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学人文集 >> 李文海 >>
访谈录——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教授访谈录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1-28

访谈录——著名灾荒史专家李文海教授访谈录

郑伟

 

【原文出处】《党史天地》2008年Z1期。

 

1998年人夏以来,长江流域洪水肆虐,沧海横流;东北松花江、嫩江流域也是洪涛滚滚,一片汪洋。今年水灾与历史上的水灾有哪些异同,做一番对比,也许能给人一些启迪。为此,记者走访了我国著名灾荒史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李文海教授。

记者:能否对今年的水灾和旧中国的大水作一比较, 如有相似的灾情, 请对损失情况作一介绍。  

李文海:今年的水灾和1931年的水灾非常相似。都是全国性的大水灾,都是从南到北先后出现洪水,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尽管相似,但造成的后果和损失迥然不同。1931年武汉在水位28.28 米时决口,全城被淹月余,自武汉以下一直到南京,大中城市几乎无一能幸免。据统计,1931年被洪水淹死的居民至少有4 2万人之多。洪水过后,几千万人流离失所,因饥饿、瘟疫而死的不计其数,仅武汉每天就死掉上千人。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是当时中央政府年财政收人的5倍。而今年这么大的洪水我们目前尚没有一个城市因决口而被淹,更没有因饥饿或瘟疫而死人。

记者:这两次洪灾来临时, 新中国与旧中国的政府行为有什么不同?

李文海:在这两次洪灾面前,“政府行为”的对比非常鲜明。1931年江淮流域大雨涝沱之时,身兼“导淮委员会委员长”的蒋介石正在南昌主持对中央红色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8月17日,武汉被大水最后淹没的时候,蒋介石从南昌飞往上海。9月1日,蒋介石发表了《呼吁弧乱救灾》的电文,而重点仍然是“饵乱”,对水灾,则称此属“非人力所能捍御”。而当时的武汉市长除了求天保佑之外,竟无所作为。而这次洪灾,我们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纷纷奔赴抗洪抢险的第一线,而且都是最危险的堤段。在这次抗洪救灾中,我们表现出了极强的组织力。13余万部队官兵和数百万干部群众上了堤。在灾害面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充分体现,群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形成了巨大的威力。

记者:同样的大水灾却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境况,历史可以告诉后人什么?

李文海:一个重要的结论是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很重要。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国民党军政当局挪用水利经费的现象层出不穷。武汉的情形尤其典型, 第一个挪用该项资金者即蒋中正1930年中原大战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将湖北1000多万积存金挪作攻打冯玉祥、阎锡山的军费。这笔水利经费的挪用,是酿成武汉大水灾的重要原因。因此当时的舆论在总结水灾的原因时就指出,除了天灾,更有人祸。而新中国建立以来,水灾虽然损失很大,但由于政治稳定,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有广泛的动员力和组织力,加之改革开放以来积累起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