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档案文献 >> 内阁档案 >>
常越男《清前期满洲八“著姓”家族研究》
来源:《历史档案》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01-31

出处:《历史档案》2021第3期

摘要:自古王朝创立离不开世家大族鼎力相助,清朝的创建亦有赖于满洲世家大族的支撑。其中的瓜尔佳氏、钮祜禄氏、舒穆禄氏、赫舍里氏、他塔喇氏、觉罗氏、佟佳氏、纳喇氏尤为显赫,即所谓八“著姓”。八“著姓”家族以归附早、军功卓著、参与文化建设、与皇室联姻等为特征,成为辽左望族、满洲新贵,主要有军功型、文化型、驻防型三种类型。其先祖忠于皇室,将家族命运与帝业紧密相联;其核心人物或集团与皇族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他们承袭世职、配享太庙、入昭忠寺、贤良祠,与皇室通婚,后代得到清廷重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君臣一体,良性互动,家族因而得到发展,并对清朝的政治取向影响颇大。八“著姓”家族的发展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清初皇族内部、八旗内部的派系斗争,直接影响了八“著姓”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八旗氏族影响力逐渐削弱和皇权加强的动态变化。

关键词:满洲 著姓 君臣互动 家国关系

后金开国,涌现出一批军功卓越的满洲勋戚之臣。入关后,逐渐发展形成一批满洲世家大族,尤以八个“著姓”最为显赫。他们以归附较早、军功卓著而发展为满洲望族,成为后金和清前期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群体。作为满洲世家大族的代表,他们将家族利益与国家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扛鼎之力,成为清朝的砥柱。有关满洲世家大族,以往研究中有“满洲世家”“满洲贵族”“八旗贵族”等称谓,涉及满洲世家大族的整体研究与个案分析,其中以满洲八“著姓”家族为研究对象的相对要少。③本文以满洲八“著姓”家族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特征,揭示家族发展与满洲君臣关系、家国利益的关联,以期对清前期政治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满洲八“著姓”家族的类型与特征

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满洲世家大族,他们在清前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十二月,乾隆帝初政伊始,认为“八旗满洲,姓氏众多,向无汇载之书,难于稽考”,要求满洲大学士会同福敏、徐元梦等详查八旗姓氏,编纂《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一书,此中也有“满姓不彰,将来必有数典忘祖之一日”的忧虑。《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名义是满洲之谱,针对满洲氏族,将“勋旧戚畹”与“庶姓”并载,标注八个“著姓”———瓜尔佳、钮祜禄、舒穆禄、赫舍里、他塔喇、觉罗、佟佳、纳喇,显示了官修谱牒的倾向性。“著姓”界定了满洲精英阶层,其中“勋业最著者,冠于一姓之首”,一姓氏的首位传主,被认可为该氏族的杰出代表。列于一姓之首的家族较为强盛,由此在同一姓氏之内,区分了等级。八“著姓”家族被编排在《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突出位置,与他们在后金、清初的卓越贡献密切相关。这些家族主要有军功型、文化型、驻防型三类。

(一)八“著姓”大族以军功型为主,此类家族以军功卓著的先祖为形象代表。如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伊尔根觉罗氏赫臣家族、阿尔塔什家族,佟佳氏巴笃理、扈尔汉家族等。

以瓜尔佳氏费英东、钮祜禄氏额亦都、舒穆禄氏扬古利、佟佳氏扈尔汉为代表的“著姓”家族,先后参加了后金、清初的一系列战争。如天命四年(1619)的萨尔浒之战,钮祜禄氏额亦都、瓜尔佳氏费英东、舒穆禄氏扬古利、佟佳氏扈尔汉等“争先赴敌”,对战争大捷做出贡献。崇德五年(1640),爆发了持续将近三年的松锦大战。伊尔根觉罗氏赫臣的长子克福“追杀敌众至锦州城南高台,斩获无算”。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钮祜禄氏敖德“三入山海关”,瓜尔佳氏奇玛禅“命以护军从大兵入山海关,阵亡”。

很多八“著姓”子弟还参加了征讨农民军、统一全国的民族征服战争。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三藩之乱”爆发。八“著姓”子弟参与了平乱,如纳喇氏金台石家族的穆占、吴丹,孟格布禄家族的马缉、喀尔启,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的宜里布等人,是平叛的重要满洲将领,军功卓著。康熙中期,西北发生了准噶尔部噶尔丹的叛乱,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大批八“著姓”的子弟随驾出征,据统计,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有21人参加了这次战争。在乾隆帝标榜的“十全武功”的系列战争中,也有一批八“著姓”子弟从战。伊尔根觉罗氏乌什哈达先后征缅甸、金川、台湾、廓尔喀等处,“历百战而成功”。嘉庆时期平定五省白莲教起义,伊尔根觉罗氏的承禄曾在湖北、陕西、四川边界追剿教匪,因功得超等功牌二次,蒙恩加副将。总之,八“著姓”将士在满洲贵族打江山、守江山的军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功家族的成员由军功而入政治,成为清廷枢要权臣。后金、清初设置五大臣、八大臣、十六大臣、议政大臣、辅政大臣等文武中枢之职,其人选多考虑人品、能力、功绩、家族出身,满洲著姓家族的成员是重要组成。国家政权稳定之后,部分满洲大家族成员担任封疆大吏,参与地方治理,继续发挥政治影响力。

(二)文化型家族致力于清初政治文化建设,对满蒙汉文化交融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国家文化建设的发展,满洲广泛地吸纳先进的中原传统文化,八“著姓”成员自身文化素质普遍提高,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名臣,致力于清初政治文化建设,或以科举起家,对满文的创立、史书的修纂、翻译、满蒙文化交流有贡献,以文学、史学等形式为统治者传输儒家政治文化。如赫舍里氏希福家族深受蒙、汉文化影响,舒穆禄氏徐元梦家族、伊尔根觉罗氏顾八代家族、西林觉罗氏鄂尔泰家族等受汉文化影响尤大。

后金草创之初,文化相对落后,随着军事战略部署的实施,统治者逐步体会到发展文化事业对政权稳定的作用。天命时期,涌现出一批被赐号“巴克什”的文臣。所谓“巴克什”,“亦作榜式,亦作把什,乃清语文儒谙悉事体之称”,“犹汉人言‘文儒’云”。这一时期巴克什的执掌没有明确分工,主要负责文职性工作。《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赐号“巴克什”有13人,其中9人来自八“著姓”。这一时期,满洲统治者已经开始意识到加强国家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巴克什”们是其得力助手。

天聪三年(1629),设立“文馆”,职掌翻译典籍,记注本朝政事,“分命满汉儒臣,翻译记注,欲以历代帝王得失为鉴,并以记己躬之得失焉”。钮祜禄氏库尔缠召直文馆,“编纂国史,有功记注”;瓜尔佳氏罗硕、瓜尔佳氏刚林等“命直文馆”。他们积极翻译汉书、记注当朝政事。天聪十年三月,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分任职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记内三院大学士13人,⑧其中有7人是属于八“著姓”;谥号为“文”有15人,8人为八“著姓”成员。

康雍乾时期,八“著姓”家族有入值内阁、翰林院等文化色彩浓厚的职能部门,或充任经筵讲官,传授经史传统文化;也有任职于国史馆、实录馆、四库全书馆等部门,投身于史志的纂修。他们还积极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进士。如康熙年间钮祜禄氏德龄、拉都立;雍正年间钮祜禄氏查克丹;乾隆年间瓜尔佳氏吴达善、瓜尔佳氏依兰泰、钮祜禄氏瑞保、叶赫纳喇氏那淳、达林;嘉庆年间伊尔根觉罗氏图隆阿、恩科进士伊尔根觉罗氏成格等。

文化型家族,致力于向满洲高层决策者传达一种政治信念与政治文化,提供借鉴。

(三)八“著姓”中的驻防家族,承担“移民实边、驻防之任务”,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群体。如赫舍里氏洼尔达家族、乌海家族,他塔喇氏贝楞额家族等,他们既有未能从龙入关而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满洲家族,又有入关后由京旗拨往边地的家族。这些并不显赫的家族,顺应战略军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调遣迁移,作为八旗驻防,守卫边疆,为边疆的稳定起到作用。将这些满洲家族迁出京师,也是清廷解决八旗生计问题的策略之一,八旗兵丁在驻防地衍生人口,“驻防而以为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京师的八旗生计压力。

总之,清前期的八“著姓”家族扎根八旗,屡立卓著的军功,参与重大军国战略决策,着力政治文化建设,对这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君臣良性互动与八“著姓”家族的发展

八“著姓”家族的功绩推动了其家族的发展。活跃在后金、清前期军事、政治领域的八“著姓”家族与爱新觉罗皇族保持密切的君臣关系,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君臣一体,良性互动,休戚与共,家族因而兴旺。

早期满洲社会有淳朴的忠主观念,八“著姓”家族秉承忠主、忠君意识。他们的先祖们忠于皇室,心系君上,将家族命运与帝业紧密相联。这些典型家族的代表人物,费英东、额亦都、扬古利、扈尔汉等,皆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古出”(满文gucu,朋友之意)、起兵之初忠诚的追随者。他们扈从努尔哈赤左右,辅政征战,建国创业。清帝给予八“著姓”开国功臣优渥的待遇,家族也获得清帝的青睐与恩养。

从封爵及赏赐奴仆、土地、牲畜、金银、绸缎、布匹等,到后来授予官爵厚禄,世袭佐领,成为满洲社会的显贵,这些大姓家族稳定地立足于清朝上层社会。那些忠于君主、砥砺臣节的功勋大臣,被赐予世职世爵、配享太庙、亲临赐奠等。其中以“开国勋臣之冠”费英东、额亦都、扬古利等人为著。

后金开国元勋的子嗣承袭世职。例如扬古利(超品公)、费英东(三等公)、额亦都(一等子)的子孙中,扬古利的次子塔瞻袭超品公后,缘事削超品公为一等公;额亦都的后代图尔格、阿里衮、丰升额等陆续进爵为二等公、一等公;乾隆四十三年(1778),念及费英东的功劳,对其后代加恩晋封为一等公。

配享太庙,也是勋臣的一种殊荣。崇德元年,始建太庙,以费英东配享,“我朝异姓勋臣,侑飨清庙,以直义公为首”。同时,“太宗文皇帝追封公为弘毅公,配享太庙”。顺治九年,顺治帝命为费英东、额亦都立碑。此后,又命扬古利配享太庙。八“著姓”诸臣配享太庙,因其“佐命元勋,汗马百战,功在旂常”。

清帝亲临赐奠也是笼络满洲大臣的重要举措。从康熙三十七年开始,清帝在历次东巡中,先后七次亲自对额亦都、扬古利、费英东等满洲大臣赐奠。康熙三十九年,敕立《开国佐运勋臣武勋王扬古利直义公费英东弘毅公额亦都碑》,另有赋诗赞颂。乾隆帝东巡期间,御制诗文,褒奖功勋,宣扬君臣之义。

东巡赐奠之后,清廷施恩,荣及后代。道光九年(1829)八月,道光帝诣盛京。此前,要求吏部题报开国功臣后裔的职名清单,吏部题报了费英东的后裔4人:“一等信勇公·委散秩大臣盛桂、銮仪卫冠军使盛筠、福建按察使岳良、湖北宜昌镇总兵珠尔杭阿。”额亦都的后裔9人:“御前侍卫·内阁学士·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吉伦泰、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銮仪使博克顺、三等承恩公·委散秩大臣盛福、一等公·头等侍卫巴雅尔绰克托、三等承恩公·佐领和世泰、乾清门头等侍卫景行、安徽安庆营副将长喜、阿克苏办事大臣·镶白旗蒙古副都统长清、喀喇沙尔办事大臣萨迎阿。”扬古利的后裔2人:一等英诚公·领侍卫内大臣·镶黄旗蒙古都统福克津、銮仪卫云麾使·乌鲁木齐领队大臣玉芳。这些著姓家族的后代,得到了相关的赏赐。如费英东后裔盛贵扈从皇帝至盛京,“晋散秩大臣,并赏花翎黄马褂”;銮仪卫冠军使盛筠“加恩赏戴花翎,并赏穿黄马褂”。

入昭忠寺和贤良祠,是清廷对有功大臣的一种肯定。雍正二年,雍正帝敕建昭忠寺,祭祀开国以来“致命立功、尽忠报国”的名臣,弘扬劝忠之典,抚恤殉节功臣。御制昭忠寺碑文中指出:“朕惟疆场用命,因敌忾以效忠;行阵争先,值临危而殉节。追寻壮概,殊切轸怀。载建丰碑,用光崇祀……悬之巨榜,表厥忠勋。锡以纶章,昭兹节烈。”雍正八年,又下令于京城内白马关帝庙之旁,选择吉地,特建庙宇,命名贤良祠,入祠之员需“才德著闻,完名全节者”。瑏瑡一部分八“著姓”家族成员因军功卓著或德才兼备,入祀昭忠寺或贤良祠。贤良祠落成当年,满洲大臣入祀5人,他们是大学士图海、都统赉塔、尚书顾八代、尚书玛尔汉、总河齐苏勒。其中顾八代为伊尔根觉罗氏、齐苏勒为纳喇氏,来自八“著姓”。入祀祠者,为忠诚体国、效忠宣力的典范。以钮祜禄氏为例,十六房遏必隆支九世音德、十世阿里衮父子,分别于雍正十年十一月、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入祀贤良祠。皇帝对他们的评价是“端方恪慎,王事克勤”瑏瑢、“实属为国宣力之人”。瓜尔佳氏尼雅济布家族的吴达善、舒穆禄氏徐元梦家族的舒赫德、伊尔根觉罗氏赫臣家族的伊桑阿、西林觉罗氏的鄂尔泰等人,在乾隆年间皆入祀贤良祠。

乾隆朝平定回部、准部后,于紫光阁图画功臣像,自此成例。列入功臣的重要将领,是在战场上效忠国家的榜样。如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十六房遏必隆支的十一世特通额、特成额、十房益尔登支的十二世索诺穆策凌等人,被列为功臣,图形紫光阁,绘入功臣像。

对于勋旧大臣的后代,清廷亦有相关的政策倾斜。清帝选拔“著姓”大臣的子弟担任领侍卫大臣、侍卫等职。“爰选其子弟,命曰侍卫,用备宿卫侍从”,统于领侍卫内大臣。清前期,“领侍卫内大臣向以亲信大臣充补”,“以王公勋戚大臣为之,位极尊崇,如汉魏前后将军之秩,职綦重焉……若御前侍卫,多以王公、胄子、勋戚、世臣充之,御殿则在帝左右,从扈则给事起居,满洲将相多由此出”。八“著姓”中涌现了一批领侍卫内大臣。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进行统计,八“著姓”家族中,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的瓜尔佳氏有费英东侄子鳌拜、瓜尔察(瓜尔佳氏费英东之侄),孙颇尔喷(费英东之孙),侄孙纳穆福(费英东侄孙),曾孙富尔丹、哈达哈(费英东曾孙)等;钮祜禄氏有额亦都之子益尔登、遏必隆,孙阿灵阿、音德,曾孙讷亲、阿里衮、噶都、萨穆哈、阿尔松阿,元孙特成额等;舒穆禄氏有扬古利次子塔瞻、孙艾星阿、曾孙富善、元孙海金、曾侄孙巴浑徳等;赫舍里氏有索尼长子噶布拉、三子索额图、五子心裕、孙常泰等;他塔喇氏有岱图库哈理的元孙额尔金、曾侄孙阿密达等;西林觉罗氏有鄂尔泰等;佟佳氏有巴笃理家族的伊勒慎等;纳喇氏有苏克萨哈、苏克萨哈之子查克旦等。

这些满洲大臣子弟深受信任,扈从皇帝左右。三藩叛乱时,钮祜禄氏噶都(额亦都曾孙)掌管禁内守卫,“乃相度禁闱,严设守卫,日夜侍景运门四十余日,衣不解带,不时巡察,未尝一时少怠,禁内极为严肃”。佟佳氏的伊勒慎从乾隆中期开始担任领侍卫内大臣,数十年驭下有方,尽职尽责。“先恭王与之交最契,尝言公虽无赫赫名,然驭下最严肃。每早朝,黎明,公独正襟坐中左门,将入直侍卫按簿呼唱,朝服佩刀,率之以入,有迟至者,令其次日自负幞被出以辱之。景运、隆宗二禁门内,非奏事入待旨及上所宣召者,虽王公大臣不许私入。故当时禁御严警,有终身列部曹而不识乾清门者。自公故后,日渐废弛,至有侍卫旷班,累日不至。”八“著姓”领侍卫大臣们以“禁御严警”来守护主上,尽忠职守。

清帝对这些功臣子弟,多有赞扬与激励。如崇德六年,钮祜禄氏额亦都第十六子遏必隆,跟随皇太极征明,至松山,与明经略洪承畴作战,英勇搏击,皇太极大加赞赏:“巴图鲁之子,仍巴图鲁也。”乾隆中期第二次平定大小金川,十六房十世的特成额、十一世的丰升额战绩卓越。乾隆帝称赞特成额:“惟谓世家而多纨绔,后生可畏,不忘祖父。是予所嘉,是予所怜。愿予世臣绵此万年。”并赞丰升额“无愧乃祖巴图鲁公额宜都之风”,“征剿金川,奋勇著绩。嘉其克绍祖风,于公号加‘继勇’以旌之”。“继勇”二字,表达了乾隆帝对满洲世家的期待,希望他们能继承先辈传统,前赴后继,为国效力。

对这些“大臣之子孙”,清帝另眼相看,格外留意。顺康年间,张玉书为额亦都第十子益尔登所书墓碑中,称颂清廷对世臣子弟“长养培护,传之累叶”,而额亦都父子“以至勇为父,以忠直为子,其为不朽”。康熙三十年,额亦都家族的十房十一世渥式哈,被选为二阿哥侍从。康熙帝指出:“渥式哈乃大臣之子孙,有气概,汉伏好,当善遇之。”三十九年,康熙帝御景山,与诸王大臣议论,提到:“以前大臣多存私念,彼此结怨,不能一心为主。惟公遏必隆可称一心为主,甚属敬慎。继之者,惟英赫资之父(嘎都)一人。今鲜其人矣。”对额亦都家族的遏必隆、噶都进行褒奖,将他们作为大臣的榜样。雍正元年,拣选各部郎中优劣,十房十一世的恒德列于其中,雍正帝指示“恒德系大臣子弟,朕保其必能管教属下”,授参领,显示了对世家子弟的偏爱。

此外,皇室与八“著姓”家族的通婚,亦体现了皇帝对家族的重视。通过与皇室婚姻,巨室之家与皇室增加了姻亲纽带,提升了家族的政治地位,此处不赘述。

得到皇家特殊恩荣的“著姓”子弟们,也经常对清廷表达本家族的忠荩之意。乾隆八年,乾隆帝东巡,亲奠钮祜禄氏额亦都,随后该家族的后代有多人上奏谢恩。镇守直隶泰宁等处地方总兵官公元认为先祖“蒙列圣宠荣频赐,实旷世难遇之恩”,表达了“竭尽驽骀,继先臣之遗志,益思勉图报效”之心。广州将军策楞的奏折中,提到“惟有务竭驽骀,勉图报称,并期阖族人等一举一动咸思逾格之主恩。随事随时克尽当官之职守,冀仰报于涓埃,藉答圣主洪恩于万一耳”。

“一心事主,忠诚不二”,是八“著姓”子弟得以褒奖、家族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于八“著姓”子弟干预皇权的行为,清帝会毫不容情地给予打击和惩罚,有时亦念及一部分人为功臣之后,曲赐保全。以瓜尔佳氏为例,费英东、鳌拜之后,因祖先的军功,获得一定的优待。康熙八年,瓜尔佳氏鳌拜因结党专擅被治罪,议政王大臣等列鳌拜三十项大罪,论大辟,并籍其家,其子纳穆福被论死。康熙帝念其“效力年久,不忍加诛”,纳穆福免死。对于鳌拜之弟巴哈,亦念其“宣力年久,贷其罪,并免籍没”。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念及辅佐开创的功勋大臣们,对鳌拜子孙加恩赏给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对鳌拜之罪予以一定的宽免。雍正五年,雍正帝又下令将鳌拜的一等公爵由达福承袭。九年,给予美名“超武公”。此外,费英东元孙哈达哈、五世孙哈宁阿,在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大小和卓叛乱的战役中获罪。乾隆帝“重念费英东勋劳,不忍刑诸市”,命赐自尽。鳌拜坐罪之后,钮祜禄氏遏必隆曾一度被治罪,因其是顾命大臣及额亦都之子,得到赦免。

清前中期对满洲大臣的优容与奖惩,是清帝治官的一个重要方面,呈现出与汉官管理的差异。乾隆中后期,官方对“臣节”的强调,调整了此前对满洲获罪大臣的优容政策。如鳌拜子孙在康、雍两朝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赦免,乾隆帝却对其进行了否定评价。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指出:“朕惟大臣为国宣勤,功铭钟鼎,尤当深自敛抑,律己奉公,以保全终始。况以辅臣,躬承顾命,翊赞机务,更宜小心谦谨,不可稍涉纵恣。”他斥责鳌拜自恃权柄,擅权违法,邀结党羽,残害大臣,罪迹多端。“若不覆其功罪,明示创惩,在鳌拜一家之侥幸所关犹小,而后之秉钧执政者,无复知所顾忌,将何以肃纲纪而杜奸邪乎”?遂下令待袭鳌拜公爵之德生出缺后,停袭其公爵,但仍法外施恩,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这体现了清中后期对皇权至上的强调,满洲传统的氏族影响力逐渐减弱。

三、清初政治斗争与八“著姓”家族的兴衰

中国古代,家与国关系的演化、利害冲突,始终伴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清朝的创建,有赖满洲八“著姓”家族的鼎力相助,他们开国之功卓著,因此成为清朝的受益者。其家族的发展与国家利益彼此相连,对清朝的政治取向影响颇大。而后金、清前中期国家政治的变迁,也直接影响了这些满洲大族的兴衰。

清初皇位继承制度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此期间,八“著姓”一些成员卷入了皇嗣承袭纷争之中。顺治年间,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康熙时期,鳌拜辅政,索额图、明珠结党,都形成了以某一权臣为主的满洲利益集团。八“著姓”及其家族在这一系列皇权争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家族的政治、经济权益等,使得他们身不由己地卷入了纷争。这其中既有皇帝与权贵集团的矛盾,也有满洲八旗内部的利益之争。

崇德八年八月,皇太极驾崩,皇位继承产生纠纷。在这场皇权角逐中,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的图尔格、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的鳌拜、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的索尼等人,皆拥护皇太极诸子继位。最终,福临年幼即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政,这是满洲内部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摄政期间,八“著姓”部分家族忠于顺治帝,如赫舍里氏希福家族、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其中,赫舍里氏的希福、索尼等人,“不附睿亲王,于政事多以理争,王由是恶之”;钮祜禄氏的图尔格、遏必隆等人,皆不依附摄政王。与之相反,一部分家族依附摄政王多尔衮,如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他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崇德年间,扬古利战死,其从弟谭泰成为舒穆禄氏家族的中心人物,是摄政王派系中的重要人物,在朝身居要职。他塔喇氏的岱图库哈理家族隶满洲正白旗,与掌管两白旗的睿亲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岱图库哈理之孙英俄尔岱深受摄政王多尔衮的器重,委以重任;其曾孙苏纳海曾任多尔衮的护卫;同族萨弼图之弟博尔辉也属多尔衮派系。多尔衮死后,舒穆禄氏和他塔喇氏家族的主要人物受到处分。

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驾崩”,遗诏命正黄旗赫舍里氏索尼、正白旗纳喇氏苏克萨哈、镶黄旗钮祜禄氏遏必隆、镶黄旗瓜尔佳氏鳌拜为大臣辅政。四人分别来自满洲八“著姓”的希福家族、金台石家族、额亦都家族、费英东家族。他们被委以辅政,源于他们在皇太极身后的皇嗣斗争中,旗帜鲜明地站在孝庄文皇后一边,支持顺治帝,反映了皇室对满洲大姓家族的青睐和倚仗。

四辅臣辅政后期,鳌拜专权。康熙帝除鳌拜,进一步加强了皇权。随后又形成了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的索额图、纳喇氏金台石家族的明珠二人分结党羽、互相倾轧的局面,并牵涉了康熙年间的皇位之争。赫舍里氏家族力拥太子允礽(索额图侄女孝诚仁皇后所出),索额图因协助太子“潜谋大事”威胁皇帝,被拘,死于禁所。其子格尔芬、阿尔吉善被诛。索额图以依附皇太子、觊觎皇位而得罪,并祸及后代,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由此走向衰落。而与索额图对抗的纳喇氏明珠一系,不附太子,明珠之子揆叙结交八阿哥允禩。雍正帝即位,揆叙被追夺谥。

上述清初皇族内部、八旗内部的派系斗争,直接影响了八“著姓”家族的兴衰,制约着这些家族的发展。如康熙初年,此前在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颇受恩眷“宗族强盛”的舒穆禄氏扬古利家族渐渐退出政治舞台。这种变化,一方面源于该家族的子嗣相对要少,家族延续性弱一些;另一方面,以谭泰为代表的家族政治立场,影响了该家族的前途。再如塔喇氏岱图库哈理家族因依附摄政王,受到冲击。此后在鳌拜专政期间,又因两黄旗和正白旗的旗地之争,代表人物户部尚书苏纳海被“矫诏论死”,再次受到打击。

来自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的鳌拜在辅政期间专擅独断,很多成员受到牵连,进而影响到家族的整体发展。赫舍里氏希福家族、纳喇氏金台石家族因康熙年间索额图、明珠党争而受到重创。雍乾时期的西林觉罗氏鄂尔泰家族,在短期内涌现出众多的封疆大吏。这种裙带关系,使得该家族在乾隆中期走向衰落,乾隆帝以打击朋党的名义,将鄂尔泰子侄从重要的职位中剔除,他们或战死,或被赐死,或不担任要职。

那些较少涉入政治斗争的家族,如钮祜禄氏、伊尔根觉罗氏、佟佳氏等家族的发展并未受到明显阻碍。钮祜禄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维护皇权,家族发展较为稳定。再如舒穆禄氏徐元梦家族,在康熙朝索额图、明珠结党事件中,态度明确,“论者谓康熙一朝不附明珠、索额图者,汉臣惟潜庵汤公(汤斌)、环极魏公(魏象枢)、华野郭公(郭琇),满臣则德格勒公与公二人而已”。可见,维护皇权的一些家族,发展比较稳定;而一旦侵犯君主权威,家族的发展势必被阻碍。随着清初皇位继承制度不断完善、皇权的加强,八“著姓”的利益集团逐渐趋于瓦解。

八“著姓”成员战斗力的削弱,是其家族衰落的重要原因。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国家由乱达治,满洲家族的参战机会逐渐减少,也使得满洲家族的军事优势逐渐丧失。后金、清朝建立政权、巩固政权的诸多战争都离不开八“著姓”家族的浴血奋战,但在保留满洲“国语骑射”的传统方面,情况并不乐观。舒穆禄氏徐元梦因为不精通骑射,“不能挽强”,受到康熙帝处分。以瓜尔佳氏费英东家族为例,第八代费英东之后,该家族涌现出图赖、杨善、卓布泰、鳌拜等一系列军事将领,皆以军事见长,从而使该家族得到发展。雍乾时期,该家族出现了傅尔丹这样的名将,但其军事方面的功绩已远不如祖辈。费英东家族十二代、十三代子孙,元孙哈达哈、五世孙哈宁阿等人因征战不利而获罪。再如钮祜禄氏额亦都家族,乾隆年间的讷亲、策楞、达尔党阿等人在军事上也多有失误。这反映出英勇善战的家族传统正在消失。

八“著姓”家族的兴衰,也反映了清朝政治上的一些转变。勋旧大臣子弟参与军事行动逐渐减少,获得军功的机会亦因此减少,其在军事方面的优势成逐渐衰弱态势,从侧面说明八旗战斗力下降;八“著姓”家族入仕的情况也呈下降趋势,反映出国家行政体制的成熟,由依赖满洲功臣子弟向选拔专业性官僚转变。

康熙年间,翰林院掌院学士张玉书为钮祜禄氏额亦都子二等伯忠直公宜尔登撰写墓碑,文中曰:“国家之有重臣,犹九庙之有宗器、巨室之有栋梁也。其用之也,非一日之报;则其蓄之也,亦非一日之积。宋苏文忠(轼)铭张文定(方平)之墓谓:仁宗在位四十余年,蒐揽天下豪杰,既自以为股肱心膂,而又留为三世子孙百年之用。……伏观祖宗朝,英杰景附,际会风云,长养培护,传之累叶,更有度越前代万万者。”这段碑文表明两层意思,一是“重臣”与清廷有密切关系,他们为王朝祖庙的“宗器”,是政权大厦的“栋梁”,反映了勋旧之臣与清廷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二是开国功勋多为“天下豪杰”“股肱心膂”,恩泽延至三代子孙,以为“百年之用”。此言说明清廷对世家大族的高度倚重。清朝对待八“著姓”家族沿用了历代王朝的传统做法,使其“忠勇忘身”,“效力宣猷”,家国利益相连,矢志不渝地效忠清朝。

满洲八“著姓”家族的兴起,源于家族大部分成员在军事上、政治文化上的成就,与皇室通婚对家族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家族的持续发展,一方面受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平衡家族利益与国家利益。对皇权的维护,是这些满洲家族得以延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而家族代表人物的擅权结党,则会对家族的发展造成阻碍。八“著姓”家族的兴衰,反映了八旗氏族影响力逐渐削弱和皇权的加强。后金、清前期满洲世家与皇权之间的较量,皇权逐渐排除世家大族的牵绊而得到强化。随着清中后期王朝由盛而衰,大部分满洲家族也走向衰落。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