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研究动态 >> 学术活动 >>
环境史研究呈现新趋向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09-25

记者 童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7/20/005 资讯)

本报讯(记者童力)环境史研究是近30年来国际史坛的显学之一,在我国亦日益兴盛,成果不断。今年第1期《历史研究》杂志曾刊登一组“中国环境史研究”笔谈,反映了10多年来我国环境史研究的大体状态。该期《历史研究》以编者按的形式表示将继续“支持、倡导环境史研究,以借鉴历史经验,推进跨学科研究,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之认识,用学术的方式促进人类之可持续发展”。

记者日前了解到,目前我国的环境史研究开始呈现新的趋向,即与经济全球化、历史文化认同、中外文化交流、移民及移民文化等问题相结合的趋向。

79日,在由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经济全球化与历史文化认同”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教授彭慕兰(K.Pomeranz)提出,虽然全球化的开始时间争议不断,但从长时段跨距离流动、物资与资本及人员交流的角度看,全球化的历史应该比人类可知的历史还要早。研究环境史同样应该具有全球化的视角。从这样的视角研究中国环境史,应该将外来因素的影响、移民与华人华侨、近代新式工程、外来新型病菌的传播等纳入视角,因为这些因素都或多或少地改变着中国环境。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顺洪提出,研究全球化与中国环境的关系,不应该把传统中国称作“帝国”,因为传统的中国虽然是帝制国家,却不是殖民帝国。殖民帝国最终都瓦解了,但中国不会瓦解,因此称传统中国为“帝国”或“生态帝国”,是不科学、不准确的概念,极易产生歧义。

在当天的会议上,河北师范大学环境史研究中心同时宣布成立。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