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研究动态 >> 重要书评 >>
面对瘟疫:清代江南社会的回应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4

 

常建华

    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提出一些问题。如危机时期的社会秩序如何维持?如何稳定人们的不安心态和保证身体健康?为了防止传染,目前有效的办法是隔离与检查,可以说国家启动了非常时期的社会动员机制,打响了一场“特殊的战争”。面对瘟疫,人民有什么权利和义务?政府有哪些职责?非常时期的政府应当行使怎样的权力?权力又如何获得?现行的急性病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法律需要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社会对待“非典”的态度和反映不尽相同,我们看到了非常态的国家与社会,感觉到了其中蕴涵的文化意味。

  其实对于广土众民历史悠久的中国来说,历史上不乏瘟疫,也不乏人们对于瘟疫的抗争,可以为我们提供这方面的历史性认识。江南地区(这里主要指苏南浙北地区)的疾病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般来说历史资料显示的瘟疫多伴随灾荒而来,江南地区在明朝晚期遭受灾荒兵燹严重,瘟疫肆虐,1641年江南的瘟疫甚至造成“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的人间惨剧。历史上对付瘟疫的中医伤寒理论,并不能有效解释晚明的瘟疫,当时苏州人吴有训推究病源,参稽医案,著有《瘟疫论》,提出瘟病学说,开创了治疗外感热病(包括传染病)的全新领域。这份宝贵医学遗产的受益者则是改朝换代后的清朝人。还有一点需要指出,对付烈性传染病天花的人痘术,出现于晚明的皖南赣北,清初传入江南并很快普及。嘉庆年间西洋牛痘术也传入中国,道光时江浙地区设立了牛痘局。从防止传染病的医学发展来说,清代江南人以及当时的中国人比起前辈来说是幸运的。

  清代江南地区的瘟疫随着经济与人口的发展更加频发,急性传染病以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为主。其中嘉道之际真霍乱传入中国,并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借助战争在江南地区流行。清代江南人努力抵抗瘟疫,医学上他们对《瘟疫论》进行理论发挥,同时在预防、卫生观念和行为上也取得了进展。如防止水传染而加强环境保护就是重要内容。乡贤等民间社会力量比较活跃,导致大量民间救疗行为和设施的出现,并促进地方官府采取救疗措施,官府与社会力量之间存在着互动的关系。清代中后期医药局大量出现,收取号金以筹集经费,慈善性质逐渐向诊治疾病的方向转变。本来民间对待疫病经常请神祈禳,由于医疗资源的日趋社会化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民众增强了对医药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晚清西方科技与医学逐渐传入中国,清代瘟病学的成熟,就为接受近代预防医学提供了基础。而晚清的某些卫生观念,也有利于与近代公共卫生观念接轨。乡贤为主的社会力量推动了清代江南社会的发展,弥补了国家在卫生医疗等方面资源的匮乏和能力的不足。当然由于缺乏国家相应的制度性保障,社会力量的有效性也受到限制,需要国家有效的直接管理。余新忠博士最近出版的《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一书“生逢其时”,为人们展示了清代江南社会与瘟疫的抗争历史,值得人们参考。该书的结语是耐人寻味的:“一个充满活力又有不足乃至缺陷的江南社会,正在积极而不无成效地应对着各种自生或外来的社会问题。”

  时过境迁,今天的科学水平已经相当发展,但是人们还是要面对瘟疫。现代公共卫生体系不知比清代发达多少倍,“非典”的巨大杀伤力也还是让人恐惧并产生无力之感,“现代”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传统时代抵抗瘟疫的历史或许对我们还有启发性,从提供历史性认识来说,历史学自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当历史学关注人本身,关注人的生活以及赖以生存的社会时,与我们的关系更加密切。我们期望医疗社会史以及其他以人为本的历史书更多地问世。

出处:《中华读书报》2003年6月4日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