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前沿动态 海外汉学 国家政治 军事活动 新书评介 人物研究 政坛轶闻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政治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政治史研究 >> 人物研究 >>
冯佐哲:有关英廉籍贯、姓氏和身份的考证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4

    近年来人们对于英廉这个名字并不会太陌生,因为他是清朝著名大贪官和?妻子(冯氏)的祖父,也就是说和?是他的孙女婿;同时他又是清朝的高官、名臣、诗人和书画艺术家。因此,近年来他在不少影视剧中经常出现。但是,关于其籍贯、姓氏和身份的问题,在有些著述中,却时有不同说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有必要进行一番考证,以作出确切的结论。 

英廉(1707-1783),字六计,号梦堂,一号竹井老人。他生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从小聪明好学,知书识礼,奋发上进。在雍正十年(1732)考中举人后,便开始作官,历任笔帖式、江南河工学习、淮南府外河同知、永定河道、内务府正黄旗护军统领、江宁布政使兼江宁织造(并未上任)、户部侍郎、内务府大臣、刑部尚书、正黄旗都统、协办大学士、直隶总督、东阁大学士,并加太子太保等职。他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病逝,享年77岁。为此乾隆皇帝曾特意拨发白银5000两为其治丧,并赐祭祀于贤良祠,谥文肃。 

英廉原本姓冯,内务府包衣,汉军镶黄旗籍人,籍贯辽东沈阳地方(即今辽宁省沈阳市)。据说他的祖籍原本是居住在浙江嘉兴地区,后来其先世由于某种原因,率领族人由浙江迁徙到山东地区居住,不久又辗转迁徙到辽东沈阳地区定居下来。但是,关于他的籍贯和姓氏问题,长期以来却说法不一,例如,在《清代画史》一书中说英廉是满族人,认为他是属于满洲正白旗人,姓冯佳氏。而王昶(号兰泉)在其所著《湖海诗传》中,又把其认为是直隶(今河北省)涿州(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并说他是当地有名的望族冯氏(即与明清之际有名的大官僚冯铨为一家)[1]的后人。其次,张维屏(号南山)在其所著《诗人征略》中亦沿用其说,认为英廉的祖籍是直隶涿州,以误就误。再有,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邓之诚在其所著《骨董琐记》中,也认为英廉是涿州冯氏,并说他就是冯铨后人。先生在该书中说:英廉,字计六,汉军镶黄旗人,本姓冯,涿州人,盖铨之裔也。[2]特别是当代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在其所著《〈红楼梦〉全璧背后》[3]与《和?史片与〈红楼梦〉》[4]两篇文章中,认为英廉籍贯也是直隶顺天府涿州,就是冯铨后代;并且在文章中,他一会儿认为?的母亲是英廉之女 一会儿又认为英廉是和?的舅父[5]并说英、和两人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云云,在其著作中,他曾说: 名臣英廉是他(即和?)的舅氏(他们之间多有诗句唱和),而英廉正是内务府出身(彼时真贵族是不屑与内务府人缔结姻亲的),英廉本是自明朝降清的贰臣冯铨之后代(清初严格规定,凡这种人的后代都没入辛者库为奴,后即成为内务府籍了)。和?家若不在内务府焉肯与包衣为亲[6]。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同说法,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笔者认为上述这些说法都是不可靠的,多是以误传误的不实之词。因为在有关清朝的正史(例如,《清史稿》、《清史列传》)与清朝实录和《八旗满氏族通谱》等史籍中,均已一致明确指出:英廉本来姓冯,内务府包衣籍出身,汉军镶黄旗人,这是无庸置疑的不争事实,也说明英廉与冯铨,虽然都姓冯,但两人却没有血缘关系。例如,在《清史稿》《英廉传》中记载:英廉,字计六,内务府汉军镶黄旗人,雍正十年举人[7]又在《御制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中,在尼堪姓氏项目下,就明文记载说:英廉的先祖叫冯士勇,镶黄旗包衣旗鼓人。世居东北沈阳地方,何时归顺清朝先祖(即后金)已不可考。并明确指出英廉是冯士勇的第六世孙。[8]而我们知道,直隶涿州冯氏,世居该地有年,是该地有名的仕宦族望,特别是冯铨在明清两朝都作过大学士等高官,根本就没有成为旗人,所以他的家族也不会没入辛者库为奴,更不是内务府包衣籍。冯铨(1595?1672[9],字振鹭,又字伯衡,号鹿?,直隶顺天府涿州人。他在19岁时(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就考中了进士。这就是说,早在明朝时他就已做了高官,并当上了大学士;到了清军入关时,他又摇身一变,投降了清朝,并与一些降清的明朝官僚一起,跑到京师朝阳门外,迎接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军进入北京城;此后他还亲自率领明降臣在武英殿向多尔衮跪拜,上表致贺,从而赢得了多尔衮的青睐。除此之外,他还积极为清朝最高统治者出谋献策,积极策划如何尽快剿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以及残余的南明小朝廷,因此得到了多尔衮和顺治皇帝,乃至康熙皇帝等人的重用,被授予礼部尚书、中和殿大学士、太保兼太子太师等官。虽然他在仕途上,时有起伏,道路坎坷,但总起来说,还是有惊无险,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于康熙十一年(1672)病逝,康熙皇帝封其谥号文敏。他去世后其子孙后代一直受到清统治者的照顾,有的还在朝廷为官,他一家并没有成为内务府的包衣,也没有入辛者库为奴。只是到了乾隆皇帝当政期间,由于乾隆帝为了加强和巩固清朝统治,使其长治久安,因此强化对百姓进行思想教育,培养百姓忠君思想的政治目的,而大力号召民众学习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特别是极力表彰一些明末清初时的抗清人物(如,史可法、阎应元和瞿式耜等人),反而对前明灭亡后立即降清的高官(如,冯铨、钱谦益等人)有所贬低;如在乾隆五十四年(1716)十二月时,把冯铨的文敏谥号去掉了。并把他视为贰臣;但对他的家族与后代,并没有给予什么处罚。例如,其弟冯铎、冯钰,其子冯源济、冯源淮,以及其侄冯源泗等人,都受到了清朝廷的册封,继续在朝为官。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英廉既不是满洲正白旗人,也并不姓冯佳氏;其祖籍亦不是直隶涿州,更不是冯铨的后裔。准确地说,他是世居辽东沈阳地方的汉军包衣籍,镶黄旗之旗鼓人出身,他的先祖名叫冯士勇,他是冯士勇的第六世孙。 



[1] 例如,现代著名德国文学语言专家、杜甫研究家、诗人、曾任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的冯至先生,就是涿州冯氏的后裔。 

[2] 邓之诚:《骨董琐记》卷四《冯铨后人》。 

[3] 该文载于《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期和1981年第1期。 

[4] 该文刊载于《北京日报》199659 

[5] 其实这两种说法均不正确,因为和?的儿子丰绅殷德在其诗集《延禧堂诗钞》中,就明确称呼英廉为曾外祖父 

[6] 周汝昌:《和?片史与〈红楼梦〉》,《北京日报》199659 

[7] 参见《清史稿》卷三二0《英廉传》。 

[8] 参见《御制八旗氏族通谱》卷七十八,《尼堪姓氏冯士勇》。 

[9] 即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死于清朝康熙十一年。 
[10] 清朝在朝为官者中,据我所知,就有两个“英廉”。一个是本文所提及的英廉;另一个则是清朝晚期的英廉(?-1900),蒙古正蓝旗人,伊克明安氏。官历笔帖式、汉军镶红旗副都统、内务府大臣和八旗汉军炮队专操大臣等。他曾参加镇压捻军和太平军,并到过新疆伊犁帮办事务。 

(本文由作者提供,中华文史网首发,引用转载,注明出处)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清代詩文集彙編》目錄
【美】卫周安:新清史
袁剑:“新清史”与清代中国的“边...
中岛乐章:2002年日本史学界关...
海外学者对中国史学的研究及其思考...
柯娇燕:A Translucen...
1886年英国探险家对长白山主峰...
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的世纪回顾
  最新信息
杨珍:鳌拜罪案史料辩证——兼论清...
赵连稳:圆明园经费来源问题初探
李文杰:清代的“早朝”──御门听...
周增光:失败的集权与立威——载沣...
《八旗和绿营:满洲帝国和清代中国...
菊池秀明《从金田到南京》出版
金光明《边疆地区的资本主义》出版
山本英史:《赴任する知県》出版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刘文鹏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
账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