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概论与概说 社会人口 婚姻与家庭 宗族与乡族 性别与妇女 生活与风俗 国家与社会 医疗与卫生 社会与经济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社会史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社会史研究 >> 档案文献 >> 地方档案 >>
绵阳县级图书馆发现一古籍 堪称巴蜀《四库全书》
来源:社会史 作者: 社会史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09-15

安州区图书馆收藏的《函海》

《函海》中的《华阳国志》

《函海》中关于李调元的记载 


作者: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
版本:清道光五年刊刻版本
价值:收录了从魏晋时期到清代,与巴蜀历史、人文、民俗、地理、风貌、科技等各方面相关的文献资料,堪称巴蜀版《四库全书》,其收录中不乏十分稀见的珍贵文献

近日,记者来到绵阳市安州区图书馆。这个有90余年历史的区县级图书馆,几经搬迁,却保存下不少珍贵的古籍文献。

据安州区图书馆副馆长刘勇介绍,如今馆藏古籍文献共有近3万册,其中,包括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编辑刊刻的综合性丛书《函海》。

2013年4月,这套160册的《函海》完成了抢救性修复,如今可对外提供阅览服务。这套丛书,包括大量蜀人的著述,其中不乏十分稀见的文献。

因《四库全书》编纂而成的《函海》

李调元出生于川北地区一个书香之家,聪明机智、记忆过人、勤奋好学,少年即中进士,酷爱读书、抄书、藏书,诗书画皆精通,李氏一家被誉为“一门四进士,兄弟三翰林”。李调元也与张问陶(船山)、彭端淑合称“清代蜀中三才子”。李调元是蜀中有名的藏书家,还对刊刻前人的著作极有兴趣,22岁时就刻印了《李太白集》。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私刻丛书《函海》。《函海》的由来,其实跟《四库全书》息息相关。清代乾隆年间,政府重新辑佚《永乐大典》并开启编纂《四库全书》,从全国各地征调上万种的古籍文献。时任翰林院监司的李调元,也参与了编纂工作,得以借观朝廷内府的藏书。“明末清初,很多记录四川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书籍被损毁。”刘勇说,李调元在整理时,尤其注重与巴蜀有关或者由蜀人所作的文献典籍,每逢遇到他都亲自或者雇人抄录下来。

在《四库全书》编纂完成后,李调元将自己多年收集整理和记录的典籍,编纂成册,命名为《函海》。“函海”二字出自《汉书》:“函之如海,养之如春”,寓意为“如大海般包容万物”。

《函海》初刻本共20函,在初刻完成后,李调元在自序中记录其内容:书成,分为二十函。自第一至十,皆刻自汉而下以至唐宋元明著述未见之书;自十一至十四,皆专刻明升庵未见书;自十五至二十则附以拙刻,冀以仰质高明,名曰《函海》。

收录大量巴蜀稀见文献

初刻完成后,李调元离京返乡,继续《函海》的增删和印制。在他辞世后,他的弟弟李鼎元、儿子李朝夔继续进行修订增补,大大补充了《函海》的内容和规模,尤其是李朝夔在补录时,加入了父亲的遗著,使《函海》著述更加完备。目前传世的《函海》主要有清乾隆刻、嘉庆重校印、道光补刻、光绪刻等多个版本,安州区图书馆馆藏的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刊刻的版本。

“馆藏《函海》共收录图书158种,合编为40函、852卷。”刘勇介绍,从时间跨度上看,书中内容涉及魏晋六朝一直到清朝;从主题上看,第一部分主要为与巴蜀等相关的在历史、考古、地理、农学、医学、文学、方言、音韵、民俗、姓氏以及川剧、川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主要为杨慎的著述,第三部分主要为李调元本人的著述。“可以说,《函海》是清乾隆以前历代四川学人的专辑总和,一本记录古代巴蜀文化的百科全书。”

其中不乏一些稀见文献,尤其是明代四川名人杨慎的文字音韵、笔记杂著等书。此外还有例如明代李实所著《蜀语》,这是中国第一部分地考证常言俗语的著作,这部书就目前所知,尚无单行本传世,李调元在校订之后收入《函海》方得以保存至今。

而《函海》中李调元自己的著述,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其中一本《醒园录》,全是与“吃”相关的,记录了当时川菜中的煎、炒、蒸、煮、腌、酥、酱、熏等数十种制作方法,成为研究川菜的重要史料,李调元也有了“川菜之父”的美誉。

古籍修复重新焕发神采

安州区图书馆馆藏《函海》,迄今近200年。根据安州区图书馆资料显示,在上世纪30年代,还有不少读者经常来借阅《函海》。蜀地气候温润,蚊虫较多,随着历史变迁,由于风化、霉蚀、虫蚀等,脆弱的纸页一度被损毁严重,不得不停止借阅。

2012年,当地政府投入50多万元,委托四川西部文献修复中心,按照“原书原貌”,对其进行抢救修复。

刘勇告诉记者,通过那次修复,还得到了意外收获——馆藏《函海》原本不全,共159册,缺了《古今谚》一册。在修复中心帮助下,恰好在雅安市图书馆找到了《古今谚》一册,便通过古籍再造的方式,补全丛书。

记者看到,修复完成的《函海》,封面全部经过重新装帧。要修复一册古籍,并不容易,包括配纸、染纸、分解粘连、修补、压平、捶平、剪齐、装订等10多个环节,每一项都靠手工来完成。据了解,整套丛书经过约2年的时间才完成修复。

如今,这套丛书重新焕发神采,再次对外提供阅览服务,让更多人一览这一文化瑰宝。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社会史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
社会史20世纪美国的明清妇女史...
社会史正侧之别:明代家庭生活伦...
社会史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
社会史清代妇女嫁妆支配权的考察
社会史鬼怪文化与性别:从宋代堕...
社会史清代“独子兼祧”研究
  最新信息
社会史曹树基:《契约文书分类与...
社会史李国荣|明清档案整理刊布...
社会史杨培娜、申斌|清代政府档...
社会史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
社会史邱捷:《晚清官场镜像:杜...
社会史圆桌|如何认识清朝的国家...
社会史[加]劳拉·宝森 / [...
社会史吴若明|《清朝大历史》 ...
  专题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社会史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
社会史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社会史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社会史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社会史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社会史清代经济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政治史研究
社会史清代社会史研究
社会史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社会史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社会史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毛立平 >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