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学术前沿 >> 学人聚焦 >>
访谈|刘文鹏:历史的“平衡”——考证与解释、空间与魅力
来源:社会史 作者: 社会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9-04-27

刘文鹏,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秘书组组长、《清史编纂通讯》主编。









01

个人求学、科研经历与感悟


您的求学经历是怎样的?为什么选择从事历史研究?



我选择历史学完全出于兴趣,求学过程也比较简单。本科在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后考入人民大学历史系读硕士,1999年考入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读博士。2002年毕业留校任教,留校契机就是国家要纂修清史,清史研究所的研究力量需要充实。清史纂修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想付诸实施的一件大事。20世纪60年代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的目的就是为了纂修清史,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具备,清史纂修之事直到2002年终获中央批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得以正式启动。这套史书设计为3000余万字,规模空前,几乎动员了海内外所有的清史研究力量,我校清史研究所绝大部分老师都参与其中。有的承担项目,有的做学术组织工作。我那时刚刚工作,在做好学校本职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同时,还担任戴逸老师的学术秘书,协助他做好相关的学术组织工作,至今已经16年多了。



如您所说,同时兼顾多方面工作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那您觉得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最享受的部分又是什么呢?


因为要同时兼顾两方面工作,当时我的压力挺大,甚至连续半月时间只在家里吃过两次早餐。那会年轻身体好,完全靠熬夜完成备课、写论文、写专著的工作。记忆犹深的是,在写第一本书的时候,经常工作到午夜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通宵也熬过。但当时也不觉得苦,每当夜深人静扎在书堆里备课、写东西的时候,感觉很享受那份专注,那份充实。戴(逸)老师曾经多次对我说过,一定要做好本职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也总是鼓励我们多写文章,写好著作。2007年我还获得人民大学青年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02

对学术研究的看法与建议


在我们身边,也有考虑继续深造、未来从事学术研究的同学;

您认为若从事历史研究,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历史学需要下工夫,要坐得“冷板凳”,但不仅仅是“死工夫”。想要有好的成果,我认为主要是“考证和解释”两方面的“平衡”。要了解历史事件的脉络、过程,既要做好历史学的考证,必须大量搜集、占有材料,这是基础。但另一方面,仅看材料也是不够的,还需要明确找材料的目的,要有问题意识,然后才能够对材料进行解读。因此历史学研究需要考证和解释之间的“平衡”。在写论文时,你得知道你要明白核心论点,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我认为我们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训练比较系统而深入。大部分学生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和训练,基本达到了对某一问题材料的掌握。现阶段,更重要的是把握史实,要对材料有更深的理解。此外,要逐渐培养史料的解释、解读能力,而这在博士阶段或从事学术研究后需要长期锻炼、进一步提高的。



近年来,常会看到一些学术不端的负面新闻;

您认为从事学术研究,除了刚所提到的知识积累、学术训练等过程外,还需要哪些道德方面的品质呢?


历史学研究需要“求真务实”,要尽量从客观的角度去解释问题,不能为了某种主观目的去曲解事实。

简单来看,学术规范最基本的一点就在于写好研究综述,要“真实地”了解学术前沿,这样就可以搞清楚就某个问题,别人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别人做到了哪一步?你还有多大空间可做?如果不搞清楚这些,或是有意对他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不把这个问题说明白,就难免出现学术抄袭的现象。所以我认为,撰写学术综述的过程是个人学术能力和品德的一种体现,写好这个是比较重要。但这不是意味着机械地罗列观点,拼凑字数,要明确他人观点与自己论文之间的关系,要有脉络、有条理。



对于即将面临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师兄师姐,您在论文撰写或答辩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我个人认为,要想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要抓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环节,不能把问题全堆积到论文答辩的时候。开题报告并非简单地陈述题目和提纲,而是要做好充分准备,包括写论文要用的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编排、前言综述、论文结构框架、对论文主要观点的初步斟酌等,也就是开题报告时,一个研究生必须阐明自己写这篇论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因此,做好开题报告等于已经完成了毕业论文撰写的一半工作,剩下的便是写作、语言凝练和细节修改。如果不认真对待开题报告,开题时只是简单地拼凑材料,拍脑袋罗列提纲,必然会直接影响论文质量。因为你到了研三时,一面写论文,一面要花大量时间找工作,参加各种考试,根本不会有时间集中精力写论文。因此,我给研究生们的建议是,一定要提前做准备,不能临时抱佛脚。要认真、用心地对待开题报告。


3

历史学与当代社会的关系




现今有许多影视作品以清史为“素材”,却往往出现与史实不符的“情节”,您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公众史学在当代应如何更好地普及?


影视剧以历史为依据,体现了大众对历史的需求。但是,大众对历史的需求是自发的,却不是完全自觉的。这种“需求”与专业历史研究者的工作是不一样的。影视创作、文学创作可能会导致一些作品和史实不符的现象,但我觉得应该理性去看待,合理的艺术加工是应该被允许的,要给与影视创作者一定的自由和空间,这样可以满足群众的文艺需要。影视剧的呈现,至少可以让大众对某些历史问题之“真假”产生“好奇”。

但问题就在于,我们是否有足够多的渠道帮助大众甄别真伪?相关单位是否考虑过如何满足大众对历史的好奇心?历史的普及,不能仅依靠影视剧,更需依靠科研机构与历史研究者。我们应该思考,在推出专业的学术性成果之外,如何推广更多的普及性历史读物,要通过正面普及,让大众明白哪些是虚构的“情节”,哪些是真正的“史实”。紧靠一味限制影视创作无异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是很难真正解决问题。



您认为历史研究与现实的连接点在哪里,对现实社会的意义如何?


历史与现实的连接是全方位的,不止于几个“点”,而是更似于一个“面”,甚至是立体的。我们对历史的探究都是从现实出发的,许多层面都依托现实的需要。比如近年来兴起的环境史和生态史研究,便反映了当前我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习总书记一再强调要重视历史,对历史要正确地认知,今年成立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是空前的,反映了国家愈加重视历史,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社会无处不在的密切联系。对历史的理解,不仅关系到意识形态,还贴合着大众的日常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从社会需求反观历史,是否会因为从不同角度切入而使历史“任人打扮”,丧失一定的“真实性”呢?



解释历史的角度和观点是多样的,也是有争论的,但史实基本上是确定的。新观点的出现,正是对以往解释的“扬弃”。历史虚无主义是不对的、主观的,或者说是为某种利益而服务的,这类观点需要被戳穿。历史学的研究就是为了揭穿附加在历史真相上的主观意愿,让历史不再任人打扮。

我们看到的“被记录下来”的历史,都是前人在特定层面上的理解,不是全面的。司马迁也是在描述和解释历史,但不能完全真实反映历史所以,“历史真实”是有的,但这种“真实”无法被穷尽,无法被完全描述。也就是说,历史的“真实”和“不真实”是并存的。而这也正是我们从事历史研究的“空间”,也正是历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大合照


采访 | 学术部 骆朦;宣传部 李梦锦

记录 | 学术部 刘云剑

文字编辑 | 宣传部 刘稳;学术部 骆朦

图片编辑 |学术部 戴奕纯;宣传部 刘稳

图文排版 | 宣传部 杨川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