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人聚焦 >>
郑天挺教授的史学研究方法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04


郑天挺(1899-1981),原名庆甡,字毅生,籍贯福建长乐,生于北京。1917年入北京大学国学门学习,受刘师培、黄侃等老师的影响。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国学门为研究生,在钱玄同指导下研究古文字。1930年后长期任教于北京大学,为中文系、史学系教授,兼任北大秘书长,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等职。1952年奉调南开大学,任历史系教授(一级)、系主任、副校长等职。1961年任全国高校文科教材历史组副组长,晚年当选为中国史学会执行主席。代表作、《探微集》、《清史简述》、《清史探微。等。郑先生一生从事中国历史的教学与研究,尤精于明清史学,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培养了众多的史学人才。

 

郑先生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从事明清史学的教学与研究,是继孟森(1867-1938)萧一山(1902-1978)之后最有影响的明清史学家。郑先生具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对于中国历史有通贯的认识,而其中的明清史学研究,则主要是他自学摸索开创的,其中既有乾嘉学派的继承,也有科学实证史学的影响,还有来自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洗礼。最终形成了郑先生研究明清史、培养学生的主张与方法,很有特色。概括起来,我以为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精读一部书:打基础要有历史的整体性

 

中国古代历史由绵延不断的朝代构成,而且由历代“正史”构成“二十五”系列,治史从所谓的“王朝体系”入手,很有成效。治断代史是处理资料、深化历史研究的重要途径。明清两朝前后相继,密切关联,许多学者作为一个历史时期加以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尤其如此。当然,也有不少学者是将明与清作为两个断代史研究的。如何学习明清史呢?换言之,学习明清史如何入门呢?

 

 

 

1959年郑先生指导刚入学的明清史研究生,开业的第一讲是《明史的古典著作与读法》(收入《及时学人谈丛》),指导学生学习明史的方法。郑先生认为:“按照研究方向选择读物,要挑选那些好书来读,要读那些史料价值高的书籍。我们所说的好书,就古人遗留下来的史籍讲,指有见解、有事实、首尾一贯的书。”在比较了《明史》、《明史纪事本末》以及其他重要史籍后,郑先生分析了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体裁史书的优缺点,主张读编年体和纪传体。他说研究明史,可以先简单看看《明史纪事本末》,如已掌握了明代概貌,就要重点读《明史》。“读一本书,一定先读序言、凡例、目录和跋,了解以下三点:

 

1)此书的材料来源

2)长短优劣所在

3)与其他书籍的异同。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把握这本书的史事真伪、作者史观,以便科学地有效地利用它。”, “读《明史》或其他纪传体史籍,我以为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人物制度’贯穿其间。换句话,要做到点、线、面、体的结合。所谓‘点’指历史故事;‘线’,原委分明;面,一事与他事之联系;体,以经济作基础,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结合起来,有一个立体的感觉。这样通过阅读古籍和研究,要把历史理解为有躯壳、有血肉、有灵魂的历史。”具体来说,:“首先从‘志’入手——先读‘志’。因为它叙述一个事情的关系,实际是一种纪事本末。然后用‘纪’说明其先后关系,用‘传’充实其内容。”

 

除了运用上述方法外,还要精读,即细读、前后对照读、反复读、常读。当时听课的学生冯尔康教授是这一方法的受益者,冯先生总结说:精读一本书,是初学者的入门良方,是郑先生总结了学者成功的学习经验,“就如同给了我一把钥匙,去打开明清史料宝库的大门。”精读与博览并不矛盾,不是截然对立的。冯先生后来指导研究生,也要求精读一部书,我自己听从冯老师的安排,就比较认真地阅读了王先谦的《东华录》,从而进入清史研究领域,感到这是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

 

现在体会郑先生的研究方法,我认为表现了郑先生认识历史的整体观念,即所谓“有一个立体的感觉”,“要把历史理解为有躯壳、有血肉、有灵魂的历史。”通过郑先生总结的读书法,可以掌握全面的历史知识,建立普遍的历史联系,对历史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背景,建立个人的基本史料库,这的确是经验之谈。

 

郑先生的研究方法也适合于通史与其他断代的历史学习。郑先生说:“看二十四史,不妨先看一下‘本纪’的赞语,再看‘志’,最后看‘传’。因为‘传’中材料比较多,但较杂乱,不用时代穿起来不行,所以后看较为便利。”郑先生还认为,中国古代史书中,以《史记》和《资治通鉴》最负盛名,值得精读。我们知道,郑先生早在学生时代就细读这两部书,正是出于对中国古代史书认真研读的经验,总结出治明清史也是中国历史的门径,值得今天学习历史者借鉴。

 

2

把握时代特点:着眼重大问题

 

正因为郑先生强调认识历史要有整体观念,所以他重视从总体上把握历史的时代特征。这既是帮助初学者把握历史,也是他对于历史深入研究以后的概括总结。60年代初,他在《明清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分期》中,提出明清是封建社会晚期,而不是末期的观点:“晚期表示该时代的社会制度的衰败,即已开始逐步走向崩溃,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而末期则揭示那种制度的灭亡和被新制度代替的过程。”

 

郑先生认为明清时代有如下特点:

 

1)中国历史上较长的统一时期

2)是中国封建经济最发展的时期

3)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

4)阶级矛盾的尖锐

5)封建依附关系的变化

6)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时期

7)抗拒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时期。

 

郑先生还谈了对明清史分期的看法,他列举了明清时期16件重大事件,挑出5个特别重大的事件,将明清史分为五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从明朝建国到土木之役(1368-1449),这是明朝的初期。

·第二阶段,从土木之役到一条鞭法的推行(1449-1581),这是明朝的中期。

·第三阶段,从一条鞭法至李自成起义(1581-1644)这是明朝的末期。

·第四阶段,从清军入关至实行摊丁入亩制度(1644-1724)这是清朝的前期,其中以1683年统一全国又分为两个小阶段。

·第五阶段,摊丁入亩至鸦片战争(1724-1840),这是清朝的中期,其中以1758年巩固回疆也划分为两小段。

 

1979年郑先生在南开主办明清史进修班,将自己以前的讲义以《明清史专题》发给学员,首篇就是《明清史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分期》,可见他认为学习明清史应首先了解明清史的大事与特点。

 

1962年郑先生为中央党校讲授清史,讲义《清史简述》概说部分,认为清朝所处的时代有六个特点:

 

·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不是末期;

·是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

·是满族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并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

·是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时期;

·是抗拒殖民侵略,进行斗争的时期;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农民战争以后的一个朝代。

 

还指出这一时期的重大事件有8个:

 

·清军入关与统一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蒙古十三旗隶属清朝等边疆事情

·摊丁入亩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英国使臣马噶尔尼来华

·雍正帝严禁天主教活动

·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

 

并调整了清代中期划分阶段的界标,由1758年巩固回疆改为1796年的白莲教大起义。

 

郑先生一再强调学习历史首先了解时代特征、重大事件、历史问题,我以为是重视历史的整体性,希望历史研究者从大处着眼,研究历史演进中的关键问题,取得重要的学术成果。郑天挺先生的学生得益于这种教学法,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就。如郑先生强调雍正时期的重要性,在雍正朝短短的13年中就列举了摊丁入亩、军机处、严禁天主教活动3件大事,引起冯尔康先生对雍正帝及其时代的重视,因而把雍正时代作为重点研究对象,终于写出《雍正传》(人民出版社1985年)这部高水准的学术专著。特别是《雍正传》总结雍正和他的时代,将明清“封建社会晚期说”从雍正改革的角度发挥到极致。郑天挺先生的另一位研究生陈生玺教授研究“清军入关与统一中国”这一重大事件,成《明清易代史独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一书,对明清之际一些重大问题提出不少新见,受到学术界高度评价。郑先生哲嗣克晟教授的《明代政争探源》(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具有同样的特点,为明史学界重视。

 

3

探微:从小处着手的研究方法

 

研究历史着眼重大问题,就是选题从大处着眼,同时要求选题要小处着手,即探微。1945年郑先生将有关清史的论文12篇结集,定名为《清史探微》。1980年郑先生出版论文集,仍取“探微”一词而名为《探微集》。“探微”表达了他以实证释疑求真的学术追求,这是郑先生治史的重要特点。探微研究方法的提出,同郑先生早年所受的实证史学训练有关。郑先生多次讲,他受国学根底很深的老师黄侃、刘师培影响较大。黄侃、刘师培作为清代朴学的继承者,运用的史学方法是罗列证据,进行比较,学风朴实。郑先生求学期间继承了乾嘉以来的考据学传统,经过自身的学术实践,能够娴熟地运用多种考据方法研究历史,这体现在他三四十年代的学术研究上,清军入关之际多尔衮是关键人物,郑天挺先生研究他,就是采用探微的方法。小题目是要联系大的历史问题的,50年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中,郑先生发表《关于徐一夔的〈织工对〉》(《历史研究》1958年第1期)一文,解决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的大问题,可见探微方法的重要。

 

 

 

郑先生总结历史研究“要深入就要缩小范围,各个击破……我们研究学问必须有渊博的知识;但要取得新的成果,却必须由博返约,也就是对一个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冯尔康先生的研究生论文选题确定,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郑先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选题方针。冯先生想写清代租佃关系方面的文章,郑先生说清代时间很长,要选择一个特定时期的;清代疆域辽阔,要选择一个地区的。冯先生表示要写清中叶江南地区,郑先生又说江南苏州、松江是一个经济区,南京又是一个经济区,情况不同,还应当再缩小。于是冯先生选定了苏松地区。

 

郑先生的探微方法是为了求真,用绵密的史料重建历史。这一研究方法与现代国际学术界流行的“微观史学”与“日常生活”研究有一定相通之处。英国史学家帕特里克·乔伊斯教授认为:“小”主题“日常生活”的关注,是新社会史的一种主流发展。如身体史论著是从另一种视角体现大主题。“为了理解一些大的过程,有时你必须去研究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在大和小之间存在着许多联系,但这里关键是你从‘小’入手是为了寻求‘大’的问题或主题的运作方式。”并认为意大利的“微观史学”以某种方式对琐碎生活细节的关注,可以说是见微知著。由于所处时代不同,郑先生关注的学术问题与欧美新社会文化史有很大不同,但是研究方法上却有共通性,说明研究学术的道理是相通的。明白此点,探微精神与方法并不过时,即使用新的理论方法研究历史,求真实证从具体问题入手的探微工作仍然是最基础的研究方法,只有将旧国学与新史学结合,才能使学术研究生机勃勃,使史学之树常青。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