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人聚焦 >>
邱澎生《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来源:法律史评论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1-31


01内容简介

明清中国的一些商业城镇曾经发生经济组织、经济法令乃至文化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动,进而促成当时的制度变迁。针对苏州商人团体、苏州与松江棉布加工业、云南铜矿业与重庆航运业的种种经济组织,还有重庆债务与合伙诉讼、明清商业书的传播,邱澎生进行了具体的个案分析,借以呈现当时中国在“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文化观念”三者间的密切互动,希望能进而论证这些变化如何共同构成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至于如何比较明清中国与西方商业制度史的异同,邱澎生主张:与其斩钉截铁地简化近代西方种种复杂的发展历程,研究者或许可以保持更开放的心态,来探究包括中国在内的西方以外地区如何进行其各自的市场演化道路。

02作者简介

邱澎生,台湾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研究院历史语言所副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教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明清经济史与法律史,已出版专书《十八、十九世纪苏州城的新兴工商业团体》(1990)、《当法律遇上经济:明清中国的商业法律》(2008),曾合编《明清法律运作中的权力与文化》(2009),并在《研究院历史语言所集刊》、《新史学》、《历史研究》、《法制史研究》、《历史人类学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03目录

导论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市场演化史

第一章 由苏州商人结社方式变化看明清城市社会变迁
第一节 组织方式的长期演变
第二节 自称与他称:经济功能的转型
第三节 公共财产保护机制的加强
小 结
第二章 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
第一节 商人如何支配生产?“放料制”运作与 “工厂制” 争议
第二节 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一):交易成本的 变动
第三节 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二):法律制度的 调整
小 结
第三章 十八世纪苏州棉布业的工资纠纷与工作规训

第一节 苏州兼为全国商业中心与“罢工之都”
第二节 质检验收、工资谈判与新工作规训的形塑
小 结
第四章 十八世纪滇铜市场中的官商关系与利益观念
第一节 政府铸币需求与铜材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滇铜产销组织中的官商关系
第三节 滇铜流通过程中的利益观念
小 结
第五章 清代中期重庆船运纠纷中的国法与帮规
第一节 重庆航运业的发展、经社结构与船帮团体的 形成
第二节 船运纠纷的类型及其调解、审理过程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中的 “国法”与 “帮规”
小 结
第六章 十九世纪前期重庆城的债务与合伙诉讼
第一节 重庆城的经济与社会
第二节 重庆商人债务诉讼的证据问题
小 结
第七章 明清中国商业书中的伦理与道德论述
第一节 综论与举证交错:《客商规鉴论》的商业训练与教育
第二节 体系与注释绾合:由《客商规鉴论》到《商贾便览》的 演变
小 结
结 论

征引书目
后 记

04出版信息

书名: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作者:邱澎生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 启真馆

出版时间:2021-12

包装: 精装

ISBN: 9787308206648

从书名廿一世纪中国法律文化史论丛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