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好民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20世纪80年代初,以北京大学张淑媛教授为首的一批中国学者组成了一个旨在推动地球科学综合研究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张衡学社。以张衡学社为骨干的一批中国学者在80年代连续召开了三次天地生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张衡学社学者首先强调灾害群发和宇宙因素的密切关系,1982年徐道一等提出:自然灾害的“明清宇宙期”。灾害链是1987年郭增建先生首先提出的概念和分类。作者1975年参加海城地震宏观考察工作,就开展了灾异综合研究。灾异链是本文刚提出的新概念,灾异链与灾异群发和灾害链与灾害群发概念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只是前者范围扩展到“异”,但这一扩展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作者对地光成因及一系列自然之谜成因的研究、地壳运动静电效应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建立都是得力于灾和异的综合研究。我们搞灾害的综合研究,没有理由不搞灾异的综合研究。1987年作者在《地壳运动与灾异群发》一文中指出:“灾异是自然界物质运动变化、能量积聚和转换的不同形式,其规模大、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者称之为灾,小而罕见为害不烈者谓之异,灾多异必多,异多常有灾……大气中离子乃是能量积聚、转换的最积极因素,是多种规模、多种类型的灾异之源。地壳运动过程中不同区域,不同时间释出的物质和能量是不同的,这些物质和能量可以影响该区上空的大气,也可经过一系列运移变化影响别的区域乃至全球。因此,在一个区域或全球地壳运动活跃的时段,引起一个区域或全球大气层中发生变化而造成灾异群发是理所当然的”。1991年初作者已在《地球静电研究的进展及其意义》一文中指出:“地球静电是地气耦合机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地球静电对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人类的生息发展休戚相关,人类许多长期不解的自然之谜牵涉到这一问题……现在人类对灾害研究的关注,地球表层学,国际岩石圈、生物圈研究课题的提出,反映了这一领域的重要,反映了人类更精细研究地球的迫切愿望,地气耦合机制已成为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地气耦合机制时地球静电研究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这一领域继续处于蒙昧状态,人类生存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重大课题就难以继续进展”。这些人类生存迫切需要解决的许多重大课题就包括重大灾害的预测预报问题。“异”常是“灾”的前兆和原因! 作者建议“灾害链与灾害群发”概念扩展为“灾异链与灾异群发”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