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研究动态 >> 学术活动 >>
灾害链研究系列:从“05.6”洪水看西江流域环境与灾害(论文摘要)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3

 

徐海亮

(广东省顺德市水利局)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江频频出现的特大洪水。对20世纪年降水量10年平均距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华南仅191019601980年代平均降水是负距平,其他7个十年平均距平都在+5%以上;显然,这是一个多雨的世纪。利用19562000年的降雨资料进行分析,珠江流域20世纪6070年代降水最少,而90年代为各年代中最多;夏季降水量回归系数为+8.4mm/10a,降水量增加速率为25mm/10a

西江中上游地区干湿分布与时空变异——年际、季际(甚至月季)间的变异加剧;普遍干旱的西江流域,奉献了多次的和过多、异常的洪水径流。

发生在2005年珠江的特大洪水,更给防洪工作敲响警钟;因为“05.6”洪水是珠江流域20世纪以来一次特大洪水,洪水量级仅次于1915年,大于“98.6”洪水,许多水文站、潮位站水位、流量创下历史最高,或者接近历史最高记录。但是,这究竟是1990年代以来西江进入丰水阶段的最高潮,或者仅仅是众多连续大洪水中较为显著的一次?

10年为一个阶段对夏季降水进行分析: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1990年代以来华南暴雨洪水增多是有宏观的天气变化背景的。

1.2 西、北江中下游及西、北江三角洲河道形势的变化

1.3 近年西江大洪水在中下游反映出的问题

01-7”洪水显示出郁江水文的变化;“96-7”94.6”洪水显示出柳江水文的变化;“98.6”“94.6”显示出浔江水文的急剧变化;“05-6”洪水调查中反映的流域水文变异现象;1990年代以来网河径流分配发生巨变;网河腹部地区洪水水位平面分布的变异;对于西江洪水归槽水位的初步分析;1990年代变化环境下的下游三角洲腹地水文频率分析。

2.05.6与“94.6、“98.6大洪水的比较

2.1 基本水情

2.2 05.6与“94.6、“98.6洪水比较

洪水流量与洪量的比较;洪水过程比较;洪水特性比较。

从梧州涨水时段看,同水位下,三次大洪水的流量增幅较大,2005年与1994年相比,2125米的高水位,相应下泄流量增加了5 0007 500m3/s,增幅15%。高水位下的水位流量关系,发生着意义深远的变化。而高要则表现为812米的高水位,相应下泄流量增加了10 00013 000 m3/s,增幅达30%;西江下游水位流量的巨大变化,不仅仅是严重影响了水文预报工作,更为严重的是威胁了下游干堤堤防安全。

1)三次洪水都发生在6月份,天气背景大致相同;而且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都发生了特大洪水,属于珠江流域性的特大洪水。但“94.6”北江为特大洪水,“98.6”、“05.6”北江都为小于10年一遇的洪水,否则,三角洲的局面将为严峻得多。“05.6”东江也发生了近20年最大洪水,但未形成三江洪水并发的局面。

2)三次西江干支流洪水不同程度地恶性遭遇,特别是暴雨走向都与洪水演进方向基本一致,有利于造峰,但洪水组合不尽相同。

3)西、北江洪水都在思贤滘相遇,但“98.6”、“05.6”北江洪水比较小,西、北江洪峰没有遭遇,但恰逢天文大潮,洪潮相遇,与“94.6”洪水一样,都造成珠江三角洲河流发生特大洪水。

4)梧州以上桂江、蒙江等区间来水对梧州站洪峰有较大影响,往往使梧州站洪峰提前。3场洪水大湟江口站~梧州站的传播时间分别是12h15h5h,都远远小于正常洪水传播时间23h。“94.6”、“98.6”梧州站洪水过程比较肥胖,“05.6”相对偏瘦。说明90年代以来,西江干流的洪水流速有了较大变化,河道的形态、河相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5)西江干流大湟江口站以上洪水量级都是“94.6”最大,但“94.6”洪水黔江、浔江沿岸大部分溃堤或漫顶,梧州站以下洪峰水位、流量,相对小一些,重现期约50年一遇,而“98.6”、“05.6”洪水中上述河段堤防工程标准有所提高,洪水基本上归槽,梧州站以下洪水达到或超过100年一遇。江口~梧州河段的工况变化,是以上述及的洪水特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6)高水位维持时间不同,梧州20m以上高水位持续时间“98.6”洪水最长258h,“94.6”洪水次之189h,“05.6”洪水仅157h。这与洪水演进的过程,以及洪量的大小有关。

 

(储著斌整理)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