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以外的地方乡土教材,其主要功能是识字,同时兼有伦理道德教育、知识技能传授等作用。这类民间底层的乡土教材,内容涉及传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民俗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研究有重要资料价值。
近年来,随着学界对地方文化研究的日益重视,对杂字文献的关注也逐渐增多,李国庆先生《杂字类函》等资料汇编的出版以及戴元枝《明清时期徽州杂字盛行原因探析》与宋坤、邹蓓蓓《太行山文书中民间识字教材“杂字”研究》等许多相关论文的发表,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杂字文献相关研究的向前推进。
广西梧州学院王建军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收集珍稀岭南杂字文献,经整理后编定为15册《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集刊》(下文简称《集刊》),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影印出版。
《集刊》的问世,为保护岭南地区珍稀杂字文献、推动岭南地区杂字文献研究,为学者充分利用杂字文献在民俗学、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的资料价值,可以提供较大的文献帮助和资源便利。
一、《集刊》杂字文献的收集
王建军教授主编的《集刊》,共收录101册杂字文献,所属地区涵盖了中国的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地区以及历史上深受汉文化影响的东南亚国家诸如新加坡、越南等。其中有多部一线孤悬的地方文献,如玉林《七言杂字》《四言杂字》2册、桂林《捷径杂字》(抄、刻本)4册、桂林《六言杂字》1册、平乐《新编四言杂字》1册、南宁《七言杂字》1册、梧州《疍家杂字》1册、越南《日用常谈杂字》《四言杂字》《七言杂字》3册、贺州《四言杂字》1册,等等。
王建军教授收集杂字文献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一为网络蹲守,在孔夫子旧书网等发现珍稀杂字后,立即收购原书或电子版;二为实地考察,王教授七年来辗转百色、南宁、桂林、贵港、梧州、贺州、肇庆、广州、东莞等地,文献调查地点多达二十多个县市、五十多个乡镇以及为数众多的自然村,调查的对象主要有村落农民、各类行商坐贾、民间古籍文献收藏者以及重要的市县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三为联合书商,通过与书商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据守古玩旧书摊,互通消息,全力收集版本罕见的岭南杂字文献。
在克服了诸多困难,花费了巨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和不菲的物力之后,王教授最终将散落各处的岭南杂字逐步聚集起来,在进行相应研究后将其中最具价值的孤本善本文献影印出版,为更多学者的研究使用提供便利。
二、《集刊》杂字的编辑
为了保证书稿所收文献的影印效果,王建军教授为书稿使用到的影印图片统一做了高清扫描,在进入出版流程后,经过技术员的修图处理,图版原有的文字信息最终得以清晰完整呈现。在收录的101种杂字文献中,除极个别原文献在流传保存过程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缺损而导致的原件脱页、脱字无法配补等情况外,绝大多数文献页面内容都完整、清晰,便于研读利用。
由于杂字文献以抄本居多,造成收录的部分文献或缺失题名、或原页面中无页码次序对应标识,极易在编排中造成题名难以确定以及编排次序的混乱失误。为了保证书稿的编校质量,王建军老师在繁忙的教学科研之余,多次特地从梧州赶到桂林,对《集刊》的目录和图片顺序逐一清点确认,最终使杂字文献题名与内文排序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本书收录的101种杂字文献中,共有5种实际属于东南亚国家刊行使用的善本杂字文献颇具特色。其收入本书虽与书名“岭南杂字”的地域范围限定略有冲突,但从文献的形成、传布及其内容特征上考察,这些在新加坡、越南等地流传使用的杂字与中国岭南地区的杂字实际上一脉相承,在杂字内容特点与编写体例等方面呈现出紧密的联系。该部分东南亚地区杂字实为汉文化向这一地区传布过程中重要的实物证据,这些珍稀文献在一定程度上更能突显出岭南杂字的独特文化研究价值,值得学者们投注以更多的重视。
在《集刊》第二册中还收录有成书于1964年的一种《新编四言杂字》,该种文献是桂林市平乐县教委为推进全县扫除文盲工作而编写的识字普及本。该杂字内容上极具广西地方特色,以农民群众为使用对象,以四言杂字歌的形式敷衍成文,按二十四节气为序,描绘出广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幸福生活、积极生产的生动画面,兼有普及广西独特的民风民俗、地理、物产等知识,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拓展基层民众知识面等的独特价值,也充分体现了杂字在现代社会中的延伸,是极具史料价值的广西新编杂字文献,弥足珍贵。本书将之作为一个特例收入《集刊》,以为研究者的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资料样本。
三、《集刊》杂字研究的潜力
本集刊收入的杂字文献,其出自地以岭南地区为主体(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地区),是研究这一广大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等的重要参考资料。
杂字作为旧社会中下层民众接受文化教育的载体,见证着普通民众接受文化的特殊方式,也见证着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传统基层社会特有的普及、传承方式与发展路径。杂字以其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如歌诗、韵文、图画、书信等等,将识字的乐趣跃然纸上,为普通下层民众识字、明礼、知教化等提供了可能。杂字作为一个时代的地方文化见证者,许多文本本身也处处表现出深深的地方文化印记。“杂字”名字中的“杂”,并不全然是杂乱随便的含义,更多的是对一时一地社会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记录。无论是杂字文献本身,还是以杂字文献内容记载所折射出的社会万象,都可以视为丰富多彩的学术资料,具备亟待挖掘的深厚研究潜力。
杂字研究的现状虽然呈现出地域范围内的百花待放,但是地域特征浓厚的杂字文献实不乏突破地域局限,以跨地域思维来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以本《集刊》中收录的杂字文献为例,其内容即已表现出了以岭南地区为核心,辐射东南亚的趋势。仅以附录收入的如越南、新加坡等深受汉文化圈影响的地区刊刻使用的部分杂字文献为例,其对研究历史上中华文化以岭南地区为依托而向外延展的过程、特点及价值,即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深入发掘,需要学者们付出更多的学术努力。
王建军教授将自己多年收集的百种珍稀岭南地区杂字文献影印出版,可以为学者们研究岭南杂字提供文献支撑,为学者们在引用岭南杂字文献时提供高效便捷的途径,可以说这是为推进相关研究进程迈出的重要一步。相信在今后更多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下,杂字文献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一定会迎来更多的重要成果。(文/广西师大出版社 鲁朝阳、刘扬)
《清至民国岭南杂字文献集刊(全15册)》
作者:王建军 主编
定价:12000.00元
开本:16开 精装
出版时间:2018年12月
书号:978-7-5598-1277-3
(左)《常识杂录》书影
(右)《东园杂字》书影
(左)《绘图妇孺五行字》书影
(右)《七十二行杂字》书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