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术会议 >>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举办“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学术研讨会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12-23

近年来,日常生活史的研究理路逐渐进入中国社会史的视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成为重新建构社会生活史的重要研究路径。为此,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不仅将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作为近年的重点研究课题,同时为了探索中国日常生活史的研究理论、方法和范畴,加强相关学者之间的及时沟通与交流,两年前开始,中心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相关学术会议,从2011年的“中国日常生活史的多样性”到2012年的“日常生活史视野下中国的生命与健康”主题,从多个视角,推动了中国日常生活史研究不断深化。

2013年10月31日至11月3日,作为前两次会议的延续,中心又主办召开了“中国史上的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大陆和台湾地区的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其中,不仅有学力深厚的资深教授,更多的是近几年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显示出日常生活史研究队伍的青春气息。由于是中小型学术会议,每位学者基本都能够畅所欲言,发言后的自由讨论气氛也十分活跃。中心主任常建华教授在大会开幕辞中表达了其对日常生活史研究的一些新的思考与期望。他表示,只有将日常生活史的研究重心置于富有特色的地域社会中加以考察,才能更好的展示日常生活史的内在逻辑与社会性,从而使对日常生活的认识更具整体性,将地方史结合特定的日常生活才能更好的把握地方历史所要回答的问题及其发展脉络。为此,此次会议以日常生活与地方社会为主题,试图促进社会史、生活史研究取得新的进展与突破。

会议议程紧凑,讨论热烈,来自不同断代、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进行了对话与争鸣,提交的论文虽然看似零散,但实际上却共同构筑了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诸面向。会议围绕物质文化与日常生活、生计模式与地方社会、礼仪与生活、城市与聚落生活、乡族社会与地方生活、日常生活史的理论与实践、多角度看生活史等七个主题进行讨论与对话,通过微观与宏观、个案与整体的理论视角,长时段、多空间的探讨模式,全方位、多维度的研究范畴,对中国史上日常生活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探讨。

经过两天的探研,与会学者一致认为,日常生活史研究首先应当关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只有在一种适当合理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突显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真正学术价值。首先,应当适当借鉴相关社会科学的研究理论,但不要陷入其窠臼,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去”,从而建构日常生活史独特的研究方法,进而得出更具历史味道的崭新结论。其次,研究历史上人们具体的日常生活行为,往往被冠之以“碎片化”而频频遭到诟病。我们承认,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单一碎片化趋势的确是应该在研究中努力加以克服的。因为从研究范式上看,日常生活史应当是一种方法论,而非具体的研究内容。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目标不应当仅限于还原历史上人的日常生活,而是应当有更深一层的理论关怀。这一研究范式,对于宋以前日常生活史研究更具指导意义。在史料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我们无法全面探讨社会各阶层的各种日常生活实态,只能通过探讨史料相对集中的某些社会阶层的某种日常行为,解释其与社会历史变迁之间的奥秘,这对于中国古代前期日常生活史研究的确起到了方法论性质的指导意义。再次,这种碎片化的历史书写也并非毫无意义。历史上的日常生活就是诸多片段的集合体,没有琐碎的日常生活研究,便无法达到整体史或总体史的终极追求。当然,日常生活史研究也不能永远停留在碎片的层面,这样便失去了日常生活史研究的意义。

与会学者虽然在上述问题上达成了初步的共识,然而依然有一些理论问题尚需进一步厘清。例如,如何界定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范畴问题。按照以往的理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首要特点便是生活的“日常性”,即重视重复进行的“日常”的活动。然而,如果将日常生活按照上述特点加以理解的话,那么诸如“婚丧嫁娶”这类并非重复进行的“日常”的行为又如何将其归入日常生活的范畴呢?又如从古至今,工作是人们的一种普遍的日常行为,那么这种区别于琐碎的衣食住行而重复发生的工作行为是否可以将其视为日常生活史的研究内容呢?同时,日常生活史研究还涉及到人群、阶层划分与史料解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究竟是历史上个人的日常生活史,还是群体的日常生活史?是研究社会全阶层的日常生活史,还是某些具有特定史料基础的特定阶层的日常生活史?是还原历史上真实的日常生活史,还是探讨历史书写中的日常生活史。由此可见,无论从理论建构、方法论指导抑或研究范畴等方面,日常生活史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但是,这并不影响日常生活史研究的走势,反而是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的推动力量。通过此次会议,我们可以看到日常生活史的确可以为社会史研究带来更为具体而灵动的导向,不失为一种从微观走向宏观、从个体走向总体的合理研究路径。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