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 评介
孙岩
原文出处:中国史研究动态 2020 年第 4 期
明清时期是中国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大转型时期。社会群体作为社会结构的核心 构成要素,不断与社会发生互动,成为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由吴琦、尤学工、 冯玉荣、杜维霞合作编著的 《明清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以史家、儒医、 讼师为个案的考察》(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年) 以专业化的视角考察知识群体 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是研究明清社会群体与社会变迁的一部力作。全书有 以下特点和价值。
其一,以 “专业化” 贯通了明清知识群体、社会变迁及近代化问题。该书的主 旨在于揭示明清社会变迁,探讨作为前近代的明清时代,社会的变化究竟到了何种程 度。首章为总论,主要对明清社会群体的变动趋向、 “专业化” 概念及其相关问题进 行了理论探讨与总体揭示。其后该书分别考察了史家、儒医及讼师群体的专业化问 题。作为社会的精英群体,知识群体的专业化是中国步入近代的必备条件,先前学界 已从诸多领域探讨了明清社会变迁,但对知识群体具体的专业化程度及其与社会的关 系等问题缺乏关照。本书选取专业化问题考察明清知识群体与社会变迁,是具有创新 意义的尝试。同时,吴琦教授长期关注明清社会群体,已出版 《明清社会群体研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年) 等论著。各部分作者也在相关领域研究有年,能在 已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并将本来三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纳入同一范式之下,为之 搭起了共同的 “话语场”,充分反映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结语中,作者进一步提出 审视知识群体与社会互动的三个维度,即 “明清知识群体的社会资源网络” “明清知 识群体的社会活动及其意义”和 “明清知识群体的近代性” ( 第 408—410 页) ,为深化 明清社会群体、社会变迁及近代化问题提供了指向。
其二,本书以三个典型群体各具特色的专业化过程,揭示作为整体性的知识群体 在近世中国社会的阶层变化、时代特性及其与社会转型的关系。三个个案表明,各代 表性群体在专业化方面都有明显表征,体现了明清知识群体具有共性的发展趋向。不过,各群体专业化的路径与程度不尽相同,史家主要着力于学术、观念领域,其专业 化的加深表现在史学素养、理论、知识体系、学科意识等的成熟; 儒医关联着各个阶 层,他们对医学典籍、团体、刊物及医道医风等专业化标准开展了广泛的努力; 讼师 关联着基层大众,其诉讼技能、讼学文献、群体意识、从业观念的发展等方面都有专 业化倾向。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一方面保持了各视点内部的逻辑性与整体性,另一 方面,各视点又成为综合专业化与社会变迁的重要侧面,既避免了以偏概全,又呈现 了各群体复杂的历史样貌。
其三,在丰富 “专业化”内涵之时,也揭示了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近代转型的 关系。全书采用政书、档案、方志、文集、医书、小说及讼师秘本等材料,在丰富而 多元的史料基础上,作者借鉴西方的专业化概念,并提出己见: “专业化是知识群体 在既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逐渐地集中并致力于某些或某个方面,呈现专业化趋 向”,且 “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有别于现代意义的专业内涵,但却是知识群体从传 统向现代转化的重要环节和过程”( 第 3 页) 。这既界定了 “专业化”的范围,又拓展 了其内涵与研究范畴。同时,作者虽肯定各群体的专业化趋势及近代性呈现,但也指出 限制其进一步转型的内外因素,给予他们准确的历史定位,丰富了近代化的理解维度。
全书聚焦明清,但十分注重将各大问题置于长时段的脉络与中外比较的视野下, 对各群体与近代职业的关系也进行了必要的探讨。同时,书中既有社会史、政治史的 方法,又有与史学史、医疗社会史、法律社会史、心态文化史的广泛交叉。从学术前 沿的对话上看,全书充分吸收国内外学界的成果,不仅有与 “晚明社会变迁” “地域 社会” “明清易代” “清朝正统论” “近代化转型” 等学术热点的呼应,而且书中的 个案也在共同的话语体系下进行着 “对话”。所以,该书既为独立的群体研究之间建 立了对话机制,又对话了学界,对话了现代史家、医生及律师职业的关怀。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指出的: 明清知识群体专业化问题的考察也只是一个开端,仍 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 第 441 页) 。如书中已提及的各群体专业化的地域属 性、异同之处,及其与近现代职业之间的承启关系,都有继续深入的价值。专业化是 一个延续与断裂相互交织的过程,若能进一步分析各群体专业化的关键节点及不同阶 段,将很有意义。除了书中的三个个案外,仍有更多个案值得进行专业化考察,如明 清时期的画家、琴师、塾师等群体。这些问题的持续开展,对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近世 中国的知识群体及近代化问题将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该书在明清知识群体、社会变迁及近代化三大问题上架起了相互贯通 的桥梁,不仅从内容、方法和认识论上拓展了明清社会群体与社会变迁的研究,而且 也为学界进一步深化明清史中的诸多问题及中国的近代化转型研究提供了借鉴与指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