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序:为了未来的历史研究…………………………………(1)
内容摘要……………………………………………………(1)
第一章 农业灾害史研究导言……………………………(1)
一 农业灾害史研究的目的意义………………………(1)
二 农业灾害史研究的学术史回顾……………………(3)
三 农业灾害史研究的主要方法………………………(20)
四 农业灾害史研究的理论基础………………………(27)
五 农业灾害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7)
六 农业灾害史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创新之处…………(43)
第二章 周秦两汉时期古代农业灾害系统初现…………(50)
一 水旱蝗灾主导型的农业灾害系统结构……………(53)
二 农业灾害呈现时空不平衡分布态势………………(63)
三 农业灾害冲击波在社会经济领域多次放大………(74)
四 暖期气候波动和统一国家的形成对农业
灾害的影响……………………………………………(91)
第三章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防灾抗灾技术全面发展……(105)
一 工程技术措施在水旱灾害防治中广泛应用………(106)
二 农作技术措施取得防灾减灾功效…………………(120)
三 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在农业减灾中
初步应用………………………………………………(132)
第四章 周秦两汉时期荒政制度的体制化发展…………(138)
一 荒政十二及其所代表的减灾制度…………………(139)
二 仓库建设和仓储制度发展…………………………(146)
三 灾荒赈救制度的体制建设…………………………(152)
四 给田贷粮发展生产…………………………………(166)
五 稽检惩处枉法官吏…………………………………(168)
第五章 周秦两汉时期农业减灾思想形成发展…………(170)
一 传统农业灾害观初步形成…………………………(170)
二 传统农业减灾思想确立……………………………(183)
第六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古代农业灾害系统
趋于完善………………………………………………(193)
一 农业灾害系统要素构成发生变化…………………(197)
二 农业灾害在大范围内频繁发生……………………(203)
三 农业灾害对脆弱社会系统的多方面打击…………(212)
四 农业孕灾环境的极端变化…………………………(225)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业防灾抗灾技术
改进提高………………………………………………(235)
一 维修改造水利工程减灾防灾………………………(236)
二 北方抗旱保墒农作技术体系的减灾成效…………(245)
三 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在农业减灾中的
传承改进………………………………………………(251)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荒政制度的曲折发展……(255)
一 仓储制度的继承和发展……………………………(255)
二 灾荒赈救制度发展…………………………………(258)
三 广施借贷加强农垦…………………………………(270)
四 检恤制度有所加强…………………………………(272)
第九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传统农业减灾思想的
传承演进………………………………………………(273)
一 传统农业灾害观逐步发展…………………………(273)
二 农业灾害防治思想在继承中缓慢发展……………(276)
三 抗灾救灾思想的转化和发展………………………(279)
结束语………………………………………………………(282)
附件一:周秦两汉时期农业灾害信息
及灾度等级量化表……………………………………(296)
附件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灾害
信息及灾度等级量化表………………………………(314)
参考文献……………………………………………………(353)
后记…………………………………………………………(361)
后 记
望着眼前出版社寄来的校对稿,心情竟然平静了许多,过去几年为了完成这篇论文付出的一切努力、所有感慨原来都凝结在这部数十万字的书稿中了。大学毕业后,我对农业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后来有幸得到西北农业大学张波教授提携而考取农业历史专业研究生,对西农古农学研究室诸位前贤、教授充满崇敬仰慕之情,在富有浓郁学术气氛的古农学研究室开始步入学术研究的道路,硕士毕业后又做了博士。初入农史学科,本来想做是农业思想史方面的题目,张先生一再教导转攻农业灾害学理论和农业灾害史研究,数年时间竟然不能自已,最后提交了《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一文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张老师自1994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千年来中国农业灾害历史演变规律研究》后,就把工作重点转向农业灾害学学科建设和农业灾害史研究,组建团队,刊行成果,有声有色。按照张老师的设想,中国农业灾害史研究是继《中国农业自然灾害史料集》、《农业灾害学》之后的总结性工作,这项工作在我开始做硕士论文时就已考虑安排,进入博士研究生阶段本来准备拿出一部《中国农业灾害史》的初稿,可惜三年下来我只做了其中一小部分,自隋唐至明清留下一片空白。后来我一度想把这项工作继续完成,但最终还是半途而废,只能期望最近几年能够尽力而为撰写出一部完整的《中国农业灾害史》论著,既初缺憾,也有所交代。
这篇论文是在张波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业师在确立论文题目、编定论文大纲、撰写修改论文的全过程中给予了真诚的关爱和无私的教导。1994年,我有幸考入西北农业大学古农学研究室攻读农业史专业硕士学位,此后一直跟随张老师学习,聆听教诲,受益良多。博士生学习阶段,张老师经常询问工作进度,指点迷津,论文完成出版之际第一个应该感谢的是张波教授。如果论文有什么成绩和可取之处,是在张老师的直接指导下取得的;如果有问题和错漏之处,我应承担全部责任。
在博士生阶段课业学习、论文撰著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王忠贤教授、张襄英教授、徐恩波教授、罗剑朝教授、郑少锋教授、李录堂教授、王征兵教授为我讲解农经知识,使我获益匪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邹德秀教授、樊志民教授、图书馆冯风副教授为我教授农史,使我受益良多。在此借一纸之地,谨向各位师长表示衷心感谢。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郑大玮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食品科学系张有林副教授给予热情帮助,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我的博士同学郑林、杨宏、杨翠迎、赵敏娟、寇全安、杨南方与我一起共度三年辛苦时光,关照多多,而今又各奔东西,在此既表谢意,又致思念。
我的师兄惠富平博士帮助我走了上农史研究道路,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他坦诚相待,热心帮助;在论文选题、资料查阅、修改删削时节又多次出手援助。人文学院付少平教授、朱建春同志和电教中心郭向平同志在计算机软件和数据处理工作中给予很大帮助;外语系田志强先生在资料翻译工作中给予大力帮助;植保系仵均祥教授多次答疑解惑,热心帮助;校图书馆张歆杰先生、郭瑞荣女士在资料收集等方面给予无私帮助;古农学研究室诸位研究生同学经常与我相互探讨,促使我对许多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图书馆各位老师多年来一直给予查检资料的便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论文能够顺利出版,还要特别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领导、人事处、科研处和人文学院等单位的支持帮助。近几年,在科研立项和工作进行过程中,学校领导和相关单位雪中送炭,鞭策鼓励,促进并保障了科研成果的刊行和后续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陈彪先生细心审阅了论文,确定了出版意向,并以极大的热情编校核对书稿,指正修改了多处错漏,万分感激。
我的家中亲人披星月顶烈日,默默劳作,支持我读完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付出了汗水,倾注了心血。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父亲的鼓励支持、母亲的关爱照顾,引导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进,至今计算,得之于父母者太多,尽人子之责者甚少。我的妻子雷玲、儿子一凡与我患难与共,一起度过了闭门笔耕的数度春秋。在博士论文撰著阶段,妻子支持我拿出家中仅有的积蓄购置了一台计算机,作为撰写论文之用;在紧张的工作学习之余她还默默承担了全部家务,使我得以专心致志完成学业。感谢有言,亲情无价。在本书出版之际,我向各位亲人深表谢意并期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承担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以为弥补。
卜风贤
2006年6月27日于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