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医疗与卫生 >>
清代《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评介
来源:《中华医史杂志》2014年第1期 作者: 孔令青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1-30

【摘要】清代道光十年(1830)纂修的《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下《附急救方》中,用大量篇幅收录了中医急救方法,共计13 000余字,分列14个条目。在每个条目下,先抄录宋代《洗冤集录》中的急救内容,接着补充了很多具体急救方法。这些方法总结了宋代以来的中医急救技术和经验,集清代中国北方地区急救疗法之大成,代表了当时中医急救医学的真实水平。在一部县志中全篇收录中医急救方法实属罕见,对《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武强县;县志;中医急救;《洗冤集录》

I Abstract】In the volume 10 of New Chronicle of the Wuqiang County compiled in the 10th year of Daoguang reign(1830),there is an attached “Appended emergent recipes” with a large space devoted to TCM first-aid therapies,including 13000 Chinese characters under 14 topics.Under each topic,the first-aid measures from Xi yuan ji lu (Collected Records of Washing Away Wrong Cases)ale first cited,followed by many practical first-aid methods,thus summarizing emergency medicine and experiences since the Song dynasty,embodying the abundant first-aid therapy of northern China,representing the real level of emergent medicine of that period.It is quite seldom to see SO rich emergent measures collected in an overall county chronicle and is therefore of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ies on the history of the versions of the book Xi yuan ji lu.

【Key words】Wuqiang County;County Annals;TCM emergency medicine;Xi yuan ji lu(Collected Records of Washing Away Wrong Cases)

 

县志是研究一县历史的重要资料,主要记载该县的地域环境、人物典章等要事,所谓“邑之有志,所以辨土域、纪政事而备文献也”[1]。县志的具体内容不外乎“方舆之罗列,建置之沿革,赋口之丰约,典礼之修废”[2]25,故而很少涉及具体的医药卫生知识。然而,《武强县新志》[2]526中却有大量关于中医急救法的详细记载,这在笔者查阅的清代直隶省190余种县志中实属仅见,值得加以介绍和研究。

1.《武强县新志》的编纂过程

《武强县志》创修于明代隆庆年间,曾在万历年间重订。第3次修订是在清康熙六年(1667)。康熙三十三年(1694),该县士人张星法第4次修辑,更名为“新志”,以后130余年未再修订[2]21-23。清代武强县隶属直隶省深州直隶州,故张星法“新志”后130年间的武强历史仅在尹衡峰所纂《深州总志》中有所涉及。

道光十年(1830),武强县知县翟慎行主持重修县志,此为第5次修订,“体裁悉依尹《州志》、张《新志》为宗”[2]29,“兹书补百三十佘年之遗”[2]37。这部县志一直保存至今。在这部《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中,特意增补了中医急救内容,专设《附急救方》一节,收录了大量的中医急救方法,成为这部县志的一大特点。

2.《武强县新志》收录中医急救法的原因

在一部县志中收录如此多的中医急救内容,实属罕见。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源于《武强县新志》编纂者的良苦用心。首先,他们看到了当时发生在市井间的大量社会悲剧和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盖缢溺之死,妇女最易轻蹈;斗殴致伤,愚氓尤易辄犯。往往以微言细故,激忿成怒,非顿致轻生,即立遭扑毙。身罹法网,荡产破家,事后追悔,驷马何及!”[2]571

因此,编纂者的目的是希望保全当事人的生命,免罹轻率丧生或杀人偿命的悲惨后果:“杀人者死,具在典章。故能救一人,即可保全两人之性命,此保辜之所由立,而急救之不可不知也”[2]571。他们已经意识到掌握医学急救知识的重要性,故而大声呼吁:“诚得急救之方,徐徐而拯解之,安见不可化险为夷,而起死回生也哉?”[2]571

编纂者也体会到普通百姓掌握医学急救知识的困难。当时,法医书和急救等书籍大多藏在官府,民间要看到专门的医学急救书籍很难:“但斯册载在《洗冤录》中,公门虽备,而民间骤索,猝不可得。况中喝、冻毙以及误食遇毒,尤为里井所常有之事。猝然遇之,恐束手无策,以致呼嗟莫救”[2]571。有鉴于此,他们决定在修纂的县志中录入医学急救知识,以备应急之需:“余故采录以附于末,倘遇诸患,亟取斯方而用之,未必不无小补,亦保赤之良术也夫!”[2]572可见县志的编纂者颇具广博的仁爱情怀。

作为编纂《武强县新志》的组织者,时任武强县知县的翟慎行在“序言”中也强调了收录医学急救方的重要意义:“医方为回生之计,其有关于民生者,举附于杂稽之末。苟思患而预防,自因利而乘便。盖教养经画之道,亦为政者所宜讲,未可以为迂图,贻讥于大雅之林而屏而黜之也”[2]32。

3.《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的特点

《武强县新志》卷10《杂稽志·附急救方》在原刻本中长达47页,记载了14类危急情况的中医急救方法。从书中2处所作说明来看,所录内容主要来源于宋代宋慈编著的《洗冤集录》。不过,对比《洗冤集录》[3]卷5的《急救方》,可知《武强县新志》中所记载的急救方并不限于《洗冤集录》,还补充了大量具体方法,增加了新的条目和内容。

《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的写法,是在每个条目之下,先抄列《洗冤集录》中的急救内容,然后加入新增内容,在具体急救方法上做了大量补充。例如在“救缢死”方中,《洗冤集录》共记载了3种不同的急救方法,而《武强县新志》则在此基础之上增加到5种,并补充记录了“官桂汤”的具体方药;在“救溺死”条下,《洗冤集录》记载了9种急救方法,而《武强县新志》则增加到13种,具体内容也更为详实。归纳《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的内容,有如下特点:

3.1涵盖范围广

《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几乎囊括了各种常见急救情况,堪称一部清代北方县镇级别的中医急救全书,较之宋代《洗冤集录》的急救方法有了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洗冤集录》卷5《急救方》记载了缢死、水溺、中喝、冻死、魇死、中恶客忤猝死、杀伤、胎动不安、惊怖死、五绝及堕打猝死等、卒暴堕颠筑倒及鬼魇死,共计11类紧急情况的急救法,文词简约,字数不过1500字左右。

而《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则开列了“救缢死”、“救溺死”、“治辩伤”①、“救烫火方”、“救中喝”、“救冻死”、“救魇”、“救中恶”、“救惊毙”、“救扑打猝死”、“救跌压伤”、“治蛇虫伤”、“治癫狗伤”、“救服毒中毒方”等,共计14个条目,约13 000余字,在条目名称上与《洗冤集录》稍有不同,前后顺序也有调整,但完整保留了《洗冤集录》中的全部急救内容,并颇多补充发挥之处,同时还增加了救烫火方、治蛇虫伤、治癫狗伤、救服毒中毒方等4大类条目,补充了《洗冤集录》之未备。

其中“救服毒中毒方”作为增设的条目,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内容包括解砒毒、解巴豆毒、解鼠莽毒、解莨菪毒、解苦杏仁毒、解斑蝥芫青毒、治菌毒、解胡蔓草、解毒蕈、解草乌头毒、解射罔毒、解轻粉法、服卤救方、治吞金、解药蛊金石毒、解水银入耳、解煤熏毒、解饮馔毒、治蛊毒及金蚕毒等,共涉及19种中毒情况,包括了各种常见的植物中毒、动物中毒和矿物、药物中毒,列举的具体解救方法多达46个,均简明实用。其中提及的一些中毒类型在今天依然常见,比如煤熏毒(煤气中毒)、饮馔毒(食物中毒)等,在书中都列有具体的解救方法。

3.2治疗方法多

统计《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所采用的急救手段,几乎囊括了中医学所用的各种治疗手段,如内服、外敷、针刺、艾灸、按摩、拔罐、水洗、泡浴、熏洗、外熨、滴鼻、敷脐、纳肛等,此外还包括了一些目前已经很少见到的急救手段,如吹鼻、熏鼻、刺鼻出血、吹耳、灌耳、挑唇、咬足、砂覆、埋泥等,可谓中医急救方法的洋洋大观。如记载通过鼻腔的急救方法,就有“倒悬灌鼻救法”(救溺死)、“韭汁灌鼻救法”(救魇)、“皂角吹鼻救法”(救魇)、“韭黄刺鼻救法”(治中恶)、“羊屎熏鼻救法”(治中恶)、“醋汁人鼻救法”(治中恶)、“控发吹鼻救法”(救扑打猝死)等十数种之多。

此外,在急救中还注意应用各种综合疗法。如在“救溺死”中的“分别冬夏救法”条下,其冬季救法就综合采用了“炒盐用布包熨脐”、“以草灰将浑身厚盖”、“撬口咬箸灌苏合丸生姜汤”、“吹耳、鼻、谷道”等多种方法。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对于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3.3简便易行

《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充分考虑到了急救事件具有突发、危重和时间紧迫的特点,再结合当时当地的客观物质条件,在急救方法上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简便易行的原则,所使用的急救措施非常简便,所采用的急救用品大多就地取材,或者直接取自日常生活用品,突出实用性。这就保证了急救方法的可操作性,为施救人员成功救治创造了条件。

例如,在“救溺死”中,有一种“以醋灌鼻救法”,方法为“醋半盏,灌鼻中”[2]530。所使用的醋是日常生活用品,家家皆备,极易获取;还有一种“烧坛覆脐救法”,方法为“以酒坛一个,纸片一把,烧放坛内,急以坛口覆脐上,冷即再烧纸片放坛内”[2]533。这种方法类似于拔罐,但由于是在急救条件下进行,因此借用了酒坛、纸片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救治,从而起到了应急的作用。

书中还全面考虑了施救条件的差异和所处环境的不同,在同一种紧急情况下罗列了多种救法,以使施救者能够因地制宜,就近取便,临机选择急救措施。如在“救溺死”条下就罗列了14种不同的急救方法供人选用。

为了成功实施急救,书中还为同一种急救方法准备了几套替代和备用方案。例如:在“救中喝”之“禁用冷水及道途仓猝救法”条下,先记载了用热汤(热水)急救的方法,然后写道,“若仓猝无汤处,掬道上热土于脐上,仍拨开做窝子,令众人旋溺于其中以代热汤,亦可取效”[2]542-543。这就预先准备了在没有热水的情况下抢救中暑病人的替代办法。

又如在“救溺死”条下,提出的第1种救法是“将溺人肚皮横覆牛背之上,两边使人扶住,牵牛缓缓行走,腹中之水自然从口中及大小便流出,再用生姜汤化苏合丸灌之,或生姜汁灌之”[2]532。接着,又提出了第2种救法,是当没有牛时的替代方法:“若无牛,以活人覆卧躬腰,令溺人如前将肚腹横覆于活人身上,令活人微微动摇,水亦可出”。接下来,又提出了第3种方法,是在以上2个条件都不具备(即“若一时元牛,兼活人不肯拯救”)时的另一个替代方法:“或锅一口,将溺人覆于锅上,亦可”[2]532。这中间为了抢救病人而层层设想,步步设法,可见作者考虑之全面和细致周到。

3.4记载多首中医急救单验方

《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使用了多种中药及中药复方进行抢救。出于急救的需要,书中大多采用中药单验方,充分体现了中药“简、便、廉、验”的特点。例如,治疗烫火伤,采用“大黄调醋救法”:“用生大黄,以米醋调敷,二日即愈”[2]541。又如“解莨菪毒”之法:“用甘草汁或蓝青汁,饮即愈”[2]559。

此外,书中还记载了多首用于抢救的中药复方。如“救缢死”所服之“官桂汤”,由肉桂、陈皮、厚朴、干姜、半夏、甘草6味中药组成,在“缢死者”苏醒后服用可“令润咽喉”。又如治疗“杀伤不透膜”之“花蕊石散”,由乳香、没药、花蕊石等18味中药组成,用时外敷于伤口,一日一换,方后云“神效”。另外,还有“治跌压伤”之“四物汤加味”、“治蛊毒诸毒一切药毒”之“保灵丹”等,组方、服法俱全,施用方便。

另外,《武强县新志》中还保留了《洗冤集录》“避秽方”的内容,只是将其顺序改放在“急救方”之后。内容也有所增加,详细记载了“三神汤”、“避秽丹”和“苏合丸”3首药方的具体组成和制备方法心”[2]569-570,对于防疫避秽、预防疾病具有一定意义。

3.5记述通俗易懂,细致周详

《武强县新志》对各种急救方法的描述和解释多采用通俗简明的语言,写法近于口语,便于一般识字百姓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救缢死”中的“僵定救法”写道:“凡男女缢死,身虽僵定,尚可救活。不可割断绳索,抱起解下,安放平坦处所。仰面朝上,头要扶正,先将手足慢慢曲弯,······”[2]528。所用语言十分平浅易懂。

在一些具体条目下,既讲到了必要的急救方法,也讲到了在抢救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法,指出了禁忌做法,使人在抢救时尽量避免慌乱中出错,非常周详。如上文“救缢死”中所戒“不可割断绳索”即是一例。

4.讨论

《武强县新志》收录的《附急救方》对于研究中医急救学史和《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具有重要价值。

《武强县新志》收录的《附急救方》对于研究中医急救学史和《洗冤集录》的版本沿革具有重要价值。首先,《武强县新志》中的《附急救方》继承和发扬了宋代《洗冤集录》中的急救方法,总结了宋代以来中医急救知识和经验,是清代北方县镇急救水平的汇总和代表,体现了当时医学急救能力的真实情况。

翔实的记录资料还说明,当时的人们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出现是比较警惕和注意的,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和总结了较为丰富和切合实用的中医急救知识。比如,治疗疯狗咬伤、抢救煤气中毒、抢救食物中毒,这些在今天仍然困扰着广大民众的问题,在当时已经受到应有的重视,并总结积累了一系列急救方法。这充分放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其次,这些内容的收录反映了在清代道光年间县镇民众对医学急救知识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他们盼望这些知识普及推广的强烈愿望。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县镇的一些官吏和士绅,尤其是基层知识分子,还是比较关心民间疾苦的,也是比较了解当时当地的医疗卫生状况的,并为此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他们感受到了民间医疗急救知识的匮乏,因此在编纂县志的时候,注意收集、编录了较全面的医学急救方法,以备不时之需。

出于同样原因,除医学急救知识外,《武强县新志》还记录了“附录赈济事宜”[2]507、“查水灾法”[2]514、“附捕蝗之法”[2]516等农学、水利、赈灾等方面的珍贵资料。这种爱民忧民的道德情怀,是值得肯定的。

《洗冤集录》的最早版本是宋慈本人于宋代淳祐占年间的自刻本,惜已亡佚。现存最早版本是元代刻本《宋提刑洗冤集录》,也难得一见。到清代,有孙星衍据元本重刊的《岱南阁丛书》本,还有其他多种版本流传,但没有人注意到在一本县志中还保留着另一版本。通过进一步研究从《洗冤集录》到《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的历史源流,对研究《洗冤集录》一书的版本沿革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以梳理出宋清之际中医急救医学发展的脉络,为研究中医急救史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中的急救法,多出自古代医家和劳动人民的长期医疗实践和生活经验,大多简便易用,科学性和实用性比较强。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其中难免存在一些谬误甚至是荒唐的急救方法。例如,在“救缢死”条中“紧用手罨救法”:“紧用手罨其口,勿令通气,两时许,气急即活”[2]527。这是对于颈部遭受勒缢,已经昏迷的病人的“救法”,提出抢救者用手捂住病人之口,使其不能经口呼吸,以试图恢复其正常呼吸。这似乎没有科学道理,甚至还有可能会加重伤害。又如在“皂角细辛救法”条下所附救法为:“取活鹅嘴入口内,鹅应声即活”[2]528似无科学道理。

在“救溺死”条中;“壁泥覆救之法:先打壁泥一堵,置地上,却以死者仰卧其上,更以壁土覆之,止露口眼,自然水气吸入泥间,其人遂苏。虽身僵气绝,用此法亦可救”[2]530。这是采用了五行学说中“土克水”的道理,希望籍此将病人体内之水“吸人泥间”,以此法抢救溺死之人似乎不太可能成功。

凡此种种,都应予以分析鉴别。不过,虽然这些方法在今天看来是不够科学的,但在当时的中国乡镇,使用的就是这些急救方法,反映了当时的真实情况。瑕不掩瑜,这些缺憾并不能否定整篇文献的重要价值。

总之,《武强县新志》“附急救方”的内容全面反映了清代道光年间中国北方县镇所具备的医学急救知识和抢救水平,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值得中医界和史学界重视并做深入研究。

 

注释:

①原文如此,在条目下具体内容中又作“杀伤”。《洗冤集录》卷5“五十二、急救方”相应条目亦作“杀伤”。

 

参考文献:

[1]吴景果.怀柔县志:序[M].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1.

[2]翟慎行.武强县新志[M].影印本.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

[3]罗时润,田一民.洗冤集录今译[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6.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