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人修谱现象无论在清朝还是民国都比较普遍。一来满族与汉人一样,有着敬天畏神、敬祖睦宗的传统;二来在清朝八旗制度中,宗谱既是八旗官职承袭的重要凭证,也是旗粮制中旗民人丁、地位的依据;三是统治者的倡导,尤其从清雍正皇帝起大力提倡。乾隆敕谕编纂《八旗满洲氏族家谱》,从此规范了修谱内容,更加助长了满族修谱之风。清末民初的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满族姓氏及命名汉化的要求,再一次促进了满族民间自发的修谱活动。
一、馆藏古籍满族家谱的概况
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民族,享有很多特权,同时也有足以夸耀的祖先和家世值得记录。流传至今的满族家谱到底有多少,尚无统计。但有一点可肯定,那就是满族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民族,国内现存各少数民族家谱中,以满族家谱数量居多。本馆藏有满族家谱共23部,在国内现存不多,查核《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仅著录其中3部,故有必要向学界披露,俾学者研究。
《爪尔佳氏家谱》,恩龄修,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
《宗室王公章京世袭爵秩册》,黄档房钞本。
《马佳氏族谱》四卷,民国十七年(1928)京华印刷局铅印本。此为三修本。谱主是康熙朝大学士图海的后裔,道光初年礼部侍郎寅等纂,光绪年间续修,民国时马延喜再次编纂。
《悚斋家传》。年代不详。
《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恩龄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八册。十行十八字,单鱼尾,四周双边。
《家乘绀珠》,花沙纳撰,清咸丰年间抄本。八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钤“花沙纳”等五印,记事到光绪九年。
《叠膺芝诰》,花沙纳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稿本。八行十九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钤“花沙纳”印。
《镶黄族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抄本。
《宗勋世系备考》,恩明撰,清嘉庆年间抄本。本谱是开国功臣满洲镶蓝旗人安费扬武族家谱,恩明为其八世孙。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鄂尔泰等纂修,清乾隆九年(1744)内府刻本,四函,十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前有抄配御制序。
《钦定八旗氏族通谱辑要》二卷,阿桂等编,清刻本。
《郭氏家乘六种》,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爱新觉罗宗谱》,金松桥撰,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爱新觉罗社印。
《清皇室四谱》四卷,唐邦治,癸亥年上海聚珍本仿宋印书局,铅印本
《辽阳罗氏各处地方远近》,钞本。
《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二卷碑传一卷,罗密纂,博清额续纂。晒蓝本。
《黑龙江依克唐阿家谱》,据光绪年间写本复制。
《吉林他塔喇氏家谱总目》,据宣统元年(1909)刻本复制。
《辽阳富察氏族谱》,富察奎撰,据孙文良藏本复制。
《双城刘氏宗祖世代谱书》锡伯族,复制本。
《郭络罗氏各处地方远近世宗同谱起创奋兴》,复制本。
以上为馆藏汉文满族家谱21部,包括6部复制本。馆藏满族满文家谱共有5部,含满汉文字合璧1部。
《正白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宗谱》崇秀等续修,清同治九年(1870)抄本,满汉合璧。此谱记录了叶赫那拉氏族世系及源流,包括明珠、苏克萨哈及慈禧太后。
《蒙古王公谱》,满文,内府精抄本。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满文,鄂尔泰纂修,武英殿刻本。
《诰命清山西巡抚刘弘遇》,满文,抄本。
《沙金傅察氏宗谱》,满文,倭克精额、西拉布同纂,清道光十六年(1836)抄本。
从现存家谱来看,满族人使用文字修谱,始于入关后清王朝的建立。在此之前,只有在太祖实录中,保留着用满、蒙、汉三种文字记载的简单皇室世系,这可以看成是满族现存最早的家谱。
满族家谱,乾隆以前的谱书比较简单。清代初年只记下一些祖先的人名与传承关系,实际上是一部分简略的世系图而已,譬如清太祖的世系图。乾隆年间《八旗满洲姓氏通谱》的问世,使满族谱系较为完整,家世清楚,某人是否为满洲人,一查便知。谱书到嘉庆、道光时期基本延缓乾隆修谱风格,仍较简略,如馆藏抄本《叠膺芝诰》、《宗勋世系备考》、《家乘绀珠》及《镶黄族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但是,到清末民初满族所修家谱,内容方面大为不同,这个时期的谱书较为繁复,满族家谱体例包括诰封圣旨、历修谱序、凡例、宗派、世系源流、庄宅、坟茔图、祭祀、家规家法、大事记、官宦表、列传、文牍、跋等,内容非常完整、详尽。如马延喜纂修的《马佳氏族谱》,民国十七年(1928)京华印刷局铅印本;《吉林他塔喇氏家谱》宣统元年(1909)刻本;《黑龙江依克唐阿家谱》,光绪年间写本;《郭氏家乘》(六种),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金松桥纂修的《爱新觉罗宗谱》,民国二十七年(1938)铅印本,爱新觉罗社印。
家谱内容大体一致,但根据本家族情况撰写有各自特点,详略有异。如《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分前后共八册,从第四代额恩图分六门,详尽职、驻防、嗣子、葬地及寿辰等等。首册为:谱序、凡例、谱原、谱汇、谱图和前四代谱;第1册:长门家谱;第2册:二门家谱;第3册:三门家谱;第4册:四门家谱;第5册:五门家谱;第6册:六门家谱;后册:谱图。
就馆藏满族家谱来说,编纂写刻年代集中在清中后期及民国时期。就内容而言,既有《清皇室四谱》、《宗勋世系备考》等皇室、宗室谱牒及满族大姓谱如《马佳氏族谱》,也有普通满族家谱。有简单的谱系图表《宗勋世系备考》,也有记事详尽的家族谱书《马佳氏族谱》,有政府组织编纂的族人总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也有《黑水郭氏家乘》类似家谱丛书。从篇幅上讲,有长达八十卷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也有一卷本《诰命清山西巡抚刘弘遇》。从地域特征讲,馆藏古籍满族家谱区域主要是东北,反映了北方地区满族的基本历史状况,涉及的民族成份是满族,另外两部锡伯族、达斡尔族在清朝处在满族共同体中,同属满族族谱毫无异议。
二、馆藏古籍满族家谱的价值
(一)版本价值
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文献,家谱有着不同于其他文献的版本特色。
本馆馆藏古籍满族家谱中,既有抄稿本、刻本,也有采用西方新技术的铅印、石印、影印本及复制本。其中稿本或抄本为多,最早的一部为倭克精额、西拉布同纂的(满文)《沙金傅察氏宗谱》,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抄本;《叠膺芝诰》,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稿本;恩明纂修的《宗勋世系备考》,嘉庆年间抄本;《家乘绀珠》,为清咸丰年间抄本;《镶黄族满洲钮祜禄氏弘毅公家谱》,抄本,年代不详;(满文)《蒙古王公谱》,内府精抄本,年代不详;《正白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宗谱》,清同治九年(1870)抄本。叶赫那拉氏族谱国内现存十余部,满学专家对叶赫那拉氏族谱收藏地及谱名、修谱时间及版本作了统计①,但馆藏崇秀等续修的这部《正白旗满洲叶赫那拉氏宗谱》却未在统计之列。查核《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以上这些稿本、抄本均未见其它馆著录,属国内孤本,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
刻本中有《悚斋家传》;《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恩龄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其中黑水《郭氏家乘》八卷,郭克兴辑,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虽在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九个机构都藏有此谱记录,但只有民大图书馆藏为足本。②
铅印本《爱新觉罗宗谱》,金松桥撰,爱新觉罗社印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清皇室四谱》四卷,唐邦治纂,上海聚珍本仿宋印书局,铅印本。查《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未见著录。
晒蓝本《蒙古博尔济吉忒氏族谱》二卷,碑传一卷,博尔济吉罗蜜纂,清雍正十三年(1735)抄本,原谱藏在国家图书馆,日本、美国亦藏有此谱。③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鄂尔泰等纂修,清乾隆九年(1744)内府刻本,十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前有抄配御制序。《钦定八旗氏族通谱辑要》二卷,阿桂等编,清刻本;(满文)《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十卷,鄂尔泰等纂修,武英殿刻本。刻印精良,均为满族族谱佳本。
满族家谱存量不多,原因在于:其一家谱大多是私家纂修,私家刊刻印行,因条件所限或财力不足等原因,不少家谱无力梓行,仅以抄本或稿本流传。二是家谱只在家族内部编号限量收藏,其印制数量视宗支多少不一,一般以一、二十部为多见,与其它类型的古籍比较,印本较少。譬如《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在凡例中说明共刻印八部,分藏于西安和京都的八个家庭。其三是由于满族的规模、人数不同于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形成的家谱数量相对来说,远低于汉族家谱。
(二)史料价值
家谱不仅是家族历史的真实记载,也是整个社会发展进程的写照。满族家谱同其它家谱一样,其中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宗教等内容,对历史研究均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第一,满族家谱中的世系、列传等对满族人物研究具有权威的资料价值。一般查考人物主要通过正史的传记、笔记、方志等,但对一些不太有名的人物,在这些资料中就很难找到,即使是一些著名人物,正史文献也很不全。家谱记录了家族人物,可以了解某人属于何支、何房及名字、号、行第、生卒年、配享、后嗣、墓地,其中对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还写了传记,尤其是官职、官阶等记载较详。雍正五年(1727)管理族务大臣等议准:凡系世职官员,令其预先缮造家谱,存贮都统衙门。申请袭职者出示家谱后,经八旗都统核实上奏皇帝颁发敕书。如《宗勋世系备考》是世居瑚济寨地方的觉尔察氏族谱。首卷前列有世系表,从始祖完布禄至九世的人名之下都著有爵位及官职,卷中又详细记载历代重要人物的事迹及官职,成为觉尔察家族成员承袭世职的重要凭证。
第二,对于满族人口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世系,是家谱中最基本的部分,对于族人出生和死亡,都有详细记载,比官方详细而可靠。通过家谱,可以了解本家族各个时期的人口数量、结构、增减的原因及职业、文化、婚姻、寿命等。清乾隆九年(1744)修成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共收录除爱新觉罗家族之外的满族姓氏654个,蒙古姓氏、汉姓、高丽姓521个,合计1176个,记录八旗人物超过2万人。这部通谱,既是八旗满洲重要的氏族宗谱集成,又是八旗满洲的姓氏总集。正如梁启超所言“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
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恐除于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④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哪一种史料中会有家谱这样多、如此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这是其它史料无法比拟的。
第三,为研究满族社会及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料。家谱无疑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家谱中祠堂、祠产、祠规、族学、家礼、族约、家箴都不同程度地揭示了宗法制度中的神权、族权和夫权。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在学术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通过家谱中对祭祀的仪式、时间、主祭人、祭食等记载,可以考察满族祭祖与萨满教有联系但决不同于萨满教现象;经济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田产、契约文书等;文化方面记录了该家族的教育、科举、职官及著作。
第四,为民族迁徙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民族家谱、族谱中关于族源、迁徙地等记载,对某一地域的山川河流、疆域分界等等都有详细的记载。通过家谱对一些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发展状况进行考察,了解某民族迁徙及迁徙地区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各朝人口流动是很频繁的,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必须借助于少数民族的历史文献。家谱或族谱对本家族的始祖由何处而来,迁居原因,经何处而定居此地等等,交待得清清楚楚。如《瓜尔佳氏家谱》反映了瓜尔佳氏宗族繁衍和迁徙的历史、家族官爵、各代官爵的变化及明代的锡伯部从沦为科尔沁蒙古的附庸,中经拨归满洲上三旗,到南迁盛京的历史过程。⑤
第五,用于研究满族汉化问题。满族家谱纂修文字,有满文、有满汉对照文字,也有汉文三种情况。从形成时间上来看,清乾隆之前以纯满文居多,清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满、汉文对照,道光以后,汉文逐渐取代满文,反映出汉化的趋势,馆藏满族家谱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家谱记录族人字辈的排行字语,也反映出汉文化对满族的影响。封建时代,家族排行字语都有一定寓意。排行字大多是由宗族祖先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字辈原为汉人专利,清代以后也逐渐为满族人采用。清代皇室起名原无字辈,康熙朝始确定字辈,辈份字中显现出忠、君、仁、义等意,民间也着意仿效。《马佳氏族谱》序文中说:族大支繁,子孙命名难免重复,宗族特议定十六字派语:裕联荣继广,庆喜培永昌,文明振盛事,何无允呈祥。满族先祖名字努尔哈赤满语意为野猪皮,舒尔哈赤意为小野猪皮,反映出满族早期狩猎经济文化。到了清代中期,使用满俗汉名,如八九、玉格、老格,后又冠以汉姓,如金、佟、赵等,反映出民族文化的进一步融合。
注:
①②见《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中华书局,1997年第1版)P335。
③正红旗满洲哈达瓜尔佳氏家谱,恩龄纂修,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
④见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⑤见《锡伯族瓜尔佳家谱考见》一文,载《满族研究》1991年第1期。
原刊《满族研究》2008年第1期
|