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术会议 >>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十二届青年学者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清风学社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4-30

    2022年4月9日-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清风学社主办的第十二届青年学者论坛在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其命维新:百年清史研究再出发”,自2021年8月征稿以来,得到学术界大力支持,至截止日共收到海内外44家高校、研究院所论文170篇,经论坛筹备组评审,复经专家认真审阅,最终遴选出72名优秀青年学者参加论坛。

    4月9日9:00,论坛开幕式在立德楼401室举行。历史学院院长暨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杨念群、清史研究所副所长刘文鹏、阚红柳、胡恒及清史研究所华林甫、董建中、宝音朝克图、曹雯、刘贤、安海燕、林展、李光伟等老师出席了开幕式,校内二十余名青年学者参会。受疫情影响,论坛开幕式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由清风学社社长、清史所2020级博士沈淼主持。沈淼介绍了清史研究所青年学者论坛的开创与发展历程、本届论坛的征稿情况,并向参会所有学者表达了谢意。

    随后,清史研究所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杨念群老师致辞。杨老师提出论坛作为清史研究青年才俊集中交流探讨的平台,应特别关注方法论的讨论,希望大家能培养清史研究的“四个意识”。第一是要提高自觉意识、提问意识,自觉和提问意识不同于通常所讲的问题意识,它要求研究者要超越对前人的路径依赖;第二是要有不画地为牢的意识,不要把自己限制在某一特定领域,打开视野;第三是要有贯通意识。清朝历史是贯通的而非割裂的,研究者需要对其整体性质和基本格局有所认识,不能局限在某一时段或某一专题;第四是有挑战和质疑意识。学术研讨不需要互相吹捧,勇于争论才是学术发展的动力。

    清史研究所副所长、《清史研究》常务副主编刘文鹏老师代表主办方之一的《清史研究》杂志介绍了近十年该刊文章发表情况。近十年,该刊作者共500人左右,35岁以下占比超过40%,其中在校生有百余人,既包括博士生,也包括部分硕士生,还有本科生。《清史研究》发文更重水平而不是资历,也一直十分积极为青年学者成长搭建平台。最近几届青年学者论坛会后均在《清史研究》开设专栏,这在史学核心刊物中并不多见。刘老师向本届会议的参会青年学者发出投稿邀请,也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北京师范大学吴昕璇、中国人民大学谭丹、厦门大学李璐男、北京大学林晓萍、中国人民大学屈成、山东大学张凌霄六位青年学者分别进行主题报告,其内容涉及历史书写与身份认同、西学传播与知识更新、国家治理与社会救济、近代外交与国际秩序等各方面。安海燕、李光伟、刘贤三位老师对主题报告进行了点评,认为以上文章或是在方法上创新、或是在史料上广搜博览、或是挑战了既有的共识、或是推进了对某个重要历史问题的研究,均有值得肯定之处。同时,老师们也就论题的聚焦、论证的展开、史料的排比对勘、重要概念的界定等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商榷意见。

    4月9日下午及4月10日上午,论坛以腾讯会议的方式分设四个会场进行分组讨论,第一会场主题为“边疆、民族、地理”,第二会场主题为“经济、社会、生活”,第三会场主题为“思想、文化、学术”、第四会场主题为“政治、制度、外交”。分会场中论题相近的报告者两两结对,报告之后互相评议,每半场均留有自由讨论交流的时间。对于互有关涉的研究论题,大家相互辨难,讨论热烈,虽然隔着屏幕,但丝毫未影响学术讨论的热度。

    4月10日14:00,青年学者论坛的闭幕式在线上举行。西藏民族大学后东辉、江西师范大学谢殿诚、中国人民大学陈兴、清华大学潘怡君四位青年学者对各分会场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精炼的总结。清史研究所副所长阚红柳老师做学术评论,她从史料、问题、视野三个方面总结本次论坛报告的文章,认为青年学者的史料发掘能力有显著提升,运用的史料具有多民族、多语言、新材料等特性;问题提出能力增强,发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方法;学术视野有所拓展。肯定之余,阚老师也指出一些需要反思之处,例如新史料的延续性与长期性,研究问题的主次之别、新旧并存与兼容并蓄。阚老师以刘知几的“史家三才”勉励大家珍惜天分、付出努力,在“才、学、识”上不断淬炼能力。

     清史研究所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史研究》编委会主任黄兴涛老师宣布本届论坛优秀论文获奖名单,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陈月圆、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郭黎鹏获评一等奖,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米斯琪、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屈成、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王思达获评二等奖。历史学院副院长、清史研究所副所长胡恒老师介绍了本次优秀论文评审情况并宣读了各篇获奖论文的颁奖词。陈月圆、郭黎鹏代表获奖学者分享获奖感言,他们表示在论坛中能以不同的视角交流,有助于增进理解、共同进步。    

    历史学院院长、清史研究所所长朱浒老师致闭幕词。他向本届论坛的参与者、组织者表达了诚挚的谢意。朱浒老师指出清史是一座可以不断开拓的富矿,希望诸位青年学者可以互通互鉴,共同为推进清史研究的发展而努力。历史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也是个体的世界观、方法论养成的关键,发掘历史研究的经世价值,是为其旨趣与使命的回归。

    最后,在一曲《送别》中,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第十二届青年学者论坛圆满结束。在此,也祝各位青年才俊身体康健、学业精进,希望与大家友谊长存、会后有期!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青年学者论坛创始于1998年12月。最初的青年学者论坛是作为清史所所内硕士生、博士生论文发表与学术交流的平台。随着论坛在清史学界知名度的提高,论坛开始邀请校外青年学者参与。2005年,从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开始,论坛固定为每两年举办一届,面向海内外青年学者征文,“以文会友”,迄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自第六届起,每届论坛均确定一个主题。

论坛旨在为清史方向的青年学者搭建学术平台,以论文发表与评议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同切磋,鼓励争鸣,希望通过论坛上的讨论与交流,开阔彼此的学术视野,激发学术热情,增进学术友谊,达到提升学术能力、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与创新的目的。同时,论坛还是许多青年学者在学术界初试啼声之地,许多青年学者通过此次论坛初露锋芒,在学界崭露头角,引起了学界的关注,自论坛创办以来,不少参与过论坛的学者已经成长为清史学界的中坚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一贯以来坚持鼓励青年学者学术创新,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青年学者论坛从创办以来,始终完全由清史所在读硕士生、博士生自己筹划组织,青年学者是论坛真正的“主角”。2003年12月,清风学社正式创立,成为推动这一论坛的主要力量。同时,清史所各位专家、学者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支持,保证了论坛的顺利开展,让广大硕士生、博士生从中受益匪浅。在清史所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青年学者论坛已经逐渐成长为海内外清史学界青年学者中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活动。

(图/文:清风学社)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