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档案文献 >> 馆藏信息 >>
徐有威丨中国地方档案馆和企业档案馆小三线建设藏档的状况与价值
来源:社会史 作者: 社会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6-01

内容提要:小三线建设系19601980年代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进行建设。时至1985年底,全国小三线拥有229家企事业单位。小三线建设研究是中国当代史研究的新课题,本文介绍了收集和整理有关小三线建设的政府和企业档案的近况,以及这些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在推进当代史学科发展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认为,只有在尽可能完整收集利用相关档案的基础上,同时辅以其他各类史料,才有可能开展对小三线建设全方位和严谨的科学研究,令其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最终拓展为中国当代史学科的重要分支。同时作者呼吁档案管理部门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整理公布中国当代史方面的档案资料。

关键词:小三线建设/地方档案/企业档案/中国当代史

 

小三线建设系19601980年代全国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战备为中心、以地方军工和工业交通设施为主的全国性经济建设战略。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一、二线(沿海沿边)28个省区市的腹地,依靠地方自筹资金开展建设。时至1985年底,全国小三线拥有229家企事业单位,职工人数25.65万人,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固定资产原值31.5亿元,建筑总面积1377万平方米,国家累计投资29亿元,累计实现利润15.9亿元。①时至1980年代中期,全国小三线建设进入调整阶段,这个工作持续10多年后得以全部完成。

小三线建设属于三线建设的一部分,在过去几十年中因为其军工企业身份而秘不示人。20118月,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主编的《史林》杂志,出版了由笔者访谈的《我在皖南小三线的经历——许汝钟先生访谈录》,将小三线这三个字首次公布于世,从此曾经一度轰轰烈烈的小三线建设开始进入国内外学术界和公众视野。2013年笔者的研究课题“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荣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由此小三线建设研究成为国家级课题,从各方面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笔者这个研究团队多年来不断努力,全力以赴地收集和整理小三线企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至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计划在本文中重点介绍已知的各地小三线档案资料的馆藏情况,以及笔者研究团队依据这些资料进行研究的心得。

政府档案中的小三线

小三线建设是19601980年代全国28个省区市主导下的重大经济建设,因此28个省区市档案馆收藏的政府方面的档案资料,自然成为笔者寻觅的首选对象。

19651988年,在全国各省区市小三线建设中,上海小三线建设是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的后方工业基地。1988年,上海将在皖南和浙西的上海小三线81家企事业单位无偿移交给安徽省和浙江省。上海市档案馆由此收藏了数量巨大的相关档案资料。

据上海市档案馆编著的《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下卷《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全宗名册》,上海档案馆馆藏的有关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卷宗按照相关领导机构检索,包括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B661971197319771986794),上海市小三线协调办公室(B781984199279)。按照管理机构检索,包括上海市后方基地管理局(B67196619913587),上海市后方轻工业公司(B68197019882112),上海市后方机电工业公司(B69196919911531),上海市后方仪表电讯工业公司(B70196619922082),上海市后方化学工业公司(B71197019921285)。按照具体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检索,包括上海金星化工厂(5305)(G1197119882105),上海卫星化工厂(5355)(G2197019881919),上海红星化工厂(5345)(G3197019883203),上海燎原模具厂(5323)(G419691984918),上海光辉器械厂(5304)(G519701979377),上海万里锻压厂(5313)(G619701986185),上海红光材料厂(5313)(G71974198573),上海光明机械厂(5303)(G819701986977),上海前进机械厂(5317)(G91960196974),上海永红机械厂(5327)(G10197810),上海胜利机械厂(5303)(G1119601969561),上海协作机械厂(9383)(G121969198622),上海红旗机械厂(G13197181),上海联合机械厂(526)(G141962198040),上海协同机械厂(9337)(G1519791986218),上海五洲电机厂(5337)(G16197119786),上海八五钢厂(G17197419788)。以上卷宗共计22247卷。②

目前该馆已开放的上海小三线档案包括B1B66B67B68B103B109B112B119B127B135B146B154B156B189B198B246B248等卷宗,涉及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军品生产、配套生产、后勤服务、与当地的互动和调整等方面,具体内容包括各类上级批复文件、单位请示报告、年度总结报告、上级指导文件、情况反映报告、会议总结报告、生产计划及财务报表等。③

上海小三线81家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安徽徽州、安庆、宣城三个专区下属的贵池、东至、绩溪、旌德、宁国、泾县、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屯溪和黄山,以及浙江临安境内。作为上海小三线曾经的驻地,这些地区的政府档案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已查阅安徽的宣城、宁国、旌德、泾县、绩溪、安庆、贵池、东至、黄山、屯溪、徽州、祁门、歙县、黟县、休宁及浙江临安等16个县市区的上海小三线档案资料,共计228卷,以及各地的分散资料近1800张。其中宣城市档案馆500余张,宁国市档案馆47卷,旌德县档案馆81卷,安庆市档案馆5卷,池州贵池区档案馆7卷,东至县档案馆12卷,黄山市档案馆39张,屯溪区档案馆5卷,徽州区档案馆300余张,祁门县档案馆9卷,绩溪县档案馆3卷,东至县财政局56卷,贵池招商局600张,东至龙江水厂346张,浙江临安档案馆3卷。

这些档案中有政府公文、工作会议纪要,有调整改造工作的报告和总结,有领导干部会议发言、视察工作报告,亦有征用土地申请报告、协议书及批复等,还有交接协议书、物资财产移交细目等,有对小三线建设单位的概况介绍,也有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的方案和利用情况汇报等。这些档案全方位多层面地展示了上海小三线调整改造的历史细节,为研究上海小三线提供了珍贵的档案资料。但是因为上海小三线建设的主体是上海方面,安徽和浙江的档案资料比较零散,不成系统,集中在上海小三线后期调整问题上的资料较多。

小三线建设也是19601980年代北京的重大事件,北京市档案馆中也有不少的资料。这部分档案有100多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关于小三线建设基本情况的档案。关于北京市小三线建设基本情况的档案(即以“三线建设”、“三线”、“小三线”等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有20多卷档案,时间跨度从196411日至19731231日。这一部分主要是北京市计委、市革委会、市劳动局等单位关于中央在一线地区城市后方开展小三线建设的号召下进行建设规划的文件、通知以及保密规定等,参考价值很大。其他卷多为文字后附计划表格形式的档案,其中涉及小三线建设迁厂问题,有关三线建设的计划、投资,国家计委、经委、华北局计委下达小三线建设三年规划项目和交通战备动员计划、军工生产计划,一机部关于加强三线建设的保密规定,以及其他部门支援三线建设的情况等资料。

(2)北京市小三线建设过程中重点建设的工厂,分布在北京远郊区县的房山、门头沟、昌平,以及河北省蔚县和赤城等地。目前从北京市档案馆中查询到8个工厂的档案资料7卷,很有价值。

(3)北京市小三线建设的重点在国防产业,1964年北京市小三线建设启动后,国务院有关部委、华北局有关委办局、北京市有关委办局就军工企业的迁厂、基本建设、生产计划、经费拨付等问题,下发过许多文件。目前从北京市档案馆可查阅的档案来看,有60多卷,其中有些档案对于深入研究北京市小三线建设中国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4)北京市小三线建设中迁厂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北京市档案馆的档案材料中有一些是关于北京市小三线建设中迁厂问题的。如1964年北京市计委下发的《关于小三线建设迁厂问题的有关文件》(005-001-01380)1965年市计委、统计局转发五机部《关于建立地方军工定期统计报表的通知及迁厂情况汇报》(005-001-01219)1965年市计委下发的《关于迁厂、迁校问题的通知》(005-001-01383),等等。⑤

在其他的各省级档案馆中小三线资料同样很多。如笔者所见,19601980年代江西省小三线建设的企事业单位多达60多家,在全国范围内数量仅次于上海。江西省档案馆馆藏的19651983年公布的小三线建设档案有4773件。⑥山东省档案馆收藏的山东省小三线资料,卷宗数和上海的相差无几。山西省档案馆和河北省档案馆也有丰富的馆藏。宁夏回族自治区曾有过两家小三线企业,也收藏不少相关资料。

在各省区市以下的地级市档案馆中,同样也收藏着不少政府档案。江苏小三线曾经在江苏省境内有过9家企业,其中9395厂等5家隶属于淮阴市国防工业办公室,其部分档案目前收藏于江苏省淮安市档案馆内。淮安市档案馆已开放的《淮阴市国防工业办公室19842000年目录》显示,该馆共藏各类小三线档案资料7975卷,共计21804页纸质文件。按照发文单位划分,其中有国防科工办文件(包括江苏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淮阴市国防工业办公室发文)2633卷,计有8817页纸质文件;政府类文件(包括江苏省、淮阴市、盱眙县人民政府及其下属各机关发文)1281卷,计有3475页纸质文件。淮安市的5家小三线工厂9395(淮河化工厂)文件919卷、9489(滨淮机械厂)566卷、9305(天明化工厂)789卷、925(永丰机械厂)809卷、5315(红光化工厂)782卷。此外,该馆还馆藏935厂档案文件75卷、淮阴市光学仪器厂67卷、93154卷、92592卷、94852卷、94952卷、92051卷、9961卷、93851卷、93501卷、93591卷、9451卷、951卷、53751卷。另外还有84卷文件,比较分散,难以归类。

在当前开放的这7975卷档案资料中,根据其内容划分主要包括各类企业的年度总结报告、企业年度生产计划、年度工作要点、企业年度经济指标规划及其完成概况、职工工资改革情况表、劳动工资统计表、基层党组织年报表、党建党委会议、基层党员发展情况表、各类整党材料、各类会议记录会议讲话材料、企业生产设备采购、职工教育和岗位培训以及工伤事故安全生产类资料。此外,还有大量涉及个人的任职通知、调动介绍信、党员名册相关资料。其中不乏重要价值的文件,如企业年度总结类的资料较多,包括淮阴市国防工业办公室下辖的五个小三线工厂的年度工作总结文件,如淮阴市国防工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一九九一年工作总结和一九九二年工作意见的报告》、《关于地方军工系统上半年工作情况》、《江苏省国防工业一九九二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简报》、国营红光化工厂的《一九八七年工作总结和一九八八年工作计划》、《国营滨淮机械厂一九八七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国营九四八九厂一九九二年度工作总结》、《国营九三九五厂一九九二年度工作总结》、《国营九二五厂党委一九九三年工作总结》等。这部分档案文件主要反映了江苏省淮阴小三线企业的全年生产经营状况,从中可以总结小三线企业的整体形势。这些文件中有大量淮阴国防工业办公室和江苏省各级人民政府的发文3914卷,占总量的一半左右。这些政府文件里有许多对小三线企业总结类的信息和涉及小三线的决策类信息,具有重要价值。⑦该档案馆还藏有《国营九四八九厂厂志(19701988)》和《国营九三○五厂志(19651985)》两种,非常珍贵。

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收藏着四川省境内两家小三线企业——国营长城机械厂和国营燎原机械厂的档案,其中仅长城机械厂19682003年的档案就多达1538卷,内容丰富。1980年代中期,两厂都曾经编纂过厂史《燎原厂厂史(19641985)(第一稿)和《国营长城机械厂简史》,这些为南充市档案馆收藏,成为研究四川小三线企业的绝好资料。据悉,在江西省宜春市档案馆中,也存有宜春地区的江西小三线资料。总之,全国各省区市凡是历史上存在过小三线企事业单位的,其政府档案馆中必定多少存有小三线的各类资料,这是笔者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

小三线企业档案

如果说政府档案资料虽然丰富多彩但是密存档案馆中不易寻访,那么存于小三线原企业中的企业文件,相对比较容易寻找和利用。

正如上文笔者提及的,全国小三线建设始于1965年,1979年底企事业总数曾多达268家。近年来,笔者按照《地方军事工业》编辑委员会主编的《地方军事工业》一书显示的原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名录,已经走访了位于上海、安徽、湖北、广东、北京、江苏、山西、河南、山东和江西等省市的数十家原小三线企事业单位。承蒙它们的关爱,以及各方面当事人和知情人的鼎力帮助,查看到了大量的企业档案。与此同时对这些原小三线企事业的干部职工进行口述史采访,收获巨大。在此谨介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档案。

如果说全国各省区市小三线中,上海小三线是门类最全、人员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以军工生产为主的综合性的后方工业基地,那么其中的八五钢厂,则是上海小三线81家企事业单位中最大的企业。该厂1968年开始选点,1972年全面投产,国家历年投资9205.5万元,固定资产原值8200万元,累计上缴利税9359万元,1985年职工人数达到5328人。由此推断,八五钢厂名列全国268家小三线企事业单位之首。

令人感慨的是,八五钢厂不但昔日在贡献小三线建设方面令人敬佩,而且在保存档案方面,同样走在了全国小三线的前列。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的档案资料现存于上海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档案室,卷宗始于1970年从上海去安徽贵池基建,截至调整回到上海的1987年,共716卷,20个档案箱,极为完整。同时还留有1982年原八五钢厂党委办公室袁德祥同志主笔的198页的《上海八五钢厂大事记》。该大事记是根据八五钢厂文书档案资料整理撰写而成,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八五钢厂的档案资料内容涵盖了八五钢厂的建设、产品生产、工作计划总结、工人生活等各方面,包括各类上级通知、上级批复文件、单位请示报告、上级指导文件、后方情况汇报、会议纪要、产品生产计划及其质量情况分析等,这些档案资料对于全面研究上海小三线乃至全国小三线建设是不可或缺的。

特别值得介绍的是,在八五钢厂的档案中,完整保留着《八五团讯》和《八五通讯》这两种八五钢厂自办的企业报,这在全国小三线企事业单位中,可谓绝无仅有。同时八五钢厂档案中还保存有厂办主编的《情况简报》,同样很有价值。

《八五团讯》由八五钢厂团委主编,始于1976年,结束于198412月。前后历时八年,共出版371期。高峰期是4天一期,春节除外,也有2天、3天甚至8天一期的,大多是4天一期。1980年后,每期间隔34天。设有报道、体会、散文、诗歌和小评论等栏目,反映了八五钢厂青年职工的婚姻、文化娱乐、思想教育和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八五通讯》由八五钢厂宣传科主编,创刊于197971日,结束于19861231日。前后历时7年,共出版272期,150余万字。每月刊二三期,每期为八开二版。该通讯通过短新闻、法制教育、读者来信、学习园地、精神之花等栏目,反映了全厂职工在厂党委的领导下,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交流经验,互通情况,扶持正气,发扬新风。⑧《情况简报》由上海八五钢厂办公室编,不对外发行,每月25期不等,每期推送一篇报道或事件。从19801987年,现存的情况简报175期,内容涉及八五钢厂生产情况汇报的居多,其中也不乏钢厂开展活动情况的总结和介绍。

通过《八五团训》、《八五通讯》和《情况简报》等通讯类档案资料,我们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八五钢厂这个上海乃至全国小三线最大企业的职工的思想动态、经济形势和日常工作开展情况等。

上海小三线的另外一家企业新光金属厂的档案资料保存也非常完整,现存于上海宝钢集团上海五钢有限公司档案室。从1966年建厂至1991年调整改造,共计380卷。其中包括各类统计报表、年报表、财务决算报表等表格类资料,企业年度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工作报告类资料,基层党组织统计,整党资料等。就现存的档案资料来看,新光厂与其他小三线工厂的档案资料相比较,其突出的特点是表格类资料丰富,尤其是基建生产报表、财务决算报表、劳动工资年报表、厂干部统计年报表等,同时还有一本上海市新光厂厂史编写组1986年编写的《上海市新光金属厂厂史(19651986)(打印稿)

上海小三线胜利机械厂档案也比较有特色。19691988年档案共有776卷,档案内容涉及企业的生产、财务、劳资、安全保卫、党团组织、行政、教育等方面。其中档案文件中比较多的有企业的党委会会议记录、各年度的生产规划及年度总结、财务统计表、整党整风材料、劳动工资包括工调方面的文件、职工及子弟教育的文件等。尤其是该厂的档案中还保留了一些在其他档案中比较少见的文件。比如反映胜利机械厂“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结资料有《七○届学生“文革”中表现情况的专卷》、《部分支内职工及外省市调进厂内的“文革”情况专卷》、《上海胜利厂“文革”大事记》、《各车间工人“文革”情况分析表》、《中层以上干部“文革”情况分析表》等,以及小三线支援农业方面的文件《支援农业支援地方的情况》等文件,这些在上海小三线其他工厂档案中比较少有,对于小三线资料的搜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该档案藏于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汽轮机厂档案室。

上海小三线前进机械厂19701988年的档案资料共有301卷,内容涵盖了前进机械厂的建设、产品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内容,包括工作总结、生产计划、上级指导文件、会议纪要、产品生产计划、劳动工资和奖惩等类。该档案现存于上海电气集团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的档案室。另外,笔者还收集到了分别藏于有关企业档案室内的江西省新民机械厂、广东省国营南江机械厂和上海协同机械厂等的部分档案,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目前分布在上海、河南、湖北、江西和江苏等省区市的不少原小三线企业,愿意向笔者的研究团队提供档案资料,对于本研究将大有裨益。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定数量的小三线建设的各类资料,为小三线建设的亲历者个人收藏。这些资料包括文件和会议纪要等。

 小三线档案资料的利用和小三线研究

俗话说得好,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小三线档案资料对于小三线建设研究的价值,无疑就是笔者所需的不可或缺的“米”。以笔者为首的小三线建设研究团队,依据档案资料以及口述史资料和其他相应的文献资料,从20118月以来,已经出版有关小三线的论著和译文等近60(),同时指导以小三线建设为主题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九篇。⑩研究论文多次为《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史》等转载。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出版了两本,约100万字,已成为国内外小三线建设研究交流平台。笔者所在的上海大学历史系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主办全国性的小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2013年笔者主持的“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笔者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港台等地交流小三线建设的研究成果。笔者依靠以上研究成果,协助2016年度全国政协委员的三线建设提案,帮助位于四川攀枝花的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筹建小三线分馆,在上海大学举办“上海小三线建设图片展”。如果没有上述的各类档案资料的支撑,这些全方位成果的展现,是无法想象的。

小三线建设的研究,绝对离不开档案资料的利用,尤其是昔日小三线建设利益各方档案的综合使用。以上海小三线和安徽以及浙江关系的研究为例,笔者的研究团队全面利用了上海市档案馆、安徽和浙江有关地方档案馆档案,以及上海小三线原企业档案,出版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引起学术界的关注。(11)这些档案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档案资料为窥探当时的上海小三线建设与安徽和浙江当地、三线职工与当地民众的关系提供了资料来源。有关两地的矛盾现象,安徽宁国档案馆里保存的有关征地资料中有几处提到因土地测量不明、四止界线不明确等引发村民与小三线单位的不愉快;宁国发电厂的排污造成当地水源的污染,引起当地村民的不满。另外,在交接过程中,上海方面以种种借口拖延不交,致使交接工作停滞,造成了机器设备因长期停用严重锈蚀的现象;关于小三线资产的交接,沪皖双方没有明确“以账面为准”,因此作为交方的上海不同意提供账、表、据,在交接中产生扯皮现象,从而对交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延误了交接的进度等。皖方称,上海方面留少数人与皖方搞疲劳战术,寻找种种借口拖延交接,想方设法转移物资,并占用大量资金拖延不交等。

档案中也可见到两地相互援助的资料。根据上海市委提出的“小三线要支援农业”的要求,上海后方基地党委做出“主动支援农业、支援地方”的决定,因此,便有了上海小三线建设支援当地农业、农村用水用电的记载。另外,皖南当地对上海小三线建设的土地支援,数量不少的征用土地协议书即可说明这个问题。上海小三线在皖南的土地上建立起了工厂、宿舍、食堂、学校、医院等,当地的支援使小三线在皖南有了一个生存与发展的地域空间。这些资料与研究上海小三线的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可以发现,在研究两地相互支持和援助的同时,这些资料还对小三线建设和调整时期双方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素材,但与我们采访的口述资料是存在矛盾的。

(2)有助于探讨上海小三线的基本建设问题。安徽地方有关上海小三线的征地协议等资料主要包含征地面积、征地类别和征地目的等,从征用土地的类别和所在地理位置等内容来看,上海小三线的选址和建设基本贯彻了“靠山、分散、隐蔽”的方针和“不占高产田,少占可耕地,不迁居民,便利居民”的原则。从征用土地的面积、目的及协议书内容来看,其初期的征地基本用于建厂,到后来逐步建立医院、学校、公路等配套设施。可见,上海小三线建设贯彻了“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厂房、生活用房等设施的扩建,足以说明小三线工厂规模的扩充和职工人员的增多。同时,我们还可以据此进一步思考:这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出现的?上海小三线的建设对当地又有什么影响?又将如何评价上海小三线的建设?总之,关于上海小三线基本建设问题的研究,除了安徽地方的档案资料外,还需要结合上海档案馆所藏资料,才能反映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规划、决策、建设过程等。

(3)有助于深入对上海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过程的研究。从已有的档案资料看,有关调整改造的资料所占比重最多,这部分资料有助于对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阶段的过程、特征、得失等问题的探讨。从这些资料出发,既可以从宏观层面探讨上海小三线建设的调整任务的提出、调整方针的制定、调整内容的展开及呈现的特点等,又可以从微观上进行个案分析,如宁国胜利水泥厂、东至自强化工厂的成功改造利用,上海八五钢厂的复产经营及停产关闭。通过调整改造中一些企业成功或失败的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皖南小三线的调整改造不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还可以在利用这些档案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资料,对一些问题进行考察,如在小三线调整改造的过程中,政府扮演着什么角色?它的决策又是怎样的?调整改造的具体实施又如何?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4)有助于深化对上海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结果的研究。安徽省接收上海小三线企业后,秉承充分、合理地改造利用小三线企业的原则,但不同企业的改造利用却出现不同的结果。一部分企业发展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皖南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如1988年,安徽省利用小三线企事业单位资产已办成全民企业50个、乡镇企业25个,拥有职工1.5万人,其中新招职工5532名。上述企业中,有25个将成为县的骨干企业。皖南小三线企事业经过接收、利用、改造,实现工业产值在1986年为4400万元,19879000万元,1988年预计能达到2亿多元,占移交前1984年总产值的60%。技改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多元。单就安徽宁国而言,到1989年的上半年,14个沪属小三线企事业单位中,90%的小三线事业单位已利用改造,80%的小三线企业已利用搞活,1988年已创产值6138万元,利税887万元。198916月实现产值4294.07万元,创税利492.66万元,为宁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另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一部分企业改造后经营不善,纷纷转让或关停。如安徽东至县财政局存有改造后小三线企业的资产报废、固定资产重估、工厂设备转让等有关资料。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后的效应如何?通过对这些档案资料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有把握地回答这些问题。

(5)将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与其他资料结合,可以深入探讨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海小三线建设分布在皖南12个县市,每个县市的历史环境和经济基础都各有不同,各县市的上海小三线建设调整改造情况亦有不同。从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档案资料来看,上海小三线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发掘第一手的档案,填补以往研究的空白。环境史是时下最受追捧的新研究领域,处于19601980年代的小三线企业自然身处其间,但是苦于缺乏第一手资料。笔者游走于上海、河北、北京、江西、山东、陕西、安徽和海南等省市,遍寻政府和企业档案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从周恩来总理1960年代有关环保的指示,到小三线基层企业的环保报告,以及亲历者、目击者的口述史资料,由此勾勒出小三线企业环保问题的前世今生,完成了题为“为了祖国的青山绿水:20世纪7080年代小三线企业的环境危机与应对”的文章,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12)

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小三线这个“飞地”小社会,是一个非常有趣也非常有价值的课题。笔者充分利用了企业档案特别是其中的企业报,诸如上述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的《八五团讯》和《八五通讯》等。这些企业报也许不起眼,但是它们具备了全景式反映小三线日常生活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复原了历史的原生态,笔者将这些企业报的内容和其他档案相结合,指导硕士、博士研究生完成了若干学位论文,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出版,给读者留下了印象。(13)

在研究过程中,档案资料必须和其他史料综合使用,互相印证互相纠正,才有可能做出靠得住的研究成果。这里的其他史料包括口述史、地方志和报刊等文献资料。在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的同时,笔者亦有计划地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以上海小三线为例,笔者已经出版了一些成果,引起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14)同时笔者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例如上海拥有数量上全国领先的众多媒体,它们对上海小三线有超过50万字的报道。笔者以此为素材,结合档案和口述史资料,研究媒体和小三线建设的互动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5)

小三线档案的寻找,是一个极为艰苦的工作。首先,由于1980年代小三线全面调整后,绝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关停并转。其上级领导机构几十年来也是变化巨大,因此目前根本不清楚这268家的昨天和今天。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只能设法走遍这268家小三线企事业单位,才有可能进行彻底的了解,特别是弄清它们档案的所在。

其次,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央档案馆收藏的档案笔者根本无法目睹。全国小三线所在的省区市的档案馆,虽然收藏有几近海量的档案,研究者目前绝对不可能看到全部,即便是卷宗目录也因为保密而无法查阅,这给研究带来了无法逾越的困难。这个问题,近年来有愈演愈烈之态势。因此,研究者无法了解小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层面的决策以及省区市层面的情况。即便我们从已经公布的政府档案中看到只言片语,同时了解到一部分小三线企事业单位基层的情况,但是也无法融会贯通地了解从中央到省区市到基层企事业单位方方面面的内情。

总之,小三线建设的研究从2012年笔者出版第一篇论文至今不过5年时间,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绩,在学术界和社会各界赢得了一些声誉,都是因为笔者及其团队想方设法阅读到了部分少量政府档案和若干企业档案。但现在遇到的瓶颈,已经影响到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类档案利用和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应该是中国当代史研究者普遍遇到的问题,值得深思。

注释:

①《地方军事工业》,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1992,“绪论”,第6~7页。全国小三线建设始于1965年,一直处于发展和调整过程中,1979年底企事业总数曾多达268家。笔者的研究以268家为准。参见《地方军事工业》,第26页。

②上海市档案馆编著《上海市档案馆指南》下卷,中国档案出版社,2009,第856、872~873页。

③霍亚平:《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小三线建设资料介绍》(上),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第387~393页;杨帅:《上海档案馆藏上海小三线建设资料介绍》(下),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辑,第394~399页。

④徐有威、李云、杨华国、胡静、杨帅:《皖浙两省地方档案馆藏上海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概述》,上海市档案馆编《上海档案史料研究》第17辑,上海三联书店,2014,第345~360页。

⑤耿向东、李晓宇:《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有关北京小三线建设档案资料情况概述》,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2辑,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第380~388页。

⑥《江西军事工业志》,2005,第18~28页;张志军:《江西三线建设研究正式启动课题组第一次工作会议召开》,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辑,第472页。

⑦江苏省淮安市档案馆整理《江苏淮安地区小三线建设史料选编》,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2辑,第355~379页。此为国内地市级政府档案馆第一次公布的小三线档案。

⑧鉴于《八五团讯》的史料价值,笔者已经整理出其全部目录予以陆续出版,见《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团讯】目录(1)》,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1辑,第400~430页;《上海小三线八五钢厂【团讯】目录(2)》,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2辑,第389~429页。

⑨笔者已经整理公布了部分类似的文件,诸如陈耀明《上海小三线自强化工厂厂部会议记录(1)》,徐有威、陈东林主编《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2辑,第244~270页。

⑩自2012年以来,笔者已经指导完成的有关小三线的博士学位论文包括崔海霞《上海小三线社会研究》(2013年)、李云《上海小三线建设调整研究》(2016年);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吴静《危机与应对:上海小三线青工的婚姻生活——以八五钢厂为中心的考察》(2012年)、胡静《上海小三线的调整与改造——以安徽省贵池县为例》(2013年)、李婷《上海媒体报道与上海小三线建设(1965~1988)》(2014年)、杨华国《从计划到市场:国企生产与管理的研究——以上海小三线建设为中心》(2015年)、邬晓敏《妇女能顶半边天:小三线建设女性研究——以上海为中心》(2015年)、霍亚平《在革命与生产之间: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1965~1978)》(2016年)。上海大学之外的硕士学位论文包括:北京师范大学李晓宇《北京小三线建设初探》(2015年)等。目前上海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正在撰写的以小三线为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涉及环保、职工和企业子弟教育、后勤、医疗和社会生活等。如果没有上述这些档案资料,这些学位论文的完成是不可想象的。

(11)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当代中国史研究》2015年第4期;陈熙、徐有威:《落地不生根:上海皖南小三线人口迁徙研究》,《史学月刊》2016年第2期;李云、杨帅、徐有威:《上海小三线与皖南地方关系研究》,《安徽史学》2016年第4期;张秀莉:《皖南上海小三线职工的民生问题研究》,《安徽史学》2014年第6期;徐锋华:《东至化工区建设述论——上海皖南“小三线”的个案研究》,《安徽史学》2016年第2期;徐有威、杨华国:《政府让利与企业自主:20世纪80年代上海小三线建设的盈与亏》,《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徐有威、李云:《困境与回归:调整时期的上海小三线——以新光金属厂为中心》,《开发研究》2014年第6期。

(12)徐有威、杨帅:《为了祖国的青山绿水:20世纪70~80年代小三线企业的环境危机与应对》,《贵州社会科学》2016年第10期。

(13)邬晓敏:《妇女能顶半边天:小三线建设女性研究——以上海为中心》,上海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论文,2015;霍亚平:《在革命与生产之间:上海小三线建设研究(1965~1978)》,上海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论文,2016;徐有威、吴静:《危机与应对:上海小三线青年职工的婚姻生活——以八五钢厂为中心的考察》,《军事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

(14)徐有威选编《上海小三线报刊资料选编(1976~1987年)》,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第215~267页;徐有威编《有关上海小三线建设报刊资料选编(1979~1986年)》,上海地方志办公室等主编《上海研究论丛》第20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2,第305~356页;徐有威选编《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一)》,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2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第253~282页;徐有威选编《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二)》,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18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第267~304页;徐有威:《上海小三线口述史选编(三)》,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冷战国际史研究》第2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6,第445~474页;徐有威主编《口述上海——小三线建设》(第3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徐有威、霍亚平:《上海首轮新编地方志中的上海小三线建设》,俞克明主编《现代上海研究论丛》第11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4,第126~131页。

(15)徐有威、李婷、吴静:《散落在皖南山区的海派文化》,李伦新等主编《海派文化的创新发展和世界文明》,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第171~186页;徐有威、李婷:《上海小三线与媒体的互动初探——以生产和婚姻为例》,张瑾主编《“城市史研究的新疆域:内陆与沿海城市的比较研究”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选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第154~169页。

 

作者及文章信息

* 徐有威,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

*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小三线建设资料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3&ZD097)阶段性成果。

* 原文载于《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2017年第20171期156-170页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