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奇祸:一九二二年汕头风暴潮
夏明方
【原文出处】《中国减灾》2007年第10期。
1922年8月2日夜晚,从汕头席卷而过的一次风暴潮,在几个小时内吞噬了8万条无辜的生命,伤残者无以数计。这就是当地人至今仍闻言色变的“八·二风灾”,也
是20世纪中国沿海地区生命财产损失最惨重的一次风暴潮。
事实上,潮汕人对于风灾并不陌生。这里背山靠海,虽气候宜人,雨量丰沛,物产富饶,但恰恰是这样的自然环境让潮汕人祖祖辈辈都要面临着大海暴君的严峻考验。
每年的四、五月至十一月,来自太平洋的风讯便一个接一个地传来。汕头因有突出之角
与台湾海峡的南口相对,形成一条狭窄的海道,所以更容易受到强台风的袭击。从996 年到1908年, 有史可查的潮汕大风灾就有243 起,平均三四年一起。而台风一来,“一切身家
性命、房屋财产、田园庄稼、堤岸帆樯,付之波臣一召”。潮汕人把台风当成无法预防的“不
测之灾”而“莫不心怀战栗”。
8月2日晚8 时起,大约一周前在北纬14度、东经138 度附近海面出现的台风,越过
吕宋海峡,从东北方向向毫无戒备的潮汕地区袭来。霎时间,狂潮怒号,骤雨倾盆,汕头顿
时弥漫在风声、雨声、潮声之中,其间还夹杂着令人心骇的折木声、崩塌声、号哭声……
半夜时分,登陆台风像往常一样开始向南方回转。此时,风力最猛,潮势愈烈,整个市
区恍如鬼蜮。海潮随风侵入,低洼处的积水高达丈余。海面大小船只被风力水势驱赶,似狂
牛野马,向北岸的屋宇横冲直撞,早已被海风潮振动得摇摇欲坠的房子因此纷纷倒塌。就连市公安局四区的警署,也在风暴的冲击中全部塌陷,25人当场被压死。自署长以下,除数十人遇救生还外,大都为巨浪卷走。据报道,一夕间汕头市有5000人人鬼同途,数千人无家可归,财产损失也多达3000万元以上,而当时普通人每月的生活费只有3 元左右。繁华
的汕头市区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瓦砾场,许多粗大的树被连根拔起,甚至拦腰折断。一具具尸体折肉涂脑,满目狼藉。路面上还有数不清的死鱼、死蛇、死鸟……
损失最严重的地区还不是汕头市,通过9月6日《大公报》刊登的一份遇难人数统计摘
录中,我们可以对灾情有个更清楚的了解:
澄海县属,约死6 万余人;
饶平县属,约死6000 人;
潮阳县属,约死5000 余人;
揭阳县属,约死1000 余人。
在受灾最严重的澄海县, 死亡过半的乡村比比皆是;村落民居更是一片废墟。时人记下了这样一组悲惨数据:
风洲乡,丁口428 人,淹毙266 人;
松林村,丁口246 人,淹毙182 人;
朱处湖乡,丁口255 人,淹毙196 人。
简单的数据凝结了一幕幕凄惨绝伦的人间悲剧。20 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政治腐败,官府已无力承担救灾的责任,潮汕人只有依靠自身的力量奋起自救。当地商人团体在灾后即成立了“汕头赈灾善后办事处”。名义上是官商合办,实际上无论人力物力,都是民间人士一力支撑。澄海县官绅也成立了“澄海救灾善后公所”。公所一面雇工煮粥,分给灾民充饥,一面派人赶赴潮安请求善堂前来收尸,同时组织临时救伤医院。为了防止盗贼乘灾行劫,公所还组织更夫巡逻,加强警戒,承担起维持地方秩序的任务。远在异国他乡的潮商、潮侨纷纷通电、募捐、派团, 奔走相告, 不遗余力。国际国内其他社会团体和慈善团体, 如美国红十字会、香港英商会、香港华商会、香港东华医院、上海红十字会南海集暨番禺分会,也纷纷捐款捐物。仅香港东华医院、旅港潮汕八邑商会、香港华商会、越南赈灾团等四个团体经手的款项,即达60 余万之巨,还不算物资。
相反,自顾不暇的北洋政府,只以“潮海关进出口货附加一成赈捐”和“关余”的名义,拨出30 万元作为救灾费用,其余的就只有“全仗中华慈善家热心捐助”了,事实上,就连这区区30万也是有名无实的。试想,如果没有广大侨胞和社会各界的踊跃捐助,大灾后的潮汕人,将会遭遇什么样的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