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书评与推介 >>
《煮海成聚: 明清灶户与滨海社会建构》出版
来源:边疆社会科学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06-13

图书信息


image.png

作者: 黄国信 / 叶锦花 / 李晓龙 / 徐靖捷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5月

定价: 8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鸣沙

ISBN: 9787522805955

内容简介

     明初东南沿海地区生活着一群身份复杂的人,他们多以灶为籍、以盐为业,借此而成聚落。本书广泛利用民间文献,深入理解民众生活,揭示这一群体生活地区社会演化的基本特征和逻辑。明中叶以降,市场化进程加速,商业资本开始进入并逐渐主导盐场经济。与这一进程相结合,在受海水浓度变化影响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盐头、盐灶、宗族、商垣等民间自组织,为了应对朝廷课税需求,灵活运用朝廷“以籍定役”的制度设计,和王朝国家不断对话与互动。因此,沿海的商、民、军、渔、灶等人群不断地转化着身份与户籍,慢慢产生多者合一的宗族和其他社会组织类型,“煮海成聚”,构建出明清东南盐场地区独有的社会结构。



作者简介

黄国信,湖南酃县(现炎陵县)人,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历史系暨历史人类学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兼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史,特别是明清社会经济史,侧重于明清盐业史、商业史、社会史。

代表著作有:

  《区与界:清代湘粤赣界邻地区食盐专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市场如何形成:从清代食盐走私的经验事实出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
      《国家与市场:明清食盐贸易研究》,中华书局,2019年
教材
      《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的理论、方法与案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史料与其他
      《珠江三角洲盐业史料汇编:盐业、城市与地方社会发展》(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
      《西樵历史研究——历史学田野实践教学成果集》(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海屋集:黄启臣教授八十华诞暨治史六十年纪念文集》(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


叶锦花,女,1984年生,福建漳州人,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09-2012.06就读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获学士学位、博士学位。2012.12-2021.04任教于兰州大学经济学院。2021.05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史学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史、经济史、历史人类学。


李晓龙,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暨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区域史研究》编辑部主任,研究方向:明清及近代社会经济史、盐业史、历史人类学。


徐靖捷,女,江苏宿迁人,博士,广东财经大学应用社会学系教师,现任华南商业史研究中心主任。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社会变迁。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