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和韩国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联合主办、徽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前近代东亚地区乡村组织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0年10月30日在我校磬苑宾馆举行,来自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近20位专家和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前近代中国和韩国乡村社会组织与社会变迁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和热烈的讨论。
会议共收到论文11篇,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金昌圭教授在《朝鲜时代乡约的施行与乡村社会》的主题发言中,着重就由中国传入的乡约在朝鲜时代韩国的施行以及施行过程中勳旧派和士林派之间的纷争情况,进行了讨论。郑龙焕以《儒学者的乡村学校和社会参与》为题,从长时段的视野,对知识分子因各种原因退居乡野、参与乡村学校建设和讲学活动等现象进行了论述,认为,这些知识分子隐居乡野、远离政治中心的活动,并非如陶渊明那样的不问政事式的隐居,而是关心朝政、伺机寻找政治崛起的机会。认为“儒学学者无论是中国宋朝时期乡村学校,还是韩国朝鲜时期的乡村学校,皆可在这样一个政治中心地和周边地的二分法的结构中加以理解。”郑明仲则以韩金裕贞农村小说为中心,揭示了日本占领时期韩国乡村社会的贫困和崩溃的面向。
在题为《明清时代徽州的乡约与乡村社会》的主题报告中,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卞利教授从明清时代徽州乡约的创建与发展、徽州乡约的主要内容、徽州乡约的基本类型与运作形式、徽州乡约与乡村社会四个方面,对明清时代徽州的乡约与乡村社会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指出,乡约在朝鲜李朝时代和越南封建时期具有广阔的施行空间。该中心的胡中生在以《家族教化体系与明清徽州社会》为题的报告中,着重从家训、家礼、家政和家法四个方面阐述了明清徽州乡族社会的教化体系,以及对明清徽州社会特别是乡村社会的影响,认为,“正是因为种种教化的存在,徽州社会才会长期保持着和谐稳定的发展,很少发生内部动乱。”徐道彬在《论儒学传统下的徽州学者的经世思想》的报告中,以徽州历史上三位著名学者朱熹、戴震和胡适为例,阐明了三位道德高尚、修身诚正的学者在儒学传统视域下所展示出的各个不同时代的经世思想及其现实功用。同为该中心的胡益民则对徽州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来自埃塞俄比亚的Muluken W.Gebriel在《明清时代徽州历史档案研究》的会议报告中,对数量丰富的徽州历史档案的价值、特点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并对徽州历史档案的开发与利用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
会议主题报告之后,中韩埃三国学者还围绕“近代”和“近代化”、儒学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功用、乡村组织与社会变迁等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西方中心论”模式下的近代化进行了反思,来自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的金塘泽指出,东亚地区的近代化不同于西方,中、日、韩三国分别拥有符合自己国情的近代化道路。金塘泽的观点,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共鸣。浙江大学韩国研究所的白承镐、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的金昌圭、金塘泽、郑龙焕和金璟镐,以及徽学中心的各位与会专家,在对儒学的普世价值和现实功用的讨论中,展开了激烈的交锋,双方的虽然观点分歧较大,但气氛热烈,态度友好。卞利还就徽州文书文献整理情况和经验,回答了湖南学研究院郑敬运提出的问题。
本次会议是在全面履行中韩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基础上召开的,是徽学研究中心与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最近一次学术讨论会——前近代时期东亚婚姻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是2009年11月由韩国全南大学湖南学研究院承办的,徽学中心卞利和胡益民教授曾应邀赴光州参加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