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前沿动态 海外汉学 国家政治 军事活动 新书评介 人物研究 政坛轶闻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政治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政治史研究 >> 政坛轶闻 >>
英使马戛尔尼访华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4

    公元1792年的926日,英国皇家战舰“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几艘船只正准备出发。这是乔治三世国王派遣庞大的访华使团的船队。为首的是乔治·马戛尔尼勋爵,副使是乔治·斯当东男爵,访华的成员共有八百多人。他们将远渡重洋,前往遥远古老的中国,参加当朝的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典礼。

  18世纪末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因此,马戛尔尼此次出行的目的,是要敲开东方清王朝的大门。

  九个月后,英国使团船队终于在乾隆五十八年五月十四日到达中国,在澳门外万山群岛的珠克珠岛抛锚等候。

  英国使团到达中国的消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兰西斯·百灵的信件传递给两广总督,他请两广总督转奏乾隆。乾隆皇帝看了两广总督的奏折特别高兴,并批“即有旨”意思是对这个问题另外再发一道谕旨。他任命长芦盐政徵瑞、直隶总督梁肯堂为钦差大臣,专门负责接待英国使团

  得到了乾隆皇帝的欢迎旨意,英国使团船只便从澳门出发前往天津。在天津他们再改乘坐内陆船到通州,最后到了北京。在北京西北的圆明园休息了几天后,马戛尔尼带领随员92人直奔承德避暑山庄,因为乾隆皇帝83岁寿辰的庆典将在那里举行。

  从北京到避暑山庄,要经过万里长城。巨大的工程,壮观的景色,使英国使团一行人惊心动魄。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初四日(公元179398日),马戛尔尼、斯当东和随员们到达热河。早已等候在这里的乾隆,站在行宫御花园的高台上,观看使团整齐地列队进入避暑山庄。

  清政府对英国使团的来访非常重视,皇帝早就命令军机处拟定了一套接待方案,包括朝见、赏赐、宴请、看戏、游览等活动。这个方案记录在清宫档案的《上谕档》册中

  正在双方都兴致勃勃等待正式会见的时候,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因为朝见的礼仪问题,双方发生了严重的分歧。按照清朝的规定,外国使臣来华朝见中国的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而马戛尔尼认为,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礼有损于大英帝国的尊严,他主张朝见时向皇帝行单膝下跪的英式礼节。

  乾隆皇帝对英国使团的表现非常生气。在《上谕档》中,有这样的记载:乾隆皇帝当时就说,他们这样妄自尊大,我很不愉快。像这样无知的化外之人,也不值得优待。

  英国使团面临着被驱逐的危险。马戛尔尼不得不收敛其“骄矜”的态度,清朝政府也做了一定的让步,双方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八月初六日万树园礼节性的欢迎宴会上,英国使节行英国式礼节,而到八月十三日,在澹泊敬诚殿正式举行乾隆万寿典礼时,他们要行中国的三跪九叩礼。

  乾隆皇帝得知双方达成了妥协,态度也有所缓和,他表示:这些人从海上远道而来,所以不熟悉天朝的法度,不得不稍加抑制,今天既然诚心效顺了,还是应该给予恩惠。

  乾隆还命令军机大臣和珅等带领使臣一行参观游览,尽情观赏皇家园林的湖光山色。

  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十三日,隆重的“万寿”庆典活动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澹泊敬诚殿举行。澹泊敬诚殿张灯结彩,文武百官、国外使节纷纷行三跪九叩礼,恭祝皇帝万寿无疆。

  英国的礼品共19宗、590余件,都是当时英国的精品,也是英国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作。清王朝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分别赏赐英王及使臣、随员一行丝绸绒、瓷器、玉器及各类工艺品三千多件。英国的礼品后来被分别陈列在紫禁城、圆明园、避暑山庄等地,供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们欣赏。

  庆典仪式后,英国使团一行在清音阁观看了戏剧。第二天他们参观了在万树园举行的歌舞表演,晚上又观看了焰火晚会。

  对于马戛尔尼一行在朝见乾隆皇帝时,是不是行了三跪九叩礼这个问题,在中外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

  《清史稿·高宗纯皇帝本纪》记载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虽然不习惯叩头,但一到皇帝面前,还是跪下去了。

  这样的资料还有不少。温德是马戛尔尼的亲戚,又是使团的秘书,他在英国使团觐见乾隆皇帝那天的日记中,有这样的描述:“当皇帝陛下经过时,有人通知我们走出帐篷,让我们在中国官员和鞑靼王公对面排好队伍。我们按当地的方式施了礼,也就是说,跪地、叩头九下。”

  英国使节马戛尔尼一行参加完乾隆的万寿庆典活动后,很快便起程回到北京。清政府曾规定,凡是外国使者在京逗留的时间不能超过40天,因此马戛尔尼原准备在北京过春节的计划被拒绝了。与此同时,马戛尔尼在向乾隆祝寿时恭递的英国国王的表文,也由在京的西方传教士翻译出来送给了乾隆,如今还保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乾隆知道表文的内容以后,大为恼火,原来英国是要求派人常驻北京。为此乾隆严厉指出:“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随即,乾隆以皇帝向天下臣民颁发的谕旨形式给英国国王回了一封信,交给马戛尔尼带回。

  这时,乾隆皇帝已经隐隐地感觉到了,英国使臣来华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进贡祝寿,而是另有企图。于是就催令他们赶快的起程回国。

  面对乾隆皇帝的严正立场和强硬态度,马戛尔尼也感到事态严峻。当初在离开英国时,英国国王曾经交给他一封极其重要的信,让他转交给乾隆皇帝。

  对于信中的内容,马戛尔尼刚到热河时候,就多次的想通过大学士和珅转达给乾隆皇帝,但每一次话都是刚一出口,就被和珅巧妙地回避了。于是马戛尔尼就按照信中的内容直接给乾隆皇帝写了一封信,并想方设法把这封信递到了乾隆皇帝的手里,这封信的标题写的是: “大不列颠国王请求中国皇帝陛下积极考虑他的特使提出的要求”。马戛尔尼在信中提出的要求是:允许英国商船在珠山、宁波、天津等处经商;允许英国商人在北京设一个洋行买卖货物;在珠山、广州附近划一个小岛,为英国商人使用;请求对英商货物实行免税或减税;允许英国人在华自由传教等等。不难看出,英国在要求双方贸易的同时,也掩藏着殖民扩张的野心。

  特别是英国提出在珠山或广州附近划割一个小岛供英国商人使用,这明显是一种侵犯中国领土的侵略要求,对此乾隆皇帝断然加以否定。他说:所有中国的领土都归中国的版图,疆界是很清楚的,就是岛屿和沙州,也是各有专属,哪能这样随便划出去?对英国的其他各条,乾隆在给英王的敕书中逐条加以批驳。

  乾隆拒绝英国要求的敕书发出后,标志着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英国使团的最后一线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清政府催令英国使团迅速回国,并传令沿途官员严加防范,以防英国人滋事。

  乾隆五十八年九月初三日,乾隆任命侍郎松筠为钦差,专门护送英国使团一行起程离京。使团沿运河

  马戛尔尼访华失败了,但通过这次接触与撞击,毕竟使东西方两个大国相互之间有了初步了解, 对以后的中英关系的发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

  23年后,即嘉庆二十一年,英国国王第二次派遣了访华使团,以罗尔·阿美施德为正使、当年的副使斯当东的儿子托马·斯当东为副使,目的是到中国再次提出英国的要求。这次因为英国使团拒绝向嘉庆皇帝行三跪九叩礼,而被驱逐出境。

  又过了24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帝国主义者终于用大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英国使团首次访华的半个世纪之后,清朝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乾隆时期英国使团想得到而没有得到东西,英国军队用坚船大炮都得到了。

   资料来源::纤纤玉网论坛-《清宫秘档》央视解说词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清代詩文集彙編》目錄
【美】卫周安:新清史
袁剑:“新清史”与清代中国的“边...
中岛乐章: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
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
柯娇燕:A Translucen...
1886年英国探险家对长白山主峰...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
  最新信息
杨珍:鳌拜罪案史料辩证——兼论清...
赵连稳:圆明园经费来源问题初探
李文杰:清代的“早朝”──御门听...
周增光:失败的集权与立威——载沣...
《八旗和绿营:满洲帝国和清代中国...
菊池秀明《从金田到南京》出版
金光明《边疆地区的资本主义》出版
山本英史:《赴任する知県》出版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刘文鹏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