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研究动态 专题研究 灾荒史话 学人文集 饥荒档案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中国灾荒史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国灾荒史论坛 >> 饥荒档案 >> 文献撷选 >>
中国治水刍议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03-28

中国治水刍议 译上海德文新报

救灾根本的解决

记者数年来,披读外人在中国出版之新闻纸(指西文报),对于江河溃决酿成凶荒之报告,一年三百六十天,几于无日不连篇累牍。尤著者,受灾区域,率为中国出产之富饶。故一遇告警,不独当其冲者哀鸿遍野,而影响所及动辄糜烂乎全国。所以然者,穷乡僻壤所产不敷所需,每年十分七八,全藉富饶区域为周转。今者富饶区域,既受淹没,是自顾且不暇矣,尚何有盈余之能贷。虽然,贫乏无告者倍觉可哀,西人于报告余白,每每附以案语,叙述穷民于此种大水爆发时,经历几许之危险饥馑荐臻后,受尽若何之困苦,而终以不避嫌怨、不辞劳瘁,代呼将伯,为灾民募化巨款者。诚以满目疮痍,不如此则于心中有所不忍也。但此等举动,其侠肠固属可嘉,然律诸斩草务贵除根之义,终于实际无大补益。何以言之?微论募捐难获良效也。即仁人君子乐为解囊,而以之与人命物质的捐失相较,果能无有出入乎?况募捐有尽期,而天灾无已时,安能尽人而资助之哉?试观满清政府,近年来对于灾区之赈济,亦不可谓不厚矣。究之杯水车薪,功效何在?吾故曰,中华政府不欲蠲除水灾则已。若欲蠲除水灾,非从治水根本上下手。终无良效之可言。但中国被水之区域,亦云广矣。而治之之法,当以何者为急?愚见所及,敢应声答之曰,第一当求补助水利。而求补助水利,于深山大泽等处,急剧落下大雨,不可无天然运动之节制器。天然运动之节制器为何?曰水道,曰森林。有水道则散沙浮层,以及一切物质,可利用之以充薪爨肥料。而各处水溜之来归者,渣滓既除,则其水势亦必不致横溢。夫然后用器以节制之,其滴漏即为灌溉之大利。有森林,则急剧落下者为树顶接去,滴漏者又为树根吸收,除森林用之为滋养外,更受日光蒸发,又还之而为空气。虽有其余,何能为害。惜也!中国向于森林不大注意。问有热心志士,为之创办,成效虽不甚著,究尚有森林之可言者。经此次变乱,一班丧心病狂于抢掠焚烧外,竟破坏无余矣。(据各处之报告)今者瞩目一望,连山群立,非不可爱,然一散步其岩巅绝顶,仅童头而秃光;放眼于半岭斜坡,只蒙茸兮浅草。大好河山,悉成废地。抚今追昔,伤也何如。不宁维是。且峰岭崄然脱落处,从未闻有人焉出而为之修治。愈刮愈陡,水溜如同壁涧,致急剧落下雨水之势,不克减轻,而倒塌溃破,更日多一日。故夫大雨时行,凡山脚下之圆滑石子,率随波逐浪,冲入山谷矣。沟渠行潦,瞬息漫成平河矣。夫如是而低下之处,焉能不受沮洳?贫苦之民,焉能不葬身鱼腹?又况山坡横水倾泻之势,最为猛烈,突如其来,俨如千军万马,籍隶其间者,一闻澎湃声起,急逃性命,纵赤身露体亦不暇顾。遑问其他乎?试思二十四小时内,急剧落下,设有百个米粒密达,吾人对之,感想何如?夫百个米粒密达,合一平方启罗密达之上者。又适为十万立方密达之容积,重量等于十万吨。观此情形,阴雨畅行之秋,(即春雨伏暑秋雨等汛期)谷中泛滥之水量,可想见矣。矧同一时期,往往急剧落下,于中国面积又占无数十万平方启罗耶。然则今为急来抱佛脚之计,于原有山坡面积复植树木以防水患,势必不能。盖于短促时间,不第无此力量。即使有之,而新植树木,期望到处扩张,长成大材,足敷调和急剧落下。亦大难事。树木成材,需一世之久也。无已。其惟一面讲求森林,一面于他之通行显然有效者,提前赶办乎。而其他之通行显然有效者有二。一设法延缓急剧落下之水溜,一修理猛流之自然川暨洩水等壕沟。而其中谷道之断绝(即修闸坝以绝山水暴发,顺谷道而下也),尤属最要之良策。窃杜绝谷道,延缓猛流,如扬子江、黄河、珠江三大流域,按其河流之统系,当先在其泉源发流处,象形建造,以免其急流之袭击。或曰中国水道,若如此治理,是真梦想,经济缺而资本金无所出也。

抑知办大事者不计小费。中国若能发此宏愿,将杜绝谷道之目的达到,事初固负债太甚,然既成之后,裨益于经济界者,必非浅显。盖淹没之患一去,既免漂流之损失,又无赈济之虚掷,国家也帑藏丰盈,人民也生计活动。即此一端,亦属不少。况其他利用水道,发展航路,生殖电力(指水电力),安设自来水供给城市工厂,开池养鱼,放闸灌田等等。又不胜枚举乎。且统筹全局,经济固属不资,但此等计划,断非侥幸成功,必先创立草案,通告全国征求多数意见。若者先修,可得挹彼注兹之利;若者后举,可收各省赞助之功。主义大纲,既然家喻而户晓,富绅大贾自能热心而爱国。惟杜绝谷道,利弊既兴,全国有关,则担负完全责任之工程师不可不细心选择。向知谨慎二字之妙诀者驰骋之。至于谨慎企谋,方略上所需一切工事之预备,尤当推及关乎谷闸(杜绝山谷)地方上地质学之调查事业,以及雨水年年落下大小之折中。凡欲设立谷闸等地,宜建测量一所,观察急剧落下时所占面积如何。而河流区域,种种地质测绘等详图更属重要,有则搜集,无即绘画。总之,详加测量河流图说。俾工程家于掌握中即可周知全局也。如此办理,所费虽不甚巨,但工事上之预备,中国于此时代,应当从速着手。而注意急剧落水之测量家,组织观察局站,更当如韩信将兵,多多亦善也。

然测量急剧落下之雨水暨水之深浅(指河水言),常人(即非专门家、故原文亦曰俗人。盖无论何人,凡居其地者,皆当尽其公共之义务也)为之,固可绰绰有余。而地质学上暨风土地质等工作之实行,此种测量范围,不可不有富有阅历上之专门家也。盖量测水之深浅暨急剧落下之雨水,其价值既贵在随同时间之状态而有增涨,则岁月的时间,亦必须扩张及之也。所以德国教士公会学校(指德国宗教家在中国所组织之教会所立之学校言)亦欲从事此种观测之要端,而论事者谓其此等簿籍之登录,殊属可惜。揆其原因,盖以修整河道,筹划适当之方略,凡宜乎大水者,庶使深浅折中之水度(又曰中等水度),以及江河之浅水,虽无其他,亦莫不合宜。是此一举数善之策,非特不得等闲轻视,而且亦属公布杜绝山谷的建造大纲之总则也。其次各处铁路线网之营造,宜注意设立力工机关,于谷闸之关系,原铁路自昔以来,久可装设电气之办法,故不能不注意及之也。德国近二十年来,于杜绝谷道的工程所得之阅历甚巨。且所建设之谷闸,虽其所供用之目的,同属一律。其所出之手段,则各是各样。查德国杜绝谷道最大之闸懒,当推鸟尔福谷闸。盖鸟尔福谷闸之堰积,计独有四十五兆半(即四千五百五十万)立方密达之巨。故其地当一千九百零九年二月间大水盛行时,八日内止住一千七百万立方密达之水。而芦尔山谷则于同时尝受巨害,犹如其他流域多于当时所受者也。而其地(鸟尔福谷)当大雨之初,则堰盘以内之水量,已有二十兆五十万立方密达之巨。职是之故,调和疏通山水之瀑发,以避大水所酿之祸端,庶使国家转祸为福,且获经济之大利。群以非建筑谷闸不可。而建筑谷闸之利,于是为国人所公认。嗣后撒克逊邦政府,亦知杜绝山谷之利益,真有价值,遂于上次本邦议院开会之际,提出所定杜绝谷道(建造谷闸)之工程大纲,要求决议施行。按其所定大纲,渐渐应当建设者,共有谷闸四十座,以资统御所有撒克逊大山巨岭之流域。似此情形,撒克逊邦,诚可谓见义勇为者矣。而中国观之如何?

译者深望上海德文新报此论一出,可当最有能力之鼓动家。盖此种事业,诚为新中国根本上的关系,目下万无容推延迟缓者也。但兹事体大,亦非自今日迄明日即可竣工,所以缓不得而速亦有所不能。当先从调查入手,一步勒紧一步,庶将来□事,可尽美而尽善。若有以经济艰难虑者,译者可有一法打破此观,其法维何?曰,中国兵士。今日非人人嫌其太多乎,非欲处理之无有良法乎?即其间竭尽心力,日夜筹得者,不过可以裁撤而已。不知当此恐慌未定之时,所有兵队,不裁不撤,尚可说也;若一裁撤,不但不但无补于待兴之实业,且恐兵士因无所求助,变而为乱,贻害于吾民也滋甚。何如乘机创办此事,将兵队纳入,国家既受利益,民人又免危险,一举数得,岂非善之最大者乎。或曰,此种事业,关系最巨,根本不慎,流弊何堪。今子因陋就简,而欲悉将军对纳入,试问军人有此学识否?曰,此曾予亦思及之也。今持消纳军队说者,非谓军人有此学识也。因现时国家困于经济,要重大纲,虽不能同时并举,而关于此事之所必需,如水度浅深,暨急剧落下之测量等,举与工程之紧要无涉,可随时开办。一言蔽之,能知观察即足矣。惟观察之要诀,须整齐划一,合乎规则,谨守条约,毫无欺骗方可。故德文新报有从事此种测量工作,传道教士,是所必需之一语。但中国幅员广大,以译者之意,政府只可总其成,其他分布缓急等事,最好各省自办。一则经济容易筹措,一则不至有种种误会冲突。譬如何地有可测量之工,即由该地地方自治机关,拣选老成持重者,予以测量名誉职衔,为水量深浅陪审官,或测量雨水员司中之领袖,代政府负责,如此既属自治富有之经验,又为教育普及良好之手续。各省政府也,各地方自治也,又何乐而不为。至于此种测量应需之机器,如植立水中测量杆,以及测丈雨水量之计划,聘一专门师,即可指挥监督而有余。盖甚属简单也。况各省自治团体筹款创办,不言其治水成效如何,即此种计划之勤务,裨益社会,亦非浅鲜。至谓经营此种工事,须先举行新法气象学中之气候学,是拘迂之见。大可不必也。   译者识。

 

选自《东方杂志》191210月第9卷第4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
粮食危机、获取权与1959-19...
被遗忘的1931年中国水灾
雪灾防御与蒙古社会的变迁(193...
民国黄河水灾救济奖券述探
灾荒中的艰难“向左转”——再论丁...
《环境史视野下的灾害史研究——以...
清朝道光“癸未大水”的财政损失
  最新信息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
另类的医疗史书写——评杨念群著<...
天变与党争:天启六年王恭厂大灾下...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与基督教的...
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
从神话传说看古代日本人的灾害认知
“苏联1932—1933年饥荒”...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朱浒>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京ICP备050207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