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术会议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纪要
来源:清风学社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5-16

2023422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青年学术交流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四层小会议室举行。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博士后宋逸炜、博士生王瀚浩、硕士生林鑫,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生郭黎鹏、屈成、陶中淼分别汇报研究成果。学衡研究院孙江教授,清史研究所黄兴涛、杨念群、曹新宇、彭春凌教授参会。萧凌波副教授主持会议。




萧凌波副教授首先介绍了本次交流研讨论的缘起。孙江、杨念群、黄兴涛教授分别致辞,回顾了学衡研究院与清史研究所之间的学术情谊,鼓励青年学子进行深入而广泛的学术交流,并期待今后学衡研究院与清史研究所间能定期开展交流。随后,孙江教授与萧凌波副教授分别介绍双方参会的青年学者,交流环节正式开始。




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宋逸炜的报告以《“双元革命”中的〈马赛曲〉:从法国到中国》为题,通过《马赛曲》的跨国传播历程,讨论法国大革命的世界影响。在经典论述中,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合称“双元革命”,《马赛曲》由法国大革命所塑造。该文从“国歌”(hymne national)这一概念出发,对《马赛曲》在1795714日成为法国国歌的既有认知加以讨论;重点分析《马赛曲》在近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使用情况,将之视为民族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双元”交响,以此重新理解中法两国革命政治文化的异同。


学衡研究院王瀚浩的报告《列宁之前的帝国主义论——Boudin文本在日中的流传》重审了“帝国主义”概念史。该文认为,既往研究一般以列宁《帝国主义论》译介为界,区分出前后两期截然不同的“帝国主义”理解方式。但忽视在此之前,社会主义者Boudin等人有关“帝国主义”的理解已经由日本传入中国。通过研究Boudin对于“帝国主义”理解,揭示其进入东亚世界的过程,探讨其为何被经典的“帝国主义”论述谱系所掩盖,有助于重新思考“帝国主义”概念在近代中国的历史。



学衡研究院林鑫的报告《镜像中的事件——以伊凡·雅布隆卡〈蕾蒂西娅〉为中心》对法国历史学家伊凡·雅布隆卡(Ivan Jablonka)《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一书中的历史书写与历史认知进行分析。雅布隆卡着眼于一位十八岁少女蕾蒂西娅·佩雷(Laëtitia Perrais)被谋杀的事实,并由此出发对蕾蒂西娅的生与死展开社会—历史分析,将微观生命和宏观结构桥接起来,从而达及普遍性的品格。此外,该书还暗含着雅布隆卡对既有历史书写模式乃至认识论的深刻反思:唯有承认认知—研究主体在场的事实,并充分发掘其潜能,主动选定观察视角,在关系中把握对象,才有可能进一步彰显历史书写之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郭黎鹏的报告题目为《西方制度与中国应用:晚清全权大臣的形成》。该文指出,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派遣全权大臣时的犹豫不决,通常被视为顽固保守的表现。但这一成见却忽视了英法外交官利用全权代表议约制度实现侵华权益最大化与合法化的考量。面对外来的多种要求,清政府灵活应对。清廷一方面任命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颁布全权敕谕,通过调适本国制度实现了与西方议约制度的接轨;另一方面也坚决抵制外国的侵权举措。深入分析晚清全权大臣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近代中国在运用西方议约制度时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



清史研究所屈成报告题目为《摆站:明清驿递的司法职能与制度流变》。摆站,即发充驿递服徒役。该文梳理了明清时期摆站从兴起到成熟再至消亡的历史过程,探究了摆站的管理制度与犯人服刑生活,并指出其与中国刑罚近代化的关联性。摆站在明前期为赎刑之一种,后期逐渐具备徒刑执行刑实质。清代雍正三年修律正式将其定为徒刑的执行刑,使其名实相符。清代摆站管理较为松弛,衣食保障供给不足,胥吏盘剥严重,导致不少犯人逃脱监管,乞食谋生,严重危害当地的社会秩序。晚清刑制改革,将摆站犯人改押于新式监狱,在宣告摆站制度终结的同时,也改变了明清罪犯服刑期间无固定监禁场所的局面,推动了古代刑制向近代刑制转变。


清史研究所陶中淼的报告题目为《19世纪下半叶中澳交往与“新金山”词义变迁》。该文指出,“新金山”一词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赴澳淘金的华人社会中,原指金矿区,后转化“澳大利亚”的代称,并成为旅澳华人身份认同的标志。而在晚清中国本土社会中,“新金山”作为地理新知经历了从指代“澳大利亚”到“墨尔本”的转变。这由20世纪初墨尔本成为华人聚居地及晚清社会重视定义的文化氛围所导致。但在经历了金矿枯竭、华人减少及澳大利亚地区性质转变后,“新金山”不再具备实指性,从而成为了在澳华人家国情怀的纽带,与晚清民众自身命运的对外投影。“新金山”词义与词性的双重变迁反映出晚清社会变迁、中澳交往以及中国人对澳洲的认知的不同阶段。


每位青年学者报告结束后,与会师生都进行了点评和交流。最后,孙江教授与黄兴涛教授做总结,称赞双方研究各具学术特色,鼓励青年学者不断奋进,并期盼双方今后能持续开展主题多元、内容充分、参与人数更多的学术交流。




整理:陶志鑫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