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学人文集 >> 李文海 >>
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奠基者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2-24

                                    黄兴涛

    李文海教授贡献最大的学术领域,无疑是中国近代灾荒史。他是这一领域当之无愧的拓荒者。15年前,当他开始灾荒史研究的时候,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几乎是一片荒芜。在能者如云、耕耘有年的中国近代史原有研究领域里能够有所深耕、有所拓展,己非易事,而要开辟新域、另立地基则更为艰难。这需要研究者既具眼光、又有魄力才行。

    李文海教授正是这样一位有眼光有魄力的历史学家。他基于现实生活中灾害问题的严重后果,以及在研究近代史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大量灾荒史资料,敏锐地意识到近代中国灾荒史研究的史学价值和现实意义,遂于1987年组织了一个近代灾荒史研究课题组,开始了对这一领域艰难的拓荒。1988年,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发表《论中国近代灾荒研究》一文,呼吁学界开展对灾荒史的研究。该文指出,近代灾荒史应该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一方面有助于人们更深入、更具体地去观察近代社会,从灾荒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关系中,揭示出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许多本质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从对近代灾荒状况的总体了解中,得到许多有益于今天加强灾害对策研究的借鉴和启示。长期以来,灾荒史之所以被史学界所忽视,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简单化理解,致使历史研究题材单一化,研究方法和表述方法程式化。

    李文海教授对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的贡献是全面的、基础性的。在他的主持下并以他为主撰写的四部著作:《近代中国灾荒纪年》(1990),《灾荒与饥谨:1840-1949) (1991),(近代灾荒纪年续编》(1993),《中国近代十大灾荒》(1994),可以说对中国近代的灾荒历史勾划了一个完整的轮廓。(参见阎永增、池子华《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该综述所提到的10年来该领域最重要的四部著作,也正是这四本)。

    《近代中国灾荒纪年》以编年的形式,分别省区,系统地记述了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自然灾害的状况,具体再现了水早风雹等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灾区群众的生活情况和清政府的救荒措施与弊端,是灾荒史方面的开山之作。为了编撰这部著作,作者不仅详细查阅了《申报》和《大公报》等重要报刊,还专门到第一档案馆查考了有关朱批档和录副档。其筚路蓝缕的拓荒之功,令人钦佩。《近代中国灾荒纪年续编》是前书的姊妹篇,它逐年完整地记述了1919年至1949年的灾荒史实。这两部纪年著作曾荣获北京市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现均已成为研究近代中国灾荒问题必备的基本工具书。

    《灾荒与饥馑:1840-1919》和《中国近代十大灾荒》两书,则是对近代灾荒史所作的进一步深入的开掘。前者宏观综合地探讨了1919年以前的灾荒发展简史,对近代灾荒发生的高频率(“十年倒有九年荒”)、人祸与天灾交相作用的复杂原因(如生态环境被破坏的恶性循环)、灾害巨大的社会影响(如残人民生命、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加剧社会动荡和不安定、激化本已尖锐的社会矛盾),以及清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弊端〔如晚清时期从报、勘灾到放赈过程中的种种黑幕)等问题,进行了简明深入的分析;后者则甄选了近代灾情最为严重、危害极为巨大的十大自然灾害如“丁戊奇荒”等,围绕上述诸问题,给予了详细具体的个案考察和透视。通过这两部专著,人们可以对近代中国的灾荒史得到有点有面、全面深入的了解。

    李文海教授对近代灾荒史的研究,如同他对所有其他社会问题的研究一样,从来都不将视野仅仅局限在所谓纯“社会”的范围之内,就灾害谈灾害。这与某些社会史研究者一味追求琐碎细节的陈述和考证大不相同。在研究灾荒的过程中,他特别注意揭示灾荒的存在与近代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关系,与重大政治事件发生、演化的历史关系(而不是逻辑关联)等。为此,他曾写过不少视野独特、很有价值的历史论文,如《甲午战争与灾荒》、《清末灾荒与辛亥革命》、《近代中国灾荒与社会生活》和前面提到的《近代中国灾荒与社会稳定》等。

    在《甲午战争与灾荒》(载《历史研究》1994年第6期)一文中,李文海教授以详实的材料说明,1894年即甲午年虽并不是一个大灾巨浸之年,但几个发生较重自然灾害的地区,恰恰与甲午战争的战区临近或重合,或者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大大地增强了灾荒与战争之间的相互影响。在战争进行过程中,灾害不仅影响到民心和民力,使抗战无法得到人民有效的支持,军粮的筹集也成为很大的问题,甚至清军因此无法在一些战略要地屯驻立足。同时灾害所导致的社会动荡,也动摇了军心,严重影响到统治者和军事统帅战斗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待到战后及赈灾时,灾荒又衍生为清政府签约的口实,以及与日本侵略者争夺群众的政治斗争。在《清末灾荒与辛亥革命》(载《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一文中,李文海教授则分析指出,清末灾荒不仅成为辛亥革命运动发生的一个直接诱因,而且对革命党人的战略决策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还决定了帝国主义对辛亥革命运动的态度。

    这种从灾荒角度着眼,对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所展开的系统而独到的分析,为我们展示出了有关甲午战争和辛亥革命过去不为人知的新的面相,因而也从一个侧面更加说明了灾荒研究对于整个近代历史研究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此相类,李文海教授还曾发表过《晚清诗歌中的灾荒描写》(载《清史研究》1992年第4期)一文,虽旨在通过诗歌的独特记载来展现晚清灾荒的特征和危害,但同时却能使人们从中看到清末灾荒对于文学所产生的直接影响。

    在近代赈灾史的研究方面,李文海教授也有特出的成绩。如他关于晚清“义赈”的研究,就具有开拓性。在《晚清义赈的兴起和发展》(载《清史研究》1993年第3期)一文中,他不仅严密地论证了这一不同于官赈的、由民间筹集资金、民间组织散放的“义赈”兴起于光绪初年的事实,还清晰地说明了其近代品格,指出它是随着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的出现而兴起的新生事物。他认为,由于“义赈”创造了一种新颖有效的工作程序和方式,故义赈在晚清赈灾方面,曾起到过积极的社会历史作用。

    目前,李文海教授关于近代中国灾荒史的研究正方兴未艾。他所培养的一批青年研究人才也己经各展身手,开始活跃在史学研究的前沿,逐渐成为近代灾荒史研究中新的骨干力量。相信不久的将来,他本人及其所领导的灾荒史研究,还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节选自黄兴涛《历史并不遥远》,原载《高校理论战线》2002年第4期)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