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徽学·敦煌学·藏学”高端论坛 |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03-20 |
由《光明日报》社和安徽大学联合发起主办、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走向世界的徽学·敦煌学·藏学”高端论坛,于2010年11月15日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文典阁隆重举行,《光明日报》副总编刘伟,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徽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教授,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教授,中共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教授,安徽大学校长程桦教授等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200多位师生参加了旁听。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徽学·敦煌学·藏学三大学科的内涵、三学之间的关系、三学研究方法、学科建设及其学术价值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演讲与对话。
一、“三学”内涵虽不相同,研究方法却大同小异
徽学、敦煌学和藏学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地域或以民族命名的专门学科。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郝春文教授在《论敦煌学》的主题演讲中,总结了以往有关敦煌学的各种表述,阐述了敦煌学作为学科的优势及对敦煌学未来发展的信心,提出了将敦煌学升格为历史学科门类下一级学科的主张。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郑炳林教授指出,通过全国敦煌学研究者的共同努力,“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状况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形成了“敦煌学在中国,研究在国际”局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教授在题为《藏学的内涵、研究方法、学科建设与学术价值》的专题演讲中认为,藏学是以一个民族即藏族为研究对象的,藏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社会历史、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医药历算、风土民俗以及藏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提出来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等广博繁富的内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所长许广智教授,对藏学的内涵和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教授认为,徽学的产生得力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特别是五十年代深藏徽州民间近50万件自南宋至民国各类契约文书的发现,其学科性质属于历史学,徽学研究既是一种区域历史文化研究,也是一种整体史研究。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徽学、敦煌学和藏学虽然内涵各不相同,但在研究方法上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地方,那就是都是以历史学研究方法为主、众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研究领域。
二、“三学”都已走向世界,区分只在程度深浅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敦煌学、藏学早已走向世界,成为国际性的显学。徽学则迎头追赶,并跻身国际显学行列。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赵华富教授还专门撰文分析了徽学走向世界的原因,指出:资料特别丰富、成果异常辉和现象十分典型是徽学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目前,“三学”都已走向世界,区别只在程度深浅不一而已。
“三学”的共同之处还在于,研究的中心都在中国。正如张云所指出的那样,藏区在中国,藏学的研究资料、研究主体队伍在中国,藏学的故乡在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刘屹教授指出,敦煌学是先国际化再回归中国,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敦煌学的研究中心终于回到了中国,敦煌学要考虑的则是走向世界之后如何发展的问题。与敦煌学和藏学相比,徽学则显得较为年轻,但它一经产生,即迅速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徽学现在所面临的任务是怎样将散藏于全国各地及民间的近50万件原始契约文书集中整理出版问题。来自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的刘伯山先生强烈呼吁重视对徽州文书的抢救与挖掘、整理与出版。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栾成显教授不仅呼吁全国携手整理出版徽州文书,而且建议有关部门系统整理出版徽州地面文化遗存图集。广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叶显恩教授提出了创建徽州文化生态学和徽州契约学的建议。
三、“三学”首度携手,共襄文化繁荣和学术创新盛举
刘伟总编在代表《光明日报》社发表的《致辞》中,盛赞安徽大学搭建“三学”共同交流、共享成果的学术平台,指出,中华民族进入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区域的学术研究成果共享和交流这种创新的举措,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精神,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目标。郝春文认为,将不同地域的文化放在一起观察和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和共性,不但有利于学术繁荣和学术研究体制创新,也可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张云也指出,“三学”固然有各自显著的特色,但是三者的共性远远大于个性。这其中包含了相似的民族价值观、共同的追求以及深远的中华文化传统。“三学”之间通过交流,可以带来研究方法的互相借鉴与促进、学科价值的重新认识。
本次高端论坛还取得了如下共识,一是彻底摈弃了“徽学、敦煌学和藏学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的不科学提法,认为,“三学”所蕴含的学术价值远远超过地域限制,敦煌学所揭示的中古时期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藏学所揭示的藏族传统文化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文化认同,徽学所揭示的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及演变规律的使命,都不是地方学所能承担;二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三所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负责人联袂出席论坛,共同携手推进“三学”交流与发展,显示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强强联合和学术创新方面的引领与示范作用;三是《光明日报》和安徽大学报、校牵手,共襄学术盛举,创造了一个新的学术合作模式;四是希望把“三学”高端论坛继续办下去,形成学术品牌,并逐步扩大到西夏学等领域,彰显中国学术界创新的生命力,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而努力。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