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人聚焦 >>
民国时期中国留美生社会问题研究特点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06-22

民国时期,留美社会学人类学博士生撰著了30余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及中国海外移民问题的博士论文,其中国问题主题和本土经验材料在精密有效的西方学理运用下,构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和学理架构。探讨其西方学术渊源,对于理解其内容进而吸收其有益营养大有裨益。概而言之,在留美生的社会问题研究中,社会学领域芝加哥学派,人类学领域历史学派、功能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对其影响最为显著。
社会学留美生偏重社会体系、汉人社会及城市社会问题研究
芝加哥学派指的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学术共同体,集中了一批美国早期社会学史上的重要学者,如库里、米德、派克等。鉴于早期欧洲社会学研究哲学意味甚浓的特点,芝加哥大学的社会学家们倡导以科学的经验法来研究实际的社会问题。其中,派克最具代表性。他认为,社会学是一种研究集体行为的科学,应着重于调查和分析个人在社会里与他人往来及合作的过程。他特别把社会过程分为竞争、冲突、顺应、同化等四类。在1921年至1931年间,派克指导他的研究生对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城市犯罪、黑人问题等主要社会问题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其中呈现的人文区位学理论、参与观察、个案访谈、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美国社会学影响较大。1932年,派克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学,其间还亲自带领学生到北京天桥去参观“下层社会”,将芝加哥学派重实证调查的理念和社区研究的方法进一步传播到中国。
 
▲ 芝加哥学派:Robert Ezra Park / George Herbert Mead / Charles Cooley (从左至右,派克,米德,库里)
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与方法深刻影响了留美博士群体的学术研究。撰写中国问题研究的34位留美社会学人类学博士中,有6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分别是吴景超、严景耀、叶崇高、陈文仙、谭金美、倪因心),有多达1/4的论文专门探讨中国移民与文化适应及华人社区问题,无论是研究中国学生在美国学校的文化适应,还是研究身处纽约、宾夕法尼亚、费城、落基山等各地的华人社区,其核心概念、理论无疑都借鉴了派克关于人文区位学的理论及文化冲突与适应的学说。

在诸多论文中,亲炙派克教授的吴景超、严景耀的博士论文更秉承了芝加哥学派的核心理念。在吴景超的论文中,其对中国移民与唐人街的研究,直接运用了派克社会过程四分类的理论,将中国移民在美国生活发展、与当地居民竞争冲突、建立唐人街、适应美国文化的过程描绘为竞争、冲突、顺应、同化的文化过程,为中国移民及华人社区研究找到一个合适的理论解释框架。论文征引了大量文献资料和访谈资料,反映了芝加哥学派重视实证的学术特色。严景耀的论文,遵循了芝加哥,学派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的经验•论方法和重视调查的研究理念。他把自己在北平第一监狱当一名“志愿犯人”、与真正的犯人同吃同住同生活及交流谈心所积累的300多个犯罪个案资料充分运用到文稿中,揭示了中国犯罪与社会变迁的关系。论文与派克带领芝加哥大学学生研究美国都市社会犯罪的方法如出一辙,具有芝加哥学派社会问题研究重实证、重调查的明显特征。

 
▲ 左:吴景超  右:严景耀
人类学留美生侧重初民社会、少数民族社会及乡村社会问题研究
人类学发轫于19世纪后半段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多种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其中以美国博厄斯为代表的历史学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布朗为代表的功能学派,对民国时期留美社会学人类学博士群体的中国问题研究产生重要影响。博厄斯是继摩尔根之后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他特别强调历史的研究,强调文化的历史特殊性,提倡文化相对论;在方法上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强调多学科结合进行田野调查。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是同一时期的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强调文化存在的意义是因为他有满足个人需要的功能,每一种风俗、概念、物质、思想、信仰都具有很重要的功能,是文化整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张努力探求文化的功能并重视文化的比较研究。与马林诺夫斯基强调“文化功能”不同,布朗侧重的是“结构功能”,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所造成的社会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中的各部分都是为社会整体而存在的,他同样强调文化的整体性和比较研究,强调假设与观察到的事实相结合。人类学的历史学派与功能学派在留美社会学人类学博士中皆能找到传承者。比如,李济等受历史学派影响较深,而吴文藻、林耀华、杨懋春等则受功能学派影响较大。
李济的《中国民族的形成》在理论与方法上充分借鉴使用了体质人类学中的人类体质测量方法,对美国东部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及来自广东侨居波士顿的中国劳工进行了人体测量分析;借鉴使用了人类学中考古调查的方法,对中国古籍中有关城邑建造的材料进行了细致爬梳;以民族学中民族志调查的方法,对中国10个主要姓氏的来源、迁徙情况进行了考查,对汉族及少数民族迁徙的历史进行了考查;运用语言分析的方法,讨论了少数民族族群的分类及迁移。论文的架构具有明显的博厄斯历史学派的学科体系色彩,同时体现了强烈的历史研究特征。
 
▲ 李济
吴文藻在美国留学时曾对以博厄斯为代表的美国历史学派感兴趣,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功能学派的理论与方法,原因是他认为功能学派的理论方法与他提倡的社区研究的主张相吻合。他后来不仅自己著文推广功能学派的理论与方法,还邀请功能学派学者布朗到中国讲学,并请其担任林耀华硕士论文的材料组织导师。
 
▲ 吴文藻
林耀华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就受功能学派理论方法熏陶,曾用一年时间给布朗当助教并随其学习功能主义理论,发表数篇应用功能主义的学术论文,其硕士论文《义序的宗族研究》就是“中国本土人类学家首次以功能主义为指导对汉人社区进行的研究”。到哈佛后,他重点学习文化人类学,所做的博士论文《贵州的苗民》及其后在美国写作的文化人类学领域的里程碑作品《金翼》,都是在功能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社区研究著作。二者都借鉴了功能学派对太平洋诸岛的民族志研究模式。
 
▲ 林耀华及其代表作《金翼》
杨懋春的农村社会学研究受到文化人类学的深刻影响,其中功能学派倡导的社区研究方法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得到直接体现。他将山东台头这一中国乡村社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揭示其中家庭、村庄、乡镇等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社区中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成为运用功能主义研究中国乡村文化的成功典范。
 
▲ 杨懋春
由于倾向不同的人类学学术流派,回国后曾任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考古组的李济、任职华西大学社会学系的冯汉骥等人被称为人类学的“南派”,即中国的历史学派;而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人则被称为“北派”,也即中国的功能学派。
总之,无论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社会学理论,还是以功能学派为代表的人类学理论,都普遍重视田野调查和参与观察,普遍重视社区研究,这成为民国一代留美社会学人类学人共同的理论与方法追求。所不同的是,社会学留美生更偏重社会体系、汉人社会及城市社会问题研究,而人类学留美生则更侧重初民社会、少数民族社会及乡村社会问题研究,从而构成一定的学术分野。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留美社会学人类学博士群体研究中国社会问题,自然离不开从西方发源、成长起来的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以西学剪裁中国、运用西方理论与方法探讨中国问题,是中国早期社会科学领域特有的学术现象,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同为留美生的李景汉所言,留美社会学人类学群体在国外求学的一个普遍特点就是试图以西学为衡量标准,补中国之所无;费孝通也认为,中国早期社会学人类学者“观察及分析中国现实的社会生活,更进一步地想对中国社会怎么会这样的问题提出解释”,必须要运用好“西洋所传来的科学方法和已有的社会学理论”。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