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李吉奎:康梁師徒對孫中山逝世的反應 |
2013/03/01 |
· |
许小青: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两次迁都之争 |
2013/03/01 |
· |
冯建勇:传说与隐喻:1937-1938年“外蒙古出兵论”研究 |
2013/03/01 |
· |
桑兵:清季变政与日本 |
2013/02/26 |
· |
王连浩/陈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及知识界对大泰族主义之回应 |
2013/02/26 |
· |
何方昱:知识、权力与学科的合分——以浙大史地学系为中心(1936~1949) |
2013/02/26 |
· |
张仲民:历史书写与记忆塑造(下)——古腾堡在近代中国 |
2012/12/20 |
· |
王维江:从翻译到教授——德国第一代学院派汉学家的养成 |
2012/12/20 |
· |
李帆/朗宓榭:近代中国知识转型视野下的“命学” |
2012/12/20 |
· |
陈其泰/刘永祥:天津《国闻报》与晚清新思想的传播 |
2012/12/20 |
· |
胡一峰:波格丹诺夫在中国: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沉没的声音” |
2012/11/27 |
· |
张昭军:文明史学在近代中日两国的兴起与变异——以田口卯吉、梁启超为重点 |
2012/11/27 |
· |
张仲民:历史书写与记忆塑造(上)——古腾堡在近代中国 |
2012/11/05 |
· |
赵立彬:改元升旗:南京临时政府新国家外观的确立与反响 |
2012/09/17 |
· |
杨念群:何谓“东亚”? |
2012/09/17 |
· |
吕文浩:吴景超与傅斯年关于汉代地方制度的论争 |
2012/09/17 |
· |
朱蓉蓉:近代中国的“少年论述”与国家认同危机 |
2012/08/22 |
· |
乔瑜: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澳大利亚女性眼中的华人男性形象 |
2012/08/22 |
· |
林晓照: “美术”殖产:清末的“美术”形象 |
2012/08/22 |
· |
刘辉:民主追寻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
2012/08/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