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21.0cm*15.0cm*1.2cm (高/寬/厚)
▍Who/誰來偷?
在熙來攘往的城市中,請看管好自己的錢包,因為小偷可不會把「小偷」兩個字寫在臉上!不管是來自外地的臨時工,店舖裡面的學徒,甚至是家裡面的親人,都有可能伸出第三隻手。小心!竊賊就潛伏在您身邊!
▍When/何時偷?
月黑風高,正是發大財的好時機!不管是夜半酣眠還是出門遠行,又或者貨物暫且堆放路邊,只要盜匪盯上,財物就難逃被「偷偷摸摸」的命運!而重慶城作為府級文武考試的舉辦地點,每逢開科取士,湧入城來的考生們就像是一頭又一頭的肥羊,成為小偷們貪婪慾望的祭品!
▍How/怎麼偷?
姑且不論犯法的部分,要想辦法入侵屋內偷盜,其實是很有「學問」的事。既然沒有人會打開大門歡迎小偷,那他們除了學會飛簷走壁,就只能選擇挑開門窗的閂鎖進屋,或者直接破壞牆壁了。但沒想到當小偷也要「先利其器」,一組得心應手的好工具,搭配熟練的犯罪手法,今晚你選擇哪一戶?
▍What/偷什麼?
從店鋪到住宅,各式財物琳瑯滿目,有什麼就偷什麼,一點也不奇怪!但身為一名傑出的小偷,偷什麼才最有效率呢?最常遭竊的物品往往是衣物、首飾或各類貴金屬,因為這些東西價格好、重量輕、好攜帶、易銷贓。不過除了一般的贓物,有時候小偷也會偷鴉片和吸食用具,得手後舒舒服服地吸上兩口!
▍Where/銷贓處?
偷到贓物後還得變現,才能完成一夕發財的美夢。偌大的重慶城裡頭,有哪些管道可以銷贓呢?有些人直接在街上販售,有人去市場裡變賣,也有人拿去當鋪變現。但最重要的是,可不能被官府逮著了,因為經驗豐富的捕役們,可是相當熟悉這些銷贓的所在!
本書以清代重慶為舞臺,根據衙門檔案史料,從官府保存的告狀、失竊清單、調查報告、審判紀錄,及其相關的時代背景、文化脈絡、傳統法制等主題,重構從清代非法社群延伸出的一樁樁犯罪故事,並得以一窺常民生活史。
注意!本書並未鼓勵犯罪!
作者简介
巫仁恕,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為明清社會文化史與近代中國城市史。著有《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品味奢華:晚明的消費社會與士大夫》、《游道:明清旅遊文化》(與狄雅斯合著)、《激變良民:傳統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優游坊廂:明清江南城市的休閑消費與空間變遷》、《劫後「天堂」:抗戰淪陷後的蘇州城市生活》等書,以及論文數十篇。
吳景傑,臺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淡江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法律與社會史,著有〈清代中央與地方立法的協商:以「竊盜」之各省專條為例〉、〈十九世紀中期重慶城的客棧竊案、客商訴訟與棧規運作〉等學術論文十餘篇。
目录
圖片出處
行動之前
以往對於古代小偷的印象,往往來自「梁上君子」、「雞鳴狗盜」等軼事的記載, 或是小說之中對於「妙手空空兒」、「一枝梅」等神偷飛賊的描述,但古代小偷的真實樣貌與犯罪細節,在一般史料之中卻是鮮少提及,更不可能有系統性的說明。所幸現存的清代州縣衙門檔案保留為數不少的竊盜案件,其中便能拼湊出當時小偷犯罪與受審的過程與細節。
清代的州縣就如同現代的縣市,但州縣衙門的功能遠比縣市政府複雜,除了有民政、地政、戶政、衛生等事務之外,也還包辦警察與法院的功能,因此在這些衙門檔案之中,除了行政之外,治安與審判的相關文書也保存其中。清代州縣衙門檔案類似於現代地方政府的檔案,內容包括每一個行政程序使用的公文書及附件,再經過既定方式整理歸檔後形成。
目前現存的清代州縣衙門檔案種類與數量都相當龐大,在學術研究上最常使用的,是臺灣淡水新竹廳檔案(淡新檔案)、直隸寶坻縣檔案(順天府檔案)、四川巴縣衙門檔案(巴縣檔案)、四川南部縣衙門檔案(南部縣檔案),另外黃岩縣、冕寧縣、太湖廳等地也都發現檔案,並已有為數可觀的研究成果。這些檔案由於事務涉及層面甚廣,反映出的時代細節也就相當豐富多樣。
本書使用的主要資料是清代四川巴縣的衙門檔案,巴縣隸屬於四川重慶府,所在位置即今重慶市,縣城位於今重慶市渝中區。城內座落著巴縣、重慶府、川東道、重慶鎮、學政試院等各級文武行政機關,也因此縣城多被稱為「重慶城」或「渝城」,或以「重慶」指稱以重慶城為中心的周邊區域。城外圍繞著嘉陵江與長江支流岷江,同時也是往來四川與雲貴地區的必經要道,其交通樞紐的地理位置使得重慶城成為一個商業相當繁盛的城市,船隻、車馬、行人川流不息,犯罪也往往應運而生。
在歷經明末天下大亂,張獻忠建立的大西國遭受清兵攻擊而結束,四川境內人口銳減,清政府推行「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政策,希望藉由移民的進駐,使遭受破壞的區域得以重建。來自各省的移民大舉進入四川,沿著長江逆流而上遇到的第一個大都市便是重慶。隨著乾隆年間兩次大、小金川之役,重慶擁有地理與交通優勢,成為後勤補給的轉運站,也吸引各地商人前來經商,並結合既有的各省移民,在城內成立會館、公所,在商業行為上進行團體作戰。歷經太平天國戰爭之後的同治時期,是會館公所對城市影響力與商業經濟發展的高峰期,城市居民在經歷內亂後,又面臨著戰亂方歇的蕩漾餘波,矛盾的心態與局勢映照著民眾對於治安不穩的恐懼。
竊盜犯罪是古老的犯罪行為,時常出現在巴縣檔案之中,其案件數量不管在哪一個皇帝底下,相對於其他類型的犯罪而言都是相對較多,可見竊盜犯罪在清代重慶城的頻繁發生,尤其是同治朝的案件年平均數量是清代歷朝最多者。這些數量龐大的竊盜案件文書,包括被害人呈上的告狀與失竊清單(失單)、書吏勘查案發現場的報告(勘單)、捕役說明緝捕過程的報告(稟狀)、審判過程的口供(供狀)與判決書(堂諭),甚至還有嫌犯羈押期間不幸逝世後留下的驗屍報告(驗單), 以及與案件相關的各種附件。透過這些保留許多犯罪與審判細節檔案文書,便可一窺清代竊盜犯罪的樣態,在軼事與小說之外,提供一個認識清代小偷的方式。
本書所講述的每一個小偷故事,都是來自於清代重慶真實發生的案件,並基於當時的社會氛圍與歷史背景,補充了一些原本案件的空白。透過小偷的視角,可以看到一群生活在清代的小偷,垂涎著重慶城的林林總總,思考著要如何選定做案地點、如何潛入建築物、如何選擇竊取標的物、如何全身而退、如何銷贓,再以被害人、捕役、知縣的視角,看看這些小偷最後又是如何被逮捕、如何接受審判,審判結束之後又會有什麼發展。搭配上許多案件與檔案之中各種稀奇古怪的故事,希望能讓讀者從歷史與時代的視野,觀察到小偷在各個犯罪階段做的不同選擇,其中往往不會只是「貧」或「貪」這兩個字就能代表,也不是「衝動」這個詞可以形容,而是有著複雜且可討論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