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研究动态 >> 学术活动 >>
灾害链研究系列:基于农业水利投资的旱灾链断链减灾模式浅析(论文摘要)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3

 

潘东华12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研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

 

自然灾害链是一个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综合体系。链内各灾害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之间以及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复杂的反馈系统。自然灾害链是指包括一组灾害元素的一个复合体系,链中诸灾害要素之间和诸灾害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系列自行连续发生发应的相互作用,其作用的强度使该组灾害要素具有整体性。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据统计,全国每年旱灾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5%以上,在1950年以来所统计的5项气候灾害(干旱、雨涝台风、冻害、干热风)中,干旱灾害发生频次约占总灾害频次1/3,为各项灾害之首。而由旱灾引起的旱灾灾害链,更是具有并发灾种多、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因此研究旱灾链断链减灾对粮食生产、水资源和能源、林牧渔业等经济部门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结合新中国近55年的旱灾及相关子灾害灾情统计资料,从灾害链角度出发,分析旱灾受灾率,成灾率、土地退化面积及粮食减产率与唯一人为可控因素---农业水利投资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对于农业水利投资年均增长率高的省份和地区,其农业旱灾的发生率相对较低;第二,我国地理条件复杂,不同省区农业旱灾的发生频率和程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第三,目前我国农业水利投资中,国家财政水利投资比重相对较高,尚未根据各省区水旱灾害的发生情况和区域经济条件进行合理分配,建议国家投资政策可根据地域经济特点和地区灾情进行调整,保证资金投入效用最大化;第四,我国农业水利投资形式单一,对于严重缺水地区,则要求国家财政加大对各类与干旱地区相关的公共事业的研发、实施、维护、管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针对我国旱灾链发生时空特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灾害管理指导方针,从人为可控因素--农业水利投资入手,提出我国旱灾链断链减灾模式(见下图),以期尽可能的防止旱灾链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旱灾链对经济社会所造成的损失,最终实现旱灾链系统的科学化管理目标。

 

①国家、地方重点投资,选择性建设重点区域,建立健全旱区公共应急体系。

②地方投资为主,国家适当投资,合理布局各级各类农业水利设施。

③地方投资,逐步建立完整的农业灌排系统,水旱防治相结合。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