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亮
(广东省顺德市水利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江频频出现的特大洪水。对20世纪年降水量10年平均距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华南仅1910、1960、1980年代平均降水是负距平,其他7个十年平均距平都在+5%以上;显然,这是一个多雨的世纪。利用1956~2000年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珠江流域20世纪60~70年代降水最少,而90年代为各年代中最多;夏季降水量回归系数为+8.4mm/10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25mm/10a。
西江中上游地区干湿分布与时空变异——年际、季际(甚至月季)间的变异加剧;普遍干旱的西江流域,奉献了多次的和过多、异常的洪水径流。
发生在2005年珠江的特大洪水,更给防洪工作敲响警钟;因为“05.6”洪水是珠江流域20世纪以来一次特大洪水,洪水量级仅次于1915年,大于“98.6”洪水,许多水文站、潮位站水位、流量创下历史最高,或者接近历史最高记录。但是,这究竟是1990年代以来西江进入丰水阶段的最高潮,或者仅仅是众多连续大洪水中较为显著的一次?
以10年为一个阶段对夏季降水进行分析: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1990年代以来华南暴雨洪水增多是有宏观的天气变化背景的。
1.2 西、北江中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河道形势的变化
1.3 近年西江大洪水在中下游反映出的问题
“01-7”洪水显示出郁江水文的变化;“96-7”“94.6”洪水显示出柳江水文的变化;“98.6”“94.6”显示出浔江水文的急剧变化;“05-6”洪水调查中反映的流域水文变异现象;1990年代以来网河径流分配发生巨变;网河腹部地区洪水水位平面分布的变异;对于西江洪水归槽水位的初步分析;1990年代变化环境下的下游三角洲腹地水文频率分析。
2.“05.6”与“94.6”、“98.6”大洪水的比较
2.1 基本水情
2.2 “05.6”与“94.6”、“98.6”洪水比较
洪水流量与洪量的比较;洪水过程比较;洪水特性比较。
从梧州涨水时段看,同水位下,三次大洪水的流量增幅较大,2005年与1994年相比,21~25米的高水位,相应下泄流量增加了5 000~7 500m3/s,增幅15%。高水位下的水位流量关系,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而高要则表现为8~12米的高水位,相应下泄流量增加了10 000~13 000 m3/s,增幅达30%;西江下游水位流量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严重影响了水文预报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下游干堤堤防安全。
(1)三次洪水都发生在6月份,天气背景大致相同;而且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都发生了特大洪水,属于珠江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但“94.6”北江为特大洪水,“98.6”、“05.6”北江都为小于10年一遇的洪水,否则,三角洲的局面将为严峻得多。“05.6”东江也发生了近20年最大洪水,但未形成三江洪水并发的局面。
(2)三次西江干支流洪水不同程度地恶性遭遇,特别是暴雨走向都与洪水演进方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造峰,但洪水组合不尽相同。
(3)西、北江洪水都在思贤滘相遇,但“98.6”、“05.6”北江洪水比较小,西、北江洪峰没有遭遇,但恰逢天文大潮,洪潮相遇,与“94.6”洪水一样,都造成珠江三角洲河流发生特大洪水。
(4)梧州以上桂江、蒙江等区间来水对梧州站洪峰有较大影响,往往使梧州站洪峰提前。3场洪水大湟江口站~梧州站的传播时间分别是12h、15h、5h,都远远小于正常洪水传播时间23h。“94.6”、“98.6”梧州站洪水过程比较肥胖,“05.6”相对偏瘦。说明90年代以来,西江干流的洪水流速有了较大变化,河道的形态、河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5)西江干流大湟江口站以上洪水量级都是“94.6”最大,但“94.6”洪水黔江、浔江沿岸大部分溃堤或漫顶,梧州站以下洪峰水位、流量,相对小一些,重现期约50年一遇,而“98.6”、“05.6”洪水中上述河段堤防工程标准有所提高,洪水基本上归槽,梧州站以下洪水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江口~梧州河段的工况变化,是以上述及的洪水特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6)高水位维持时间不同,梧州20m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98.6”洪水最长258h,“94.6”洪水次之189h,“05.6”洪水仅157h。这与洪水演进的过程,以及洪量的大小有关。
(储著斌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