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闻之水毁木饥,天行有时逢青,尧水汤旱,圣人不免遇灾,知时岁逢荒,国家代有,然记于古非见于今也。自光绪二年,麦秋已属薄收;至三年,经年余无雨,野无青草,而室如悬磬,其将何以度支哉。欲卖田园,每亩价作百文;欲拆房屋,每间钱值数十。况五谷价皆轩昂:米麦每斗清钱一千六百二十文,高粱一千三百五,玉子一千四百五。困苦无聊,何以为生?或揭榆皮以充饥,或剜草根以糊口;或舍妻子而就食山东,或弃老幼而转丐河南;不知谁氏子沿街呼号,不知谁家妇随人逃走。此时之情形,真有耳不忍闻,而目不忍见矣!然犹浅也。自秋徂冬,逾不堪问,有朝见而暮死,有暮见而夕亡;安分者忍饥就饿,抢食者获罪丧生;甚至刮死尸而盐其脑,杀活人而食其肉,酸痛之事概难难悉数。四年春,瘟疫大作,饿死者无数,因病而死者又无数。然天运循环,否极而泰,三月间甘雨,时逢庶得播种,方谓收获有期,太平可望矣!不谓八九月间,淫雨弥月,疟疾偏生,至年底而仓箱有庆,痼病以疗。呜呼! 年余间,屡逢劫数,岂非天哉。我村共计人丁四百余口,荒年后不满百口。兹值重修会馆,故谨撰俚语,藉勒碑阴,俾览斯碑者,触目兴怀,以为思患预防之计,是为志。
邑生员马铭座谨撰
邑生员薛鳞士书丹
后板桥合村同立
大清光绪十五年季春中浣谷旦立石
注:
邑生员:指本区域内取得了考取科举资格的读书人。
书丹:用朱笔书写碑上的文字,泛指书写碑上的文字。故称为丹书。
摘自《焦作文史资料(1943年前后焦作地区大灾荒专辑)》第四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