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研究动态 >> 学术活动 >>
灾害链研究系列:地震灾害链的机理过程与震-洪现象分析(论文摘要)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2-23

 

姚清林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

 

在分析数千张有关卫星遥感图像与大量其他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200412月、20053月印尼苏门答腊Mw9.08.6级巨震与200561723日西江大洪水之间可能具有的成因联系,提出了灾害链的场效观点或区链说。

笔者认为,灾害链是自然演化稳态过程中的失稳振荡与理化非线性调整的产物。任何一段“链”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从时间上与空间上看皆是如此。一次大地震,之前可能有前震、干旱,之后可能有余震、暴雨。然而,前震、干旱并非主震之因或链之始,余震、暴雨亦非主震之果或链之终。

-洪链一般被认为是大震发生后出现的大范围“放气”的产物。然而,地球排气并非在大地震后才有的,强震前的地球排气可能更为强烈,为什么没有导致降水量增加及发生洪水?卫星遥感图像可知,至少在200412Mw9大地震1年前震中附近就有了排气现象,其排气量有阶段性的波动变化,但这种变化并非都是该次大地震孕震过程的产物,而是叠加有该期间其他强震活动的影响。这可反映在地下排气点位置与云气赋存状态的变动上。

大震改变了地壳的应力分布,会发生一系列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包括余滑、孔隙流体的流动、下地壳和上地幔的黏-弹性张驰、断层附近应力和孔隙压力的调整等。地震发生后最初2个月孔隙弹性物质的回跳与某些震-洪现象的时间间隔尺度较为一致,相应的是地震引起的水位变化的快速恢复(12个月)。在川滇地区。20041226印尼特大地震引起的地壳水平运动增量总体上呈张性松弛变化。这些变化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地点是不同的。

20031月到20057月,与印尼大地震区域关系较为密切的M7地震有42次,据震中与发震时间的丛集性把它们分为28组,每组有1个、2个或多个强震。震中在空间上呈西窄东宽的梯形分布,在EW(NE—SWNEE—SWW)向反复“振荡”迁移,偶尔也有SN向迁移。2005年西江大洪水就发生在该区域内,且位于第27组地震(mB7.0,2005-06-14,179.32°E,51.19°N)沿NESW线向第28组地震(MS7.2,2005-07-05,97.23°E,1.54°N; MS7.6,2005-07-24, 92.19°E,7.83°N)迁移的途中。

灾害链是自然变异、演化过程中的“平衡-失衡-平衡”理化场调整现象,而不是孤立的事件传承;场中每点的动变皆有后效,但其效是体现在或作用于过程、区域上而非个别点上;或者说,作用于时空邻点上而非远程点上。“点”的变异是区域场与动力学环境调整过程整体效应的产物,是由多种系统因素共同决定的。“链”中的因果关系是场因果而非孤立的点因果。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其结构特征、运动方式、动力环境、演化过程具有相对整体性的区域与其边界,是自然灾害链的发生背景,也是判定两事件间是否相关的重要判据。

 

(储著斌整理)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