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地名学园地 >> 地名研究 >>
“淮河”名称考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数据库】1999
【文献号】3489
【原文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原刊地名】西安
【原刊期号】199902
【原刊页号】170
【分类号】K91
【分类名】中国地理
【复印期号】199910
【标题】淮河名称考
【作者】崔恒升
【正文】
  淮河,古称,如甲骨文《金》574王步于淮 金文《楚公@戈》:我乃至于淮,《书·禹贡》:淮沂其又,蒙羽其艺。孔传:二水已治,二山已可种艺。淮河源出河南省桐柏县桐柏山东麓,东流至淮滨入安徽阜南,经淮南、蚌埠、嘉山等市、县,入洪泽湖西界,折向南流,再折向东北经洪泽湖入江苏省淮阴市,曲折流向东北入海。
  其与之组成的淮河水系,有汝水、颍水、泗水、睢水等。汝水见于甲骨文《拾》9.2、《佚》379,但均用为(妇)名,妇汝即汝地之女子。汝指汝水,上游为今河南省汝河,自郾城以下,故道南流经西平,又东会@水(今洪河),又南经上蔡,西至遂平会@水(今沙河),入南汝河及新蔡以下洪河(古@河),合流至淮滨与安徽省阜南交界处入淮。颍水,亦称颍川。今称颍河。《左传·昭公十二年》:楚子狩于州来(今安徽凤台),次于颍尾。颍尾指颍水入淮处,相当于今安徽颍上县东南一带地区。颍水,源出今河南登封县西南阳乾山,东南流至颍上县东南入淮河。泗水,亦称清水清泗,今称泗河。《书·禹贡》:浮于淮、泗。源出今山东泗水县东蒙山南麓,西流经泗水、曲阜、兖州等县、市,折向南流经济宁市南和鱼台县东,再转向东南流入江苏省沛县及徐州市,略循废黄河至淮阴市西南入淮。以上三水均为自北向南方位平行流行,唯睢水则自西北起经今河南省开封市古城西北古蒗荡渠,向东南流经睢县、商丘、永城,入安徽境后,经淮北、宿州二市,折东经江苏睢宁东注入泗,其流向基本为东西方位。今从四水流行方位看来,与淮水形成一个水流系统,与甲骨文中之
  附图
  (隹)字大致相似。《说文·隹部》:隹,鸟之短尾总名也。故在当时口语中借鸟名以称淮,后加水旁,以表示水名,从而孽乳为。按在古音中为章母、微部,在古音中为匣母、微部,声纽相近,韵部相同,故可通假。
  然在《水经·淮水注》中引《春秋说题》辞曰:淮者,均其势也。《太平御览》61。郑玄在《史记·夏本纪》中解释均,读为沿。沿,顺水行也。颜师古在《汉书·地理志》中说均,平也。通淮泗而入江海,故云平。又刘熙《释名》曰:淮者,韦也,韦绕扬州北界,东至于海也。今本《释名》:,作。《太平御览》引亦作。以上二说,均为臆测之辞,无所依据,不足信。主要由于他们未见甲骨文之所致。
  淮约在西周时期,在其后加成为淮水(见《诗经·小雅·鼓钟》):后在南朝宋时,又改称淮河(见鲍照《石帆铭》),一直沿用至今。
  字库未存字注释:
    @原字为受的上部下加逐的内部
    @原字为洽的左部右加无
    @原字为洽的左部右加亲右加见
    @原字为洽的左部右加意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