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首页 | 本所概况 | 新闻动态 | 本所学人 | 学术前沿 | 本所成果 | 人才培养 | 学术刊物 | 基地管理 | 清史纂修 | 清史文献馆 | 清风学社
  
点击热点 专题研究 理论探微 会议书讯 文献刊佈 学人荟萃
站内搜索:
请输入文章标题或文章内容所具有的关键字 整站文章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 专题研究 >> 东北边疆 >>
彭传勇:《亚细亚时报》中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08-21
 

原文出处:《北方文物》2014年第4期,第9697页。

作者简介:彭传勇,男,1979 年生,黑河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邮编 164399

基金项目:2013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民国时期在华俄侨学术活动及价值研究”(13CZS041) 2014 年度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青年学术骨干计划支持项目 (1254G043) 阶段性成果。

摘要: 《亚细亚时报》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于 1909 年创刊的,主要刊发中国问题的文章。从创刊起至 1927 年共出 54 期,刊发关于中国边疆史地问题的文章 66 篇,占全部中国问题文章的 44%。《亚细亚时报》是刊发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文章的重要学术期刊,推动了当时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关键词:《亚细亚时报》 俄国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已渐趋成为一门显学,其中因地缘因素,俄罗斯学界起步早、成果众多、特色鲜明。本文选取一本由俄侨学者创办的俄文杂志为切入点,管窥当时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①———哈尔滨的第一个俄侨学术团体,1908 6 月由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②的俄国汉学家 И. А. 多布罗洛夫斯基和 П. С. 季申科等在哈尔滨发起成立,正式活动始于 1909 2 月。学会的任务定为: 在政治学、经济学、地理学等方面对东亚和中亚地区进行研究,加强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媒体和舆论中讨论科学性、实用性的问题,对学会的成员进行业务上、经济上的援助③。1909 4 月,在汉口成立分会; 11 月,与圣彼得堡俄国东方学学会联合成立俄国东方学家学会,总会设在圣彼得堡,下设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俄国远东东方学家学会。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人数最多时达 140 多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遍布北京、符拉迪沃斯托克、圣彼得堡、汉口等地,多半在中国尤其是哈尔滨。1927 年,学会被东省文物研究会④兼并,停止了独立存在。学会活动主要有四个方面: ( 1) 发行其机关刊物 《亚细亚时报》; ( 2) 对远东国家进行专门研究; ( 3) 以学术报告和讲座形式进行科普宣传; ( 4) 支持创办了哈尔滨东方学和商业科学院⑤。

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发行机关刊物 《亚细亚时报》———哈尔滨最早的俄文学术杂志,1909 年由会员 А. П. 鲍洛班、И. А. 多布罗洛夫斯基、А. В. 司弼臣、П. С. 季申科等发起创办,1927 年终刊,共出刊 54 期。И. А. 多布罗洛夫斯基、Н. Р. 诺维科夫、А. П. 鲍洛班、М. А. 波路莫尔德维诺夫、П. Г. 马佐金、П. М. 格拉迪、П. В. 什库尔金、А. П. 希奥宁等人先后担任 《亚细亚时报》主编,除波路莫尔德维诺夫外,其余人都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作为俄国第 1 个专门发表研究远东国家文章的刊物,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在上海、布拉戈维申斯克、伊尔库茨克、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圣彼得堡、莫斯科、伦敦等地行销。在 《亚细亚时报》刊发的文章中,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达一半以上,一是由于多数主编都有过中国学教育的经历,二是也反映了中国问题在俄国对华政策中的重要性⑥。

一、《亚细亚时报》刊发中国边疆史地问题文章数量统计

笔者根据 《亚细亚时报》所刊发文章数量统计,共刊载 280 篇文章,其中关于中国的文章 150多篇,占全部的 54%。在关于中国的文章中,边疆史地问题的文章 66 篇,占全部的 23. 6%,占中国问题文章的 44%。其中关于东北史地的文章 40 篇,占中国边疆史地文章的 60. 6%,而关于蒙古史地的 23 篇,占 34. 8%,关于西南史地的 2 篇,占 3%,关于新疆史地的 1 篇,占 1. 6%

从《亚细亚时报》所刊发中国边疆区域史地文章比例看,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是其重点。这首先是因为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与俄国的地缘关系,促使俄国必须对该地区时刻进行关注;其次是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地区现实利益使然,要求俄国必须对该地区深入研究。

《亚细亚时报》刊发中国边疆史地文章内容统计,关于政治问题的文章 17 篇,占 25. 8%;关于经济问题的文章23 篇,占34. 8%; 关于自然地理问题的文章22 篇,占33. 4%; 关于法律问题的文章 1 篇,占 1. 5%; 关于文化问题的文章 2 篇,占 3%; 关于民族问题的文章 1 篇,占 1. 5%

从《亚细亚时报》刊发中国边疆史地文章所关注的领域看,政治、经济、自然地理三个领域是其重点。正因为中国东北和蒙古地区是俄国对华政策的重点区域,而弄清楚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理情况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 《亚细亚时报》杂志选题和学者研究的重点。

二、《亚细亚时报》对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推动作用

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始于 19 世纪上半叶,在 1909 《亚细亚时报》创刊之前,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⑥于 1899 年创办的 《东方学院学报》是俄国唯一一本重点刊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刊物,共刊载了诸如 《奉天省煤矿工人问题》、《呼兰城》、《吉林省土地问题》、《阿勒楚喀副都统》等 14 篇文章,推动了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909 《亚细亚时报》 创刊,很快就取代了 《东方学院学报》 的地位。据笔者根据 1909 年以后两杂志刊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文章数量比较分析,《东方学院学报》 ( 1917 年前) 在以后的各期中几乎很少有该类文章发表,而 《亚细亚时报》仅在前 10 年就刊发了 50 余篇文章,是 《东方学院学报》第 1 10 年的近 3 倍。仅从数量上看,足见 《亚细亚时报》在推动俄国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上的作用。《亚细亚时报》能够取代 《东方学院学报》地位的原因,除了与该刊的创办宗旨———直接为在华国家利益服务有关,还与该刊创办于俄罗斯人活动最为活跃的哈尔滨有关。

从刊发文章的内容上看,《亚细亚时报》的作用更为明显。以一些代表性学者撰写的文章为例,他们在 《亚细亚时报》上所发表的文章在当时都是独一无二的。И. А. 多布罗洛夫斯基、А. П. 鲍洛班、А. В. 司弼臣、Н. П. 施泰因菲尔德、М. А. 波路莫尔德维诺夫、И. И. 别杰林、В. В. 索尔达托夫、П. В. 什库尔金、П. Н. 梅尼希科夫等多位学者在 《亚细亚时报》上发表了 《外国人在华治外法权 ( 关于哈尔滨的公共管理问题) 》⑦、《齐齐哈尔经济概述》⑧、《中国在满洲和蒙古的垦殖问题》⑨、《东北蒙古及其粮食贸易》⑩、《俄国在南满的贸易概述》 《满洲的未来》、《满洲行政设置》、《当地商界评价俄国在蒙古的贸易》、《当地商界评价俄国在满洲的贸易》、《东北蒙古哲里木盟的寺院》、《南满铁路附属地村镇治理》、《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农业互助组织》、《倮倮族———中国西南异族今昔》、《满洲简史》等多篇文章,对中国边疆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和历史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研究,至今仍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而这些文章能够得以发表完全得益于 《亚细亚时报》这一学术载体的存在,也正是由于 《亚细亚时报》在中国边疆史地问题研究上的积极选题与组稿,使其自身赢得了当时学术名刊的地位。

:

之前学者提到该学会时或将之翻译为哈尔滨俄国东方学家学会,或称之为帝俄东方学家学会哈尔滨分会; 笔者认为根据《亚细亚时报》杂志所标志的名称,翻译该名称比较确切。

该学院创建的历史背景与原因,参见拙文《论清末俄国东方学院的中国学教育及其影响》,《黑河学院学报》2011 年第 6 期。

Н. НовиковЗадачи Общества Русских Ориерталистов в связис общественно политическим состоянием ДальнегоВостока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1CI IV

20 世纪 20 年代哈尔滨最大的学术团体,在中俄各界代表倡议下成立于 1922 年,主要目的是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全面研究。东省文物研究会专门发行了学术刊物《东省文物研究会杂志》( 每年 1 ) 1928 5 25 日,在管理体制上东省文物研究会接受东省特区国民教育厅管理,并正式更名为东省特区文物研究所。

М. А. ПавловскаяИстория общества русских ориенталистов( Харбин1909 1927 гг ) Российские соотечественники вАзиатско Тихоокеанском регионеПерспективы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Владивосток2003с60 68

Р. П. Тамазанова Журнал “Вестник Азии ” в системерусскоязычных периодических изданий в Маньчжурии( Харбин1909 1917 гг ) : Дис канд филол наукМосква2004C71 128

И. А. ДоброловскийВнеземельность иностранцев в Китае( к вопросу общественном управлении Харбина) ВестникАзии1909№1С136 188

А. П. БолобанЦицикар 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ВестникАзии1909№1С74 121

А. П. Болобан Колонизационные проблемы Китая вМаньчжурии и Монголии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3С85 127

А. П. БолобанСеверо Восточная Монголия и ее хлеба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10С68 94

А. П Болобан Очерк русской торговли в ЮжнойМаньчжурии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11№9С63 69

А. П. Болобан Будущее Маньчжурии 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11№9С80 139

А. В. Спицын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аньчжурии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2С26 54

Н. П. Штейнфельд Русская торговля в Монголии в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е местного купечеств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2С112 129

Н. П. Штейнфельд Русская торговля в Маньчжурии в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е местного купечества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3С128 157

М. А. ПолумордвиновМонастыри Чжеримского сейма сев.- восточ Монголии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12№11 12109 179

И. И. ПетелинПоселковое управление в полосе Южно Маньчжурской жел дор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09№1С44 56

В. В. Солдатов Организация агрономической помощинаселению в полосе отчуждения Кит Вост ж дВестникАзии1913№16 17С21 29

П. В. ШкуркинЛо ло ( Старое и новое об инородцах юго западного Китая) Вестник Азии1913№16 17С59 99; 1915№34С72 161

П. Н. МеньшиковКраткий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очерк Маньчжур-ииВестник Азии№421917С5 48

发表评论 共条 0评论
署名: 验证码:
  热门信息
马亚辉:雍正朝云南改土归流...
王聪延:清代内地汉族迁移新...
周卫平:特纳的“边疆假说”...
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
成崇德:清代蒙古开发
姚大力、孙静: “满洲” ...
苏发祥:英国藏学研究概述(...
钟焓:民族史研究中的“他者...
  最新信息
葉高樹 譯註:滿文《欽定滿...
王庆丰编著:《克敬之满蒙汉...
柳岳武:晚清“兴边利”研究...
蒙古勒呼:清代蒙古秋朝審考
陈波:现代早期欧洲认定“中...
乌云毕力格:小人物、大舞台...
米彦青:清代草原丝绸之路诗...
  专题研究
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
近世秘密会社与民间教派研究
近世思想文化研究
清代中外关系研究
清代边疆民族研究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
清代经济史研究
清代政治史研究
清代社会史研究
中国灾荒史论坛
  研究中心
满文文献研究中心
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生态史研究中心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3-2007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Powered by The Institute of Qing History
< 本版主持:张永江> <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