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正: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
察哈尔,《明史》称“插汉儿”,又作“插酋”、“插汉”,蒙古旧部落名。明嘉靖中,达延汗曾孙达赉逊库登汗,因不堪俺答汗侵扰,徙牧辽东边外,图们汗嗣位后,势力强盛,一度控制建州女真。林丹汗时察哈尔成为蒙古强部,屡与后金争战,后金天聪八年(1634),林丹汗兵败西退青海,其子孔果尔额哲率部降后金,被封为亲王。康熙十四年(1675),额哲之侄布尔尼乘三藩之乱举兵反清,布尔尼兵败身亡,余众被迁至宣化、大同边外,编为察哈尔八旗,驻牧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东南部及锡林部勒盟南部,为内属蒙古。
18世纪50年代末,清政府实现了对新疆的统一。为确保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与军事防御,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决定设置“总统伊犁等处将军”,作为中央政府派驻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在其下设都统、参赞大臣、办事大臣、领队大臣等分驻全疆各地,管理当地军政事务。清政府为了保卫新疆和开发新疆,有计划进行戍边移民,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遣满洲、索伦、察哈尔、厄鲁特、锡伯兵丁携眷移驻伊犁,分别组成“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供伊犁将军控驭调遣。满洲兵驻惠远、惠宁两城,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分列四境”为伊犁屏蔽。发生在18世纪中叶的西迁新疆戍边活动,构成一幅西进的宏伟图幅,这批西进者在保卫新疆、开发新疆实践中建立的伟业,引起了历史学家和今天西进者们的极大兴趣。
清代西迁新疆之察哈尔蒙古的史料与历史.pdf [原刊《民族研究》1994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