永平府迁安县城东北隅,有塔……五月初四日地大震动,塔遂倾塌,压坏塔旁寺屋及附近各住房,且有人口受伤者。”(《申报》光绪十四年戊子六月十五日)  

 

311893829(清光绪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乾宁“七月十八日黎明时,噶达惠远寺一带发生地震。该寺楼上、下共一千四百余间房屋倒塌,六十五名喇嘛死亡,九十八名喇嘛受伤。受震区域东至中谷,西到恰坝石,共约三百余方里范围,汉、藏民人房屋共倒塌约四百幢,死亡二百二十八人,受伤一百三十三人。”(驻藏邦办大臣奎焕致摄政第穆咨文(藏文) 光绪十九年)  

 

32189575(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库尔干“旧堡基址、垛口均经损毁,四面倒缺两处,长三四丈不等。并坏炮台三座。其余营房、局屋、粮仓,坍塌无存。军装、粮料多被压坏。堡内及附近各庄民房,倾倒不少。”(新疆巡抚陶模录副奏片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3318963月(清光绪二十二年二月,藏历第十五绕回阳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须“火猴年二月,一场可怖之地震,使寺庙、经堂、佛像以及僧俗人等尽陷地下。”(昌都基巧、寺庙拉让等呈西藏诸噶伦文(藏文))  

 

341902822(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图什北“八月二十二号,即华历七月十九日,新疆喀什噶尔地震甚厉,民屋塌倒,城镇毁伤,灾区甚广,人民之被压死者约千余名,附近亚士颠村压毙四百人,吕宜林死二十人。”(《汇报》 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十月三十日)  

 

3519021121(清光绪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台湾台东东北海中“十五时三分在台东发生地震,全岛有感。稍显著地震。”(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361904830(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初二日三次地震成灾,坍塌居民房屋多间。该处灵雀寺殿宇,并衙寨道坞均多震塌,计压毙汉、番居民、寺内喇嘛共四百多人。”(四川总督锡良奏片 光绪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3719061223(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湾西“计县属博罗通古地方,震倒民房五百二十间,压毙男女一百零五名,灾民二百五十四名,震塌渠岸十余里。又石厂子地方,震倒民房六百八十间,压毙男女六十七名,灾民三百四十四名。又庄浪庙地方,震倒民房三百四十二间,压毙男女四十六名,灾民二百四二十九名,震塌渠岸三十余里。又牛圈子地方,震倒民房三百七十八间,压毙男女二十六名,灾民二百一十九名。又附近数里之大塘地方,震倒民房一百零八间,压毙男女四十一名,灾民四十六名。被灾各户,或全家覆毙,或仅存老幼,即残喘幸延,亦压覆数时,受伤甚重。”(甘肃新疆巡抚联魁奏片 光绪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381909415(清宣统元年闰二月十五日)台湾台北附近“全岛有感,台北州及新竹州北部,死九人,伤五十一人。住房全坏一百二十二户,半坏二百五十二户,破损七百九十八户,烧毁一户。”(西村传三《昭和十年台湾震灾志·台湾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转载自中华文史网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