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学术动态 论著集锦 地名学园地 专业课程 学人漫录 实地考察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 地名学园地 >> 地名史话 >>
中国地名:五颜六色放光彩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8

 

 

 

华林甫

 

人们在描写春光明媚的风景或逢年过节燃放礼花时,总是少不了使有“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等词语。岂不知,我国的地名也呈现出五颜六色放光彩的特点。赤、橙、黄、绿、青、蓝、紫,加上黑、白、灰3色,是人们常见的基本颜色。勤劳勇民敢的华夏先民,长期以来将各种地名染上了颜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彩色地名,令人目不暇接。

赤(红)色是三原色之一。神州大地的每个省都有赤色地名,每个直辖市、自治区均含红色地名,到处闪现着红色的娇艳和绚丽。比较著名的有三国古战场赤壁、赤城山、赤水河、乌兰哈达、重庆红岩、红河等。不过内蒙古的乌兰浩特之所以是“红色的城市”,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内蒙古自治区于194751日在这里成立的。

作为孙、刘联军与曹军鏖战的赤壁战场,故址在今湖北蒲圻市(近年已改名赤壁市)西北的赤壁山下。那儿的山岩由红色砂岩构成,壁立于长江南岸,半山腰刻有“赤壁”两个大字。另一处赤壁在今湖北黄冈市的长江边上,当年北宋大文毫苏东坡贬官黄州团练副使,在此赤壁矶畔写下了曾震憾过无数读者心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因而也是一处名胜。后人将东坡赤壁称为“文赤壁”,而以两军对垒、火烧曹营的赤壁为“武赤壁”。

蒙古语“乌兰哈达”是“红山”的意思。今赤峰市东北的红山,全部由红色花岗岩构成,五峰攒聚,色彩鲜艳,景色迷人。因该地清朝时是蒙古鲁王的封地,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设置了乌拉哈达厅,四年后改为赤峰县,1983年设市。

今北京市丰台区东部、朝阳区南部和大兴县北部,分布着一批“红门”地名,如大红门、西红门、小红门、南红门等,分布地域呈闭合状态。若将它们用线串联在一起,便能勾勒出清朝皇家苑囿“团河行宫”的轮廓来。同样,根据清朝人的记载,在贵州全省和云南东部分布着一批带“红”字的地名,如红江、红岩、红崖、红崖山、红崖峡、红崖溪、红崖洞、红崖屯、红石岩、红水江、红土坡等。原来,云贵高原属热带红土地带,广泛分布着红色的土壤,所以山山水水都跟“红”字沾上了边。从云南流往越南的那条大河,至今不是还叫红河嘛!

“丹”也是红的意思。位于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因由巨厚红色砂砾岩构成而得名。丹霞山奇峰兀立,树木葱郁,唐朝时就有僧人憩息此,明代香火较盛。由于岩石垂直节理发育典型,随着地壳上升和风化过程形成种种方山、奇峰、岩洞、巨石、赤壁等特殊的地貌现象,现代地理学家称之为“丹霞地貌”。

橙色是红、黄二色混合后的复合色。橙色地名非常罕见,迄今尚未发现过。杏黄色接近橙色。今北京市房山区有个杏黄村,大概因为当地多杏树,杏子成熟时呈现黄中显红、红中呈黄的颜色,望之令人垂涎欲滴,因此叫杏黄村。

含有“黄”字的地名数量相当可观。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我国四大高原之一有黄土高原,四大边缘海中有黄海,京广铁路线上有“黄梁梦”车站,浙江有黄岩市,湖北省有黄石市,江苏有以产烧饼闻名遐迩的黄桥镇(属泰兴市),山东青岛市有黄岛等。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目前最圆满的解释是风成说,即几十万年以来呼啸的西北风将北方的黄土吹来,撒落在今山西、陕西、甘肃地方,随着岁月的流逝,黄土推积越来越厚,覆盖了原先的地形地貌。至今高原北部的堆积还比南部的厚,黄土颗粒南部的也要比北部的细。历史上也不乏“雨沙”、“雨黄土”的记载。所以黄土风成说是完全成立的。由于黄土结构疏松,易于开垦,土性肥活,而垂直节理的发育又利于挖穴构屋,便于居住,所以我国历史的童年时代就在这里度过。本来,黄土高原上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郁郁葱葱的野草,经历了人类的长期开垦,植被被破坏了,黄土裸露表面,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而丧失了凝聚力,一有雨水便泥沙俱下,黄土被冲入小溪,汇进大河,所以《左传》上即有“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记载,慨叹一个人用一生时间也难以等到黄河变清。于是,从汉代开始,携带黄土的大河被称作了“黄河”。东汉时有“河水重浊,号一石水而六斗泥”的记录,约折合每立方米含泥沙400公斤,比今天黄河含沙量略小。就这样,黄河每年夹带10亿~20亿吨的泥沙冲出三门峡,千万年来造就了华北大平原。它在南宋初年改道南徙、夺淮入海后,不但把江苏的海岸线向外推进了许多,而且将近海水也染成了黄色,所以自清朝中叶以来便出现了“黄海”一词。

绿色是黄、蓝混合后的复合色。绿色虽常见,绿色地名却不多。因为春夏季节到处是一派绿色的世界,覆盖面广,体现不了任何地方独一无二的特征,所以人们很少使用“绿”字作地名,只有东北是例外。鸭绿江系中、朝两国界河,早在唐代就有了“鸭绿江”之名,因水色绿如鸭头而得名。渤海国曾在鸭绿江上源的南岸设置鸭渌府,管辖相当于今吉林通化、浑江二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辽宁桓仁、宽甸二县和朝鲜慈江道、平安北道等地区。后来,鸭绿江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代,泥沙流入江中,江水就变成黄色的了,所以连在我国一侧最大的支流清朝时的佟家江,改易为今天的浑江了。松花江支流嫩江,原名脑温,锡伯语为“碧绿”的意思。嫩江源出大兴安岭东麓,这里历来人口稀少,植被状况良好,流淌在绿油油山色之中的嫩江,不“碧绿”才怪了呢!

青是介于绿、蓝二色之间的过渡色。青色地名不少,著名的有青海湖、青海省、青城山、青岛市、青铜峡、青草湖等,上海兴起以前的古代海港叫青龙镇(在今青浦区),近代詹天佑创设的人字形铁路在今北京市北部的青龙桥。

青海湖系我国最大的湖泊,面积4400平方公里,也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古代曾有西海、仙海、卑禾羌海、先零海等名称,“青海”之名始见于《水经注》记载。一泓清水,处在茫茫草原之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湖水呈现一派草青之色,故名青海。“湖”字系通名的叠加。蒙古语将它叫成库克诺尔,藏语称作错温波,“库克”、“温波”都是青色的意思,“诺尔”、“错”均为“湖”的意思,可见各族人民的意识是一致的。唐代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从军行》中所说“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即指此。青海建省则是1928年的事,以湖名为省名。

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译成汉语叫“青色的城”。这颗草原明珠最初叫“库库和屯”、“库和合屯”,是呼和浩特的不同译写。明万历九年(1581年)筑城后,朝廷将其命名为“归化”。清朝又在归化城东修建了绥远城,1913年两城合置为归绥县。1928年绥远建省,以归绥县城设市,并为该省省会。1952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驻地由张家口迁往归绥市。两年后,归绥恢复蒙古语原名“呼和浩特”。

青岛是一座别有风情的海洋城市,座落在山东半岛东南端的胶州湾口。明万历年间,最早出现了“青岛”这一名称,因其“山岩耸秀、林木蓊”得名。不过,那时所说的青岛是名副其实的岛屿,海拔只有17米,离岸也仅1里。到了清初,胶州湾口的陆地上出现了青岛村,即以对岸的小岛青岛命名。于是“青岛”的涵义便从海上移向陆地了。1897年,德国派兵强占胶州湾,迫使清廷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租期九十九年,青岛遂论为帝国主义的租借地。1919年在巴黎召开的帝国主义分脏会议上,列强不顾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竟同意将原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青岛是这些权益的重心),由此激发了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五四运动”。1922年设立青岛特别市。

蓝色地名不多,最有名的是北京的蓝靛(音diàn厂和“蓝田猿人”的故乡陕西蓝田县。“蓝”又是一种植物,可以用来染色,即为靛色,所以蓝色也是靛色。明设蓝靛厂,种“蓝”染布。后周围逐渐形成村落,故村名也叫蓝靛厂。蓝田县为秦置,因县东30里蓝田山得名,据载山中出产蓝色的美玉,故名。

紫色是红、蓝二色的复合色。紫色地名有北京的紫竹院公园(因生长紫竹得名)、河北的紫荆关和唐代设置的紫溪县(在今浙江临安市西南),最有名的当然莫过于南京的紫金山了。紫金山原名钟山,诸葛亮所说“钟山龙蟠”即指此。三国吴时,改名蒋山。由于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射下,远望呈紫金色,熠熠发光,所以东晋以后又叫紫金山了。建于山上的紫金山天文台,是久负盛名的综合性天文学研究机构。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紫禁城虽带“紫”字,却因古代用紫微垣(一星座名)来比喻帝王宫殿而得名,因而不是紫色地名。

白色地名很多,河北有白洋淀,吉林有长白山,广州有白云山,北京有白石桥,甘肃有白银市,四川有白帝城,洛阳有白马寺,内蒙古有查干木伦河(蒙语“白河”之意),新疆有阿克苏(维吾尔语“白水”之意),至于叫白山、白水、白沙、白城的地方那就更多了。这些白色地名显然是因为当地有白色的地物而得名,或者是借用白色的东西而命名的。

白洋淀号称“华北明珠”,水域366平方公里。然而,隋唐以前这里只是纵横交错的九河的汇合点,根本没有湖泊。五代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出卖给契丹后,致使日后北宋只能以华北北部平原地区与辽为邻。为了防止辽的骑兵南下,北宋于此建起了一条西起太行出下、东到渤海之滨的渚泽国防线,人工造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塘、泊、湖、泽。在这基础上后来逐渐形成了包含大小湖泊92个以及绿洲、田园、村舍与银白色水域交相辉映的白洋淀。

在浙江西部的崇山峻岭之中,镶嵌着一颗美丽的明珠——千岛湖(即原新安江水库)。筑成水库之前的千万年间,这儿只是峡谷纵横、险滩迭出的新安江。今建德市南的江面上有个因水清沙白而得名的白沙洲,州下有一白沙渡,古时正当由浙江进入江西的必经之地。然而新安江水流湍急,摆渡人时遭不测,故旧有“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的谚语。1960年于此建成白沙大桥,天堑变通途,跨越新安江再也用不着靠一叶小舟摆渡了。

黑色地名也不少,著名的有黑龙江、黑龙江省、黑河市、黑山县、黑水县。

黑龙江在唐朝叫黑水,后代也有称乌龙江的。“黑龙江”一词最早见于《辽史》,据说是因江水色黑、蜿蜒如游龙得名。清康熙十年(1671年)在黑龙江沿岸筑黑龙江城(今黑河市南瑗珲旧城),后又置黑龙江将军驻此。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黑龙江将军辖区改置为黑龙江省。当时的省会设在龙江府(今齐齐哈尔市)1954年才迁往哈尔滨。

今北京永定河,辽、金时称卢沟水。“卢沟”也是“黑”的意思。尽管清康熙时河名改称“永定”,但金代建筑在河上的桥至今仍叫“卢沟桥”。“卢沟晓月”旧为燕京八景之一。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战争,就是从193777日的卢沟桥事变全面展开的。

黑、白二色合为灰色。灰色地名很少。今新疆博乐市,清时称博尔塔拉,蒙古语意为“灰色的草原”。每当草原上鲜花盛开的时候,这些个儿矮小、背面灰色的花在劲风吹动下,使整个草原变成一片灰色的世界。

除了上述10种颜色之外,还有一些混合色和杂色。北宋定都开封,于皇元年(1049年)建筑了一座砖塔,由于外壁镶的褐色琉璃砖近似铁色,所以习惯上称为铁塔。铁塔是开封的象征。尽管开封曾多次遭受黄河水淹,铁塔至今巍然屹立。但初建时出露地表的塔基,今已深深地埋入土中了。

黄河源头的扎陵、鄂陵两湖,犹如一对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黄河这条长练之上,光彩夺目。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地图标注,位于西边的为“扎陵诺尔”(或作“扎凌淖尔”),东边的叫“鄂陵诺尔”(或作“鄂凌淖尔”)。在藏语中,“扎陵”是“白而长”的意思,“鄂陵”是“青蓝色而狭长”的意思。“诺尔”系蒙古语“湖”的意思。这对姐妹湖泊,也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

总的说来,在数不胜数的颜色地名当中,最常见的是红、黄、黑、白4大类,这是因为在一定地域内显示这4种颜色的地物比较多而又易于分辨的缘故。

有趣的是,有时候几种颜色强烈地表现在某一区域之内,甚至表现在同一地理实体上,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派万紫千红的世界。比如,新疆的喀什是“喀什噶尔”的简称,“喀什”在维吾尔语中是五颜六色的意思,“噶尔”是砖房,喀什噶尔就是五颜六色砖瓦建造房屋的城市。

在今北京市海淀区,不仅正黄、红、蓝、白和镶黄、红、蓝、白八旗村名一应俱全,正白旗、厢白旗村还有两组(厢、镶音同),厢红旗村也成双,而且另外单有红旗村、蓝旗营、厢白小营、北正黄旗、南正黄旗、厢黄南营、厢黄北营等村名,分布在从清华大学到西山碧云寺之间的颐和园东、西两侧。透过这组八旗地名,我们仿佛看到了清代八旗兵卒驻防京城的盛况。

 

(未刊)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略论地名的主要性能
《山海经》地名考证
瓜沙二州间一块消失了的绿洲
清末民初钦廉改隶之争探究
中国古今地名对照 (下)
民国时期的县级行政区域整理(...
中国人口疏密区分界线的历史变...
  最新信息
《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
1737—1750年金沙江航...
1945—1949年间上海人...
户籍择改与赋役规避——明中期...
名称、内容与意义:民国时期的...
清代伊犁与乌鲁木齐等地水稻种...
清末以来洞庭湖区通江湖泊的时...
唐后期团练、防御州考述:以唐...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胡恒>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