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书评 >>
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评介
来源:社会史 作者: 社会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1-05-18

《清朝大历史》 评介

吴若明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天津 300071)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1 年第 1 期

关于清代历史的研究,近年多尝试从社会史、宫廷史、物质文化史等多角度出发,特别是宏观史学的大历史观,以综合纬度展开论述。常建华《清朝大历史》 (中华书局,2020年) 即是在宏观史学和社会生活史视域下对清朝管理和民生研究的著作,立足国家认同,从大历史观论述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领域细节。

该书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以“国家认同”为政治统摄上的一个支点,探讨清朝统治内在规律,结合朝廷与民众,涉及清朝政治文化、社会人口、矿业、民族等综合内容。全书章节涉及领域广泛,包括国家认同、国计民生、边疆民族、制度、基层生活、文化、外交七个部分,具体分为十六章节。开篇阐释清朝对明朝制度的继 承,强调正统,以求政治和文化认同性,并迎来康雍乾之盛。在国家认同的思想下,借用儒学,以民生为纲,重科考礼制。关注民生,围绕国计民生综合问题,从人口、粮食和资源三方面讨论清代人口增加及流动、社仓推行和开矿政策等。也谈及边疆战争、改土归流等民族问题,强调多元一体,民族融合。探寻具体的基层百姓生活,综合讨论地方的宗族管理等基层社会组织,并以山西、江西两地为典型,从人口婚姻、农工商经营生计、生态、移民等方面谈论清朝统治下的民生细节。并从教育科举制度、朝贺节庆制度、宗教文化、修书、戏剧等多方面探讨清代文化认同。篇末讨论清朝与西方之间的传教、贸易、使团等交汇方式,以及晚清在变法和革命中的覆亡。

黄仁宇提出 “大历史观” ( macro-history) ,即借鉴经济学中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以经济学数字化理论分析国家政治管理、财政管理等问题,注重归纳法。既有别于以 帝王传记为主体的叙事性通史研究 ( biography-history) ,又和自然史研究中的大历史 概念 ( big-history) 不同。常建华书中 “大历史”观则是在中国历史国家认同的角度 下,审视清朝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等行为,将王朝的历史和民众的历史相结合。以“宏观角度”看待清朝在国家干预下的国土资源政策、人口及流动管理、边疆政策、 文化导向等方面。因此,清朝继承明制,关注民生,以民为纲,提倡科举礼制、尊孔 祭祖等,正是儒家思想的体现,从而达到政治认同、文化认同,以巩固统治,促进多 民族大一统国家建构。

该书还具有以下三方面写作特点。首先,该书不局限于微观史学的特定领域,而 涉及政治、民生、文化、制度、民族等多方面,关注国计民生,结合日常生活史,在 宏观归纳中探寻国家管理与民生的内在规律。如第三至五章人口、粮食和资源部分,提到人口增加和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在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国家通过粮价奏报、社仓存储平粜等干预控制市场,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稳定。在国家矿产资源的开取 中,以康熙时期的三次政策调整为案例,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初期通过“任民采取”政策的设定调动商民投资矿业,在矿业繁荣后以“限开限卖”“限中寻开”等加以管控,在矿产资源政策制定中以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地方政府与百姓利益为主导。介于矿业对经济、农业和人口流动等的多重影响,雍正、乾隆时期在开矿问题上都极为慎重,以在农商间寻得均衡,解决民生之艰难。其次,围绕中心论题,重审史料,提出新观点如清朝统治初期政治制度“清承明制”的确定,尊崇明太祖等相关礼制,其主要目的还是巩固民心,消除民族矛盾,达到文化认同,以及国家认同,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康熙等帝王的南巡活动。康熙曾六次南巡,此前研究中多次提起南巡对于经济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的了解及治理黄河等目的,书中则根据康熙等皇帝在南巡中对南京明太祖陵的多次祭祀拜谒等活动,强调其主要意义还在于对民心的顺应,包括对江南文人集团的笼络等,与东巡、西巡及北巡塞外等有一定区别。再次在宏观探讨中注重局部与案例。全书各章节书写注重细节,选取相关领域社会史研究中的典型个案,谈论具体问题,寻求细节的阐释,即“大历史,小故事”。如八、九章在清朝对于科举、朝贺等文化领域的制度管理研究中,提到清代的社会结构中以士农工商四民为基础,其中士人对文化风俗有一定导向作用。因此清代推崇儒学之举也在于君民之策。书中以昆山人龚炜为例,重点讲述清代经济重心江南苏州府及周边地区的科举群体社会。 在对婚姻、营生等具体百姓生活的章节也同样突出了典型地区、具体案例的细节描写。

《清朝大历史》通过具体细节围绕主导思想展开论述,是宏观史学的一次具体研究实践。从“大历史观”的角度出发,强调清代统治“国家认同”核心理念,将政治统治“清承明制”等作为对中国历史的延续,从而保证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将清史纳入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国家认同思想下,清朝尊儒重道、以民为纲,也突出康雍乾时期国家管理中的“强调民生”,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民族融合,多元一体。

本文系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 19YJC760121)

( 责任编辑: 李成燕)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