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增建1,周可兴2,郭安宁1
(1.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宝鸡市减灾中心,陕西宝鸡721000)
所谓灾害链就是不同种类的灾害在不长时间内相继发生的现象,它们的成链性是具有一定物理关系的。1987年我们提出了4种灾害链,即因果链、同源链、互斥链和偶排链。所谓排偶链,是暂不明成链关系的链。1989年我们把史料中1668年山东郯城8½级大震前的“水旱频仍”视为灾害链。另外还提出了气象过程剧变引起的脉动可能触发地震的问题。由于寒潮这种气象过程剧变可引起脉动,所以就会出现寒潮地震链。
对于1966年邢台大震来说,我们拟讨论与该地震中期预报有关的洪水—地震链和与该震短临预报有关的寒潮——地震链。在下文中我们简称它们为洪——震链和寒——震链。
与邢台大震中期预报有关的洪—震链
根据骆承政等的研究,1963年8月河北省发生特大洪灾。该洪灾的落雨区范围虽在邢台大震震源之西的太行山东麓一带,然洪水淹没范围却覆盖包括邢台大震震源区在内的大范围地区,如图1虚线所围的范围所示。
根据我们在1973年的研究,震源是由应力积累单元和其两端的应力调整单元组合而成,故称组合模式。其中应力积累单元是断层面咬合较紧的地段,调整单元则易于松动或蠕滑。调整单元的松动和蠕滑可给积累单元
转移应力,以使积累单元应力集中而发震,另外调整单元还为积累单元断层错动提供让位,使断层盘错动有处容纳,容纳后断层错动的传播即停止。1979年李海华讨论了大涝后水进入调整单元,可促使调整单元松动或蠕滑,从而有利于使积累单元发震。他还指出,由水进入到发震有一定滞后时间。我们很同意他的观点。对于1966年邢台大震来说,它的震源区整个为洪水淹没区所覆盖。由于邢台地震所在地区
和其附近地区地势低洼,水驻留时间较长,有足够的时间使水进入调整单元,使调整单元易于松动和蠕滑,因之有利于大震发生。实际上在1963年8月大洪水之后两年半多的时间,邢台的头一个大震,也就是死人最多的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大震就发生了。随后3月22日的7.2给大震则为3月8日大震所触发。根据以上所述,我们认为1963年8月的大洪水和震区被洪水较长时间淹没是与邢台大震中期预报有关的灾害链指标。这个灾害链共死人13 000多人,其中洪灾死5 000多人,邢台大震死8 000多人。
对邢台大震短临预报有关的寒——震链
1966年1月5日~7日为一般冷空气;1月7日~10日为一般冷空气;1月16日~19日为强冷空气;1月20日~29日为区域性寒潮;2月3日~5日为一般冷空气;1966年2月9日~12日为强冷空气;2月19日~23日为全国性寒潮;2月28日~3月8日为全国性寒潮;3月12日~14日为一般冷空气;3月16日~19日为强冷空气;4月2日~4日为强冷空气;4月14日~16日为一般冷空气;4月21日~23日为一般冷空气;5月18日~21日为一般冷空气。
在上述1966年1~5月中,只有邢台大震前,即,2月19日~23日和2月28日~3月8日为全国性寒潮(四级划分中的最高级别)。这说明1966年3月8日邢台6.8级地震与全国性寒潮有关。全国性寒潮在高纬度源地暴发剧烈,在它运行中与地面摩擦和冲撞会产生较强脉动向周围广大地区传播,这个脉动可持续振动若干天,它对邢台大震有触发作用。这种寒——震链在西北也出现过,如1920年海原8.5级大震后第二天狂风大作。由于寒潮产生的脉动比寒潮走的快,所以它已先触发地震了,然后寒潮来到。1927年古浪8级大震前,县志上记到震前三天“大风山鸣”。这也可能是在古浪震前先有脉动传至震区,然后有大风。由于不同地震震源地方快接近发震的程度有一定差异,所以脉动触发地震可在同时发震,也可在脉动后几天发震。 对于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来说,它可能也与脉动触发有关。因为1975年1月25~28日为一般冷空气,2月1日~3日也为一般冷空气,2月3日~10日则为强冷空气,持续时间较长。强冷空气3日即开始,海城大震发生于2月4日。可能该强冷空气所伴随的脉动对海城地震起到一定的触发作用。虽说“强冷空气”的量级不够大,即其脉动也不够强,那全国性寒潮这种量级是肯定要重视的。在兰州地震台基式仪上每逢北方冷空气来临前就记录到脉动,邢台地震区比兰州的纬度还高,其脉动亦应很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