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道一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进入21世纪,对自组织网络研究已成为科学的前沿之一。灾害链是不可逆的动态变化过程,体现了大自然的自组织性,即隐秩序、协同性,以及围绕灾害链的复杂性。
1.网络世界观
海森堡在《物理学和哲学》中指出:世界不应被划分为不同类别的物体,而应划分成不同类别的联系。……,世界呈现为许多事件的复杂组合,其中存在着各种联系的变化、重叠或联合,从而确定整体的结构。卡普拉认为:新的世界观把宇宙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事件的动态网络。这个网络中任一部分的性质都不是基本的。它们都被其它部分的性质所确定。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的总体一致性确定了整个网络的结构。
2.从一般系统论、非线性科学、到自组织网络
20世纪中叶,提出一般系统论后,出现耗散结构、突变论、协同论、超循环论等学说,它们大体可归纳为自组织理论。近来,有把复杂系统进一步发展为自组织网络的趋势。
笔者认为应把网络与系统加以区分。网络是无边界的,或边界十分模糊,网络的“结构”、“功能”,“影响因素”是经常在变化的,“网络中任一部分的性质都不是基本的”,因此网络没有固定的结构、固定的功能。它适合于研究那些“环境”、“系统”都在剧烈变化的复杂事物。网络是以研究事物作为一个网中节点,把与研究事物有相关关系的事物的有序特征作为网络的组成。从自组织的基本涵义来看,把大多数“自组织系统”称为自组织网络更为确切。地球科学许多研究可应用自组织网络思路而提高一步。
3.自组织网络的基本特性
自组织具有下列特性:整体性、生成性和结构性。整体性体现在:一个复杂体系的演进,本质上是从属于一个更大的自组织过程;生成性是指结构是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不是预成的,这对重新理解时间、历史具有重要意义;结构性是每一项新的形成是在组织结构上有新的变化。
自组织网络的基本特性在于它的结构变异度大、开放度也大。这就是说,自组织网络基本上没有固定的边界、结构和初始条件。下一阶段的结构可以与上一阶段的结构相差很大,甚至根本不同。
4.自然灾害的自组织网络性质 从自组织网络角度研究各种不同成因的灾害(组成灾害链)找出相互联系。通过典型灾害实例(特别是已经预测检验的实例),从天地整体统一观和复杂网络观出发,深入剖析串发性灾害链和共发性灾害链跨越时空(特别是长时间跨越、长距离)发生和演变的物理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