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祖基,姚清林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新华夏系构造是指主体构造北北东走向的褶皱和断层、隆起和沉降带。区域构造运动是我国西部块体向南运动,而此时太平洋块体向北运动,华北块体被两侧呈左旋扭动所控制,结束时间在新生代新近纪末。由于印度板块向北或北北东挤压我国西部块体,太平洋块体向南运动,华北、以及中国东部以东地区呈右旋扭动,一直到现在还在继续,这样形成的构造应称之为新新华夏系。以便区分于新华夏构造系。在区域构造运动分析上应特别注意区别。1966年华北邢台地震,就是新新华夏系构造活动的产物。
1966年3月8日、3月22日分别发生了邢台M6.8(37.21N,114.55E)、宁晋M7.2(37.30N,115.06E)强震。邢台地震裂缝及地震等烈度线Ⅸ+度及Ⅷ度线呈NNE走向。地震破裂面走向NNE(27°),倾角60°。宁晋地震裂缝及地震等烈度线Ⅹ度到Ⅷ度线为NNE向。地震破裂面走向NNE(19°),断面直立。P轴方位角73°,NNE破裂面呈右旋滑动。
事隔近一年,在同一新新华夏系构造活动下,1967年3月27日在邢台宁晋的北东方向发生了河北河间地震(38.5N,116.5E)。震级M6.3的六度等烈度线呈NNE方向。说明河间地震是新新华夏系活动的结果。
又事隔3年多,1969年7月18日发生了渤海7.4级地震,从震源机制解的结果得出破裂面或节面1的走向NNE(20°)、倾向SE(110°)、倾角80°。P轴方位角246°、仰角4°近水平。这清楚地显示新新华夏系构造体系仍在活动。
渤海地震后约6年多,1975年2月4日在辽宁海城发生了M7.3地震(40.39N,122.48E)。节面1的走向NWW(70°),而P轴方位角66°、仰角18°。NWW向节面在NEE向压力的作用下节面两盘呈左旋滑动,节面2具NNE(23°)走向,在NEE向压力的作用下节面两盘呈右旋滑动。这标志着该地区仍被新新华夏构造体系活动控制着。同时破裂面或节面1的走向NWW指出下一个大地震在海城地震西边去找。
与海城地震只隔一年多时间,于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3时42分发生了唐山大地震。我们之中的地震预测工作者就是根据地质力学构造体系活动的启示,在前兆信息并不充足的情况下大胆地做了地震预测。这不就是地震灾害链思路具体应用吗?这一系列地震左列排列,由华北南部往北东方向迁移,自邢台经河间、渤海、海城而终止于唐山地震(图1)。
图1 华北新新华夏构造系中的地震链
(储著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